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dex}}/{{bigImglist.length}}
本文转自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SH❤加油!”3月12日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旁的赤峰路上,出现了这样一面为上海打气的“加油墙”。这一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的交互装置——“翻转同济”,在学院教师和热心市民的齐心“翻转”下,喊出了全上海人民的共同心声。
1
临时起意
市民与教师一起“翻转” 为上海加油!



去年设计完成后,“翻转同济”就成为“网红墙”,毗邻校园,墙上出现最多的还是甜甜的表白。“有时候上午是一个人的名字,下午出现的就是另一个人名了。”每天上班都会经过这面墙的郭泠笑道,甜蜜蜜的恋爱告白图案也让这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这是个临时产生的创意。昨天下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师倪旻卿到赤峰路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排着长队的她随手拍了张照片发到了学院群里,恰好就在“翻转同济”旁边。这让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产生了一个想法——顺手“翻转”一下,给疫情下的上海加个油。




“拼完后,大家都很感动,纷纷在那里合影留念。”倪旻卿老师说。“同舟共济”是同济大学的校训,“翻转同济”想表达的也正是“我们在一起”。


2
共同期望
每个人都能成为美好生活创造者


改造后
这样的互动,在这次的“临时起意”中也得到了最明显的呈现。校外的市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自发地拼出一整面墙的“表白”给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真正实现了共融。
这也是“翻转同济”所在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社会创新项目的意义。这一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发起的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社区,以“生活+艺术+科技”的理念对同济周边的街道进行微更新,以“生活实验室”试验未来的“美好生活”。“人人都可以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正是这一实验想要告诉大家的。







编辑/榴莲
责编/伊文
{{flexible[0].tex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