
# 2022 . 3 . 8
当我们谈论“女性之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有人说,美是热烈的,美是纯粹的,美是动感的,美是极致的。但其实,“她们”用各自的面貌告诉我们,女性之美存在无数可能性。
那些丰富充沛的女性之美被画家们敏锐地捕捉下来,凝固着画家们的思考与赞美,成为一幅幅珍贵的艺术品。
3月8日,在女性专属的节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呈现馆藏精品,让更多人看见不一样的女性之美。



《日日夜夜—女护士》俞云阶
1981 55×100cm
护士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有相当丰富的医学知识,也需要极其强大的意志力。
著名画家俞云阶深入人民生活,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劳动女性的作品,这幅《日日夜夜—女护士》就是其中之一。作品创作于1981年,俞云阶精准捕捉到了80年代女护士的典型形象,画中人一袭白衣,听诊器挂于脖颈,手中紧握记录本,眼睛紧盯吊瓶,神色柔和但充满关切。
护士是白衣天使,也是普通人。疫情之下,“白衣天使”被赋予更多勇气与力量的含义,无数女性医护为了公众健康挺身而出,用专业的姿态守护人们心中的光。


《女电焊工》俞云阶
1957 37×45cm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越来越多女性投身到社会生产中,她们凭借自身智慧与坚韧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成为一股无法被忽视的力量。乃至在1958年,《人民日报》曾发文高度赞扬湖南妇女在大炼钢铁中提出的“妇女半边天,事事要争先”的口号。
俞云阶创作于1957年的人物肖像《女电焊工》,也反映了当年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火热面貌。画中女性头戴火红的电焊面罩,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双马尾发型,额头微微渗出汗珠,而眼神中则满是坚毅。仅通过面部描绘,观众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力量感与强大的生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女电焊工》是一个社会缩影,在她背后,更多女性正打破边界,走向那些男性主导的行业,一大批“女拖拉机手”“女民兵”“女生产队长”“女科学家”……不断涌现,成为新中国的“半边天”。


《白莲仕女》林风眠
1960s 68×66cm
女性之美,除了俞云阶笔下的专业与坚毅,还有无数种特质,林风眠名作《白莲仕女》所传达的中式美更是独具一格。
画中人物是一位中国传统古装仕女,她黑发高绾、颀颈削肩、眉目低垂,内着白衣,外着深蓝色长衫,双手捧一莲花,斜倚而坐。背景为一花枝弥漫的屏风,顺着仕女斜倚的角度摆放,画面种种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仕女的婉约之美。
画面采用方纸布局,仕女占二分之一的面积。屏风背景将画面作纵向切割,而仕女斜倚于前,打破单一秩序。林风眠以圆弧色块高度简括出仕女身形,既调和了画面矩形的生硬感,又传达出温婉的情调。作品以深蓝为主色调,仕女内衫以及莲花的亮白提亮了画面;且仕女轮廓用白黄两色作宽窄不一的晕染,既将仕女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又置她于一片光影中,显得纯净脱俗,温婉气息与孤寂意味兼而有之。
透过林风眠独特的中西调和笔法,观者不仅能看到到画中仕女柔美婉约的面容,更能感受到一个丰富自由的灵魂。


《芭蕾女演员》夏葆元
1988 58×54.5cm
芭蕾舞,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剧情上看, 都是舞姿、音乐、剧情、布景的一种完美结合。在流动、变化的舞姿中, 芭蕾艺术以其特有的优雅、高贵和美丽, 诠释着超然的诗意。
在这幅《芭蕾女演员》中,画家夏葆元以不着痕迹的轻松笔致描绘了女舞者练功休憩的宁静一刻。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