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嘉德教育首次敦煌艺术研学之旅,一天暴刷16窟、大漠探寻古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4月,嘉德教育即将再次启程。期待与热爱艺术的你一起走进古代丝路的璀璨明珠——敦煌,遍览绝美壁画、赏鉴造像姿容、探寻戈壁妙境。





2022《佛教艺术与四大石窟》研学课程
第一站 敦煌艺术研学
敦煌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课程亮点/ Highlights
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
榆林窟: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壁画艺术是莫高窟的补充
锁阳城遗址: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
敦煌博物馆: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大方盘城:甘肃唯一一处汉代储备粮秣的仓库遗址
课程安排/Arrangement
DAY1. 4月14日(周四晚)
集合
讲座(一)王惠民《敦煌石窟与佛教艺术》
DAY2. 4月15日(周五)
莫高窟(普窟+7特窟)
讲座(二)张先堂《敦煌石窟供养人与艺术赞助》
DAY3. 4月16日(周六)
榆林窟(普窟+3特窟)
锁阳城遗址
DAY4. 4月17日(周日)
敦煌博物馆
玉门关
大方盘城
※课程时间内容如有调整,以实际安排为准
点击下图
回顾2021精彩时刻
《畅游敦煌石窟,赴一场千年佛教艺术之约》

张先堂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近30年来,共参与合作撰写《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艺术世博:隋唐敦煌城市文明》等3部敦煌学专著,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编《全唐文补遗·敦煌文献卷》专著1部;在核心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有关敦煌文学、敦煌佛教史研究论文40余篇。
王惠民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系并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2000 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佛教图像学、佛教文化、敦煌文献学等,已刊论文有100余篇,代表作有《关于<天请问经>和天请问经变的几个问题》《敦煌321窟、74窟十轮经变考释》《吐蕃长度单位“箭”考》等,出版《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敦煌佛教图像研究》等专著多部。
招生人数:15-20人
学 费:1.6万元
限时折扣:前5名报名者可享优惠价1.4万元
校友专属优惠:详情请咨询课程主管
# 报名即赠送《佛教艺术与四大石窟》音视频课
学费包含:
学:专家授课、特窟参观、门票、讲解设备等;
食:酒店早餐+每日2次正餐;
宿:敦煌山庄·单人间(4晚);
行:当地交通、接送机、出行保险。
不含研学往返交通、其他个人消费。

■ 敦煌山庄

扫码报名

课程咨询

莫高窟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甘肃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莫高窟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现编号的492个洞窟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石窟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地面漫铺花砖,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莫高窟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精湛艺术的高度水平和有关时代的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考古价值,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





■ 第45窟 菩萨雕塑 盛唐

■ 第112窟 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 第257窟 听法菩萨特写 北魏
榆林窟
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壁画艺术是莫高窟的补充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72公里的南山峡谷中,因榆林窟河水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石窟因此得名。其精美的壁画艺术,在中国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保存的西夏和元代的壁画,别具特色,独树一帜。由于榆林窟与莫高窟地域相连,营建历史、石窟建筑、彩塑以及壁画的题材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又基本相同,并同属“敦煌石窟”这一艺术体系,故被称作莫高窟的“姊妹窟”。




■ 第25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中唐

■ 第3窟 西夏中晚期

■ 第29窟北壁 供养人 西夏
敦煌博物馆
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敦煌博物馆是弘扬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一万三千余件(套),包括汉、魏、晋、隋、唐等时期形式多样的文物,具体有汉简、石碑、石塔、镇墓兽、画像砖、藏文写经等。原状复制的洞窟亦非常精彩。“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历史与丝绸之路”系列展览以敦煌历史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远古文明、两汉壮阔、魏晋人文、隋唐繁盛、西夏粗犷、元明衰落、清代荣辱等主题进行展览,再现敦煌作为华戎交汇、丝路咽喉、边陲重镇的历史价值。

■ 镇墓兽

■ 凤纹砖 五代 三危山老君堂采集

■ 北凉石塔
锁阳城遗址
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

锁阳城遗址亦称“瓜州古城”、“苦峪城”,城址年代约为公元7至13世纪,可能为唐代瓜州城故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2014年锁阳城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玉门关
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玉门关是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随丝绸之路的兴盛而繁盛起来,曾经是西域商贾和中原人士络绎往来的必经之地。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方盘城遗址
甘肃唯一一处汉代储备粮秣的仓库遗址

大方盘城遗址是汉代"昌安仓"遗址,始建于西汉,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位于疏勒河以南的湖滩南岸的低洼沙地上。城建于高出河床2米的风蚀台地上,呈长方形,夯土版筑,东西长134.8米,南北宽18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大方盘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嘉德教育中心发布,转载需授权,如需转载或媒体报道请联系:artcenter@cguardian.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