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奈良美智
展览时间:2022.3.5-2022.9.4
展览地点:上海 余德耀美术馆
“奈良美智”大型个展已于3月5日登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作为西岸文化艺术季·春夏重磅展览,此次展览不仅是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回顾巡展。
▲ 奈良美智《1.2.3.4., Change the History》,2007
本次展览的入口墙上摆满了奈良美智收藏的黑胶唱片封面,整整352张专辑构成了32×11的大型矩阵,里面不乏披头士、滚石、鲍勃·迪伦的著名作品。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都曾让他灵光一现。


音乐时常陪伴在奈良美智的左右,启发着他的创作灵感。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奈良美智就喜欢上了朋克,经常用自己制作的矿石收音机,收听夜间电台以获取时下流行的音乐资讯。这让从小“社恐”的他,突然进入了叛逆期,唤醒了身体里的荷尔蒙。对摇滚的爱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心底深处扎下根来,并在创作中开出别样的花来。
▲ 奈良美智家中的音乐收藏
▲ 奈良美智于1984年在名古屋荣中央公园现场演出
奈良美智中学时喜欢的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更确切地说是《Z宇宙尘》(Ziggy Stardust)这张专辑。那种挑衅的感觉非同一般,在视觉上也有强大的冲击力。在那之前,他一直是在收音机里听这张专辑,在《音乐人生》3(Music Life)最初看到专辑的视觉设计时,奈良美智不禁惊叹:“这是什么?!”第一次让他感受到音乐与视觉合二为一的专辑就是《Z宇宙尘》,那时的音乐人大多是长发配络腮胡,所以那张专辑封面上将刘海剪短而后面的头发留长、化妆、穿着女装一般的打扮真的让人感觉是从太空来的人。
▲ 奈良美智最喜欢的大卫·鲍伊 《Z宇宙尘》专辑封面
▲ 奈良美智《Guitar》,2014
即使到现在,你依然能从他的 Intagram 捕捉到他对音乐的热爱,这种激情从他第一次在电波中听到摇滚乐至今从未改变。
奈良美智不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个“摇滚明星”。
▲ 奈良美智《摇翻摇滚》301.5 x 227cm 2009
一直到现在,奈良美智依然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对音乐的热爱。简单日常的分享中是他对音乐这个创作灵感来源的热情,自从八岁那年买下人生第一张唱片开始,这种热情一直没有改变。年轻时,陪猫说话和听电台是他唯一的娱乐方式,他爱上摇滚,爱上朋克和民谣。后来的人生里,对奈良美智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创作艺术,这一切的前提是,有音乐。






▲ 现场展出的奈良美智的用信封创作的手稿 ️©国家美术️
——
他与他不开心的小女孩
当提起奈良美智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


▲ 展出作品现场图 ️©国家美术
大多数人,恐怕都会想到那个满脸写着不高兴,眼神凌厉凶狠、不怀好意的大脸女孩子。这个女孩子似乎从来就没有过心情好的时候,总是摆着一幅EMO的神态冷眼旁观着身边发生的一切,说不上可爱,却总是能立刻吸引人的注意。


▲ (左) 奈良美智 《青蛙女孩》 120x111 cm 布面亚克力 1998
(右) 奈良美智 《温室娃娃》 120×110 cm 丙烯、布面绘画 1995
这副天真中带着几分无邪纯粹的模样,像极了小时候不开心闹脾气的我们。



▲ 展出作品现场图 ️©国家美术
这个小女孩,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在年轻人当中受到如此长久的青睐?而创作出这一潮流形象的奈良美智,又是怎样的一位艺术家?从这次的大展中,我们或许得以窥见一二。
▲ 奈良美智 《无害的猫咪》 150×140 cm 丙烯、布面绘画 1994
▲ 奈良美智 《为绘本“寂寞的小狗”而画》 26×51.7 cm 纸上丙烯、彩铅 1999
▲ 奈良美智 《无常人生》 169×254 cm 木板丙烯 2008
本次展览由余德耀美术馆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策划,并与奈良美智和策展人吉竹美香(Mika Yoshitake)紧密合作,呈现70多件重要绘画、雕塑、陶瓷、装置,以及700多幅纸上作品,包含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全面回顾艺术家跨越37年的多产艺术生涯。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奈良美智」展览现场,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2年 摄影:JJYPHOTO







▲ 奈良美智的陶瓷作品 摄影:沈浩鹏



▲ 展览现场部分作品的局部画面 摄影:沈浩鹏
——
音乐的力量

如果没有音乐,作品不会诞生。……当我在画画的时候,音乐就会进入我的耳朵,然后直接从我的手中传出。
——奈良美智


深受朋克精神影响的奈良美智,没有去报考的美术大学上课,复读一年才又考上武藏野美术大学,险些与绘画艺术擦肩而过。但20岁那年,他却在社团里几个高年级前辈的影响下,再次辍学,选择独自前往欧洲诸国游历,只带了最少的行李就踏上了旅途。
▲ 奈良美智 《手绘作品》 21×14.5cm(单幅尺寸) 丙烯、彩色铅笔、铅笔、纸上绘画 1988
▲ 欧洲,Harmlos Sein 1984-2002
奈良美智自己是如此评价这次欧洲之旅的:“它让我知道,比起绘画技术的优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所能共享的东西更为重要,也更为有趣。在成为大众化的东西之前,必须先能够在大众之间共享。此前那些让人望其项背的同学作品,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徒有技巧罢了。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后,奈良美智当了一段时间的高中老师,随后留学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一学就是整整12年。在德国,不仅有深造绘画的学习,也让他首次接触到了涅槃乐队,接触到了更多不同的音乐,获得了更多观看现场演出的机会。

一边用卡带听音乐一边画画的时候,我会想到,那些没有'爱’字的诗词能让所有人感受到‘这就是爱’,那么我是否能像那些诗词一般,画出这样的画呢?……我切实地感受到,画面可以用来传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奈良美智


▲ (上) 奈良美智 《黑胶唱片》 31×31 cm 瓦楞纸板上彩铅 2012
(下) 奈良美智 《渐入佳境(致唐尼·弗里茨)》 220×350×10 cm 木板上丙烯 2010
音乐发烧友奈良美智,沉浸在朋克的世界中,穿梭在摇滚咖啡馆里,边听边思考,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相遇,在愈发明白自己处境的世界中开始“画一些即便不用语言沟通也能传达信息的画”。
▲ 奈良美智《Gypsy Song》, 2010
——
不安、彷徨与新生
回到日本的奈良美智,在2001年举办个展后收获了一定的知名度。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共同创作后,他突然产生了关乎自我的不安,重又回归到独自创作,去思索那种“如果不回归个体自己会变得无用的危机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陶艺、雕塑作品。




把握住亚文化潮流的奈良美智,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了能够与草间弥生、村上隆齐名的当代日本艺术家。但他的生活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乱糟糟的卷发下藏着的是他略显含羞的眼神,总是穿着不修边幅的衣服,伴着工作室里不停歇的摇滚乐,手里的刷子同样一刻不停。


▲ 奈良美智在进行创作
但在他摸索自我创作的过程中,这种个人的危机感,又遭遇上了社会层面的危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福岛核泄漏。对于奈良美智来说,这场灾难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创作思路——他的居住地距福岛核电站仅一百多公里,所以他亲眼目睹了灾后的废墟和失去亲人的民众。






▲ (左) 奈良美智 《低烧》 120×110 cm 布面丙烯、拼贴 2021
(右) 奈良美智 《布兰奇》 194×162 cm 丙烯、布面绘画 2012
整天摆着一副厌世脸的小女孩,是奈良美智不愿长大、逃避现实的想法,是通往童年的一条隧道。但在此刻,她又像是艺术家想要倾诉自我的外在表现,变得不再那么叛逆、冷漠,眼神带上了些许柔和,色彩也变得更加烂漫,想要与更多人心灵相通。



公元1959年12月5日。从这令人敬爱的太阳系第三颗行星诞生的日子开始,虽然我活了下来,但总有一天绝对会面临死亡。因为我明白这是必然,所以我并不悲伤,因此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希望能够一直画下去。
——奈良美智



▲ 奈良美智在工作室
经典回顾
And Mor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