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10日,“冯国东:1989—1999生活与工作”闭幕之际,SPURS Gallery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收藏家拉尔夫·莱尔(Ralf Laier)和设计师、出版人汉斯·霍尔茨瓦尔特(Hans Holzwarth)以Zoom会议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收录有冯国东作品的图录《从无名到抽象——拉尔夫·莱尔的收藏》(Chinese Painting from No Name to Abstraction: Collection Ralf Laier)。
活动中,拉尔夫和汉斯讲述了这部书的缘起,展示了部分内容并分享了他们欣赏和理解一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心得。以下是拉尔夫个人陈述的片段。读者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完整的活动回放。
柏林人向你问好。
房间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德国人,一个旅行或居住在伦敦和柏林之间的某个地方的德国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并出版了一部书。
但在我谈及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感谢SPURS Gallery,特别是贾伟和她的团队,主办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主办了这次活动,还在我建立起这样的收藏的过程中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他们也在我出版这部书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非常感谢你们。
我认为最好这样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收藏会存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部书,我直接讲这背后的故事吧。
在前面非常亲切的介绍中,主持人已经明确指出,自1987年以来,我一直是中国的常客,我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夏天。而这一年对我来说是非常具有形成性和决定性的一年,因为我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文化,爱上了中国美食.....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购买中国文物。我记得是在山东省。在曲阜,我购买了明朝的书法作品,我太喜欢它了。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中国的常客,享受这个国家,享受旅行,享受文化......
我现在做的是一个小的快进。
然后在大约十三年前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手拿一幅"无名"艺术家的画作。那是张伟的画作《煤山》。我在瑞士。那件作品正被我和张伟的一个共同朋友收藏。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无名画会的作品。在我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非常特别的事情。我们产生了某种连结。我无法忘记这幅画作。它像是在与我交谈,某种对话开始了。我想了解更多。我想进一步了解这幅画,特别是考虑到我一生都是一个收藏家的事实。我一直在收集东西,美好的事物,绘画、家具、设计,一生如此。而对我来说,决定性的标准一直是,我想和这件作品一起生活吗。想?不想?而我显然想和张伟的画作《煤山》一起生活,以继续那种对话。我说服了我的朋友把它卖给我。
我想了解更多。而我意识到,我在网上找不到任何资料。也没有任何书籍。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说,我不得不再次前往中国,以进一步了解它。因此,在2009年,我再次前往北京。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张伟和他的伴侣Elaine。他只是我在那次旅行中见到的第一个艺术家。我见到了马可鲁。我见到了李珊。以及其他一些人。那就是我在2009年对无名画会的最初的了解。从那时起,我就非常频繁地前往中国。但让我们想想2009年的情况吧。我收藏的艺术家没有一个有画廊代理。没有任何画廊。只有一群艺术家和他们自己的收藏。我遇到的关键问题基本上是,识别艺术家并在北京找到他们,拜访他们,约定时间,并与他们见面。而张伟在那个时候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介绍我认识其他艺术家。
我对那些年有非常美好的回忆,因为那些旅行对我来说令人难以置信地振奋人心。我学到了一些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东西,而且我真的可以置身其中。我认为它很吸引人。我认为它绝对非常吸引人。而我认为尤其吸引人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看一下中国艺术史,绘画史始于4世纪,并在接下来的一千六百年里一直持续不断,然后你就会看到历史上很少有艺术作品产生的那一章,这基本上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和紧接着的一段时间。而那时有一群艺术家,无名画会的艺术家,创作了一些艺术作品。我认为这很吸引人。我喜欢这些画作。我喜欢这些故事。我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一个见证者,因为我得到的印象是,当我与艺术家们交谈时,他们给了自己空间来谈论当时的作画情况,如何获得作画材料,如何到户外写生,在明十三陵、玉渊潭和紫禁城以及其他所有他们画过的地方。我认为这很吸引人。因为我见到的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要讲。它帮助我与这些艺术作品和绘画产生进一步连结。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收藏这些艺术家的决心。
正如我之前所说,还没有看到一个画廊,因此,我主要是从艺术家个人的收藏中获取资源。这很吸引人。这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我都会去北京与艺术家见面,与更多艺术家见面。所以我对无名画会有了很多了解。而对无名画会的了解越多,你对其他艺术家群体的了解也越多。你会了解到星星画会。然后你会了解到其他艺术家,包括处于这些群体边缘的艺术家,像周迈由这样的人。我真的置身其中。就这样,我也开始发现,现在被称为"北京抽象"的东西,这基本上意味着,中国艺术家在中国内地的最早的实验,抽象的实验。而在这里,首先,你可以看到张伟和朱金石。然后很快就有一大批其他艺术家加入他们。秦玉芬、马可鲁、唐平刚、冯国东,以及其他等等。我认为这很吸引人,因为我几乎不能在任何书中读到历史的这一章。我认为这太吸引人了。我被迷住了,非常兴奋。
在那个时候,有一家画廊,SPURS的前身。博而励画廊,现在是SPURS。然后SPURS Gallery出现了。他们代理了张伟,也代理了唐平刚和冯国东的遗产。与画廊的合作非常有帮助,他们帮助我组织我多年来积累的藏品。而现在,通过这部书,事后看来,这批收藏的重点是明确的,地下和非官方艺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以及紧随其后的一段时间的。我想它跨越了……我想我收藏的最早的作品是1968年的,然后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
在我刚才描述的那段旅程中,我与艺术家和作品打交道,阅读、学习并做笔记,我从中收获良多,因为它使我和画作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更不用说由此而来的友谊。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与张伟有着非常深厚和密切的友谊。对其他艺术家来说也是如此。我认为自己收获良多。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现在,我与这批收藏生活在一起。我想……我现在在柏林,在一间相当大的公寓里,挑高四米,这些收藏就在墙上。我和它们生活在一起。我没有把它们放在仓库里。我没有用它们来投机。我没有出售它们。我和它们生活在一起,我和它们打交道。我每天早上都看到它们。它们是我在早晨看到的第一件东西。它们是我在晚上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我和它们打交道。我认为这非常……我该怎么说……它们丰富了我的人生。它是一种对话。我非常感激,非常感谢,我有幸收藏这些作品。
说了这么多,我,当然,……不断思考,我该如何处理这样一批收藏。我是说……为什么是在柏林而不是其他地方,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界定这批收藏。而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通过一本书。于是有了这部图录。
这就是这部图录的历史。它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个人故事,这批收藏是如何积累起来的,以及它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但它也得到了非常受尊敬的艺术史学家的验证。并且,当然,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部人士的意见,比如冯兮和张伟。因为我毕竟是一个外国人,我从中国之外窥视中国。我发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无名画会和北京抽象这颗未经加工的宝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它没有更大的知名度,在我发现它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但我正在努力做好我的工作,与中国境内更多公众分享这个艺术故事,但是,当然,也包括中国以外的地区。
我认为汉斯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想我要把接力棒传给汉斯了,这样他可以向我们解释,是什么吸引他成为这部书的出版方。
关于《从无名到抽象》

拉尔夫·莱尔(Ralf Laier)是一位企业家、探险家和艺术收藏家。他自1987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便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对1960年代晚期至80年代中期的非官方艺术尤其感兴趣。在中国,莱尔得以直接从艺术家那里或者在私人住所等非正式场合发现新艺术,并最终建立了体量可观的收藏,包括无名画会成员的作品——莱尔是拥有最丰富的无名画会作品的私人藏家,也包括马可鲁、秦玉芬、张伟、朱金石及冯国东等较早地开始探索抽象艺术的北京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张伟更晚些时候的作品。《从无名到抽象》集中介绍这些收藏,由张伟撰写前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沈揆一博士、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保罗·穆尔豪斯(Paul Moorhouse)贡献专文,并附有莱尔与冯兮的对话。
滑动查看更多《从无名到抽象》内页 →



长按二维码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SPURS Gallery官方网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