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时间是什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时间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文学和艺术的概念。孔子慨叹时光如流水般地逝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德国大诗人席勒曾写过一首诗《孔夫子的箴言》,诗中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这是一种文学的表述,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概念。然而,即便如此,席勒在诗中也反映了一种矛盾,这种矛盾,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的反差造成的。而艺术的时间概念,如摄影的时间概念,既不同于哲学上的时间概念,也有异于文学上的时间概念。它当然承认时间的连续性,但是,它更强调呈现时间的那一刻、那一瞬。它不去展示未来,它所做的,就是在那一瞬间,把现在转化为过去,转化为历史。照片,就是时间转化的历史切片。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过去永远静立不动”。下面,我们在本章中将重点讨论对纪实摄影中那一刻时间的哲学思考。一、摄影被认为是瞬间的艺术,在瞬间凝固永恒,留存记忆。每一张照片,都与时间相关。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把摄影比作一把利斧,用于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掳获炫目的瞬间。倘若是,我们不禁要追问:摄影的利斧砍下的是什么?仅仅是一个瞬间,还是别的什么吗?当它被砍下的那一刻,它是否就脱离了永恒,成为孤立的、静止的片段和截面?在这个意义上,它还是个瞬间吗?我们掳获的是物象,还是那一瞬间的时间?当我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们留存的并不是作为时间的瞬间,而是瞬间的物象的影像,或者说,是物象在那一刻所呈现的影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非得强调那一刻,而不是别的一刻、一瞬呢?显而易见,那一刻,物象呈现出特定状态(为主体所认知的指定状态),因而被掳获、被抓取。物象的特定状态,使得那个瞬间、那一刻被赋予了意义。事实上,在物象不被认知的状态下,瞬间并没有特殊的含义,那一刻与另一刻只有纯粹的时间概念上的差别。如果进一步对此做解释,这就是说:即便在那一刻,物象呈现出特殊状态,如果它并没有被定格呈现,那一刻就不具有摄影的意义。同时,认知是一个主观性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确定物象本身的意义。而物象一旦被主体所认知,并被记录下来,那么,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那一刻就被赋予摄影的意义。因而,我们首先要说的,在这个意义上,时间——那一刻,瞬间,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物象,是那一刻的物象。无论是安德烈·柯特兹所说的“精确的瞬间”,还是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都是指那瞬间的物象,准确地说是被相机记录下的那一刻物象的影像。我在《瞬间的触觉》一书(“王瑶谈摄影”之一)中,对此做了专门的论述。我在那本书中提出“特定性瞬间”。这个“瞬间”是什么含义呢?我说:“我只是努力去记录那些特定的影像——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物象,我把这个称为‘特定性瞬间’。”在这里,我们不必去深究什么是特定性,本书后文会专门论及。只要主体认知物象具有特定性,那么,这个意义就被赋予物象所呈现的那一刻瞬间。时间,就是这么神奇,它如流水一样奔走。看上去,它的每一刻,都与另一刻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有时是清晨、有时是黑夜。但是,清晨与黑夜,也不是它的本身,而是光的物象赋予它的含义。它甚至也不是流水:流水,你可以摄取一泓;而时间,只能在你的指间无声无息地溜走。如一首小诗所写:摄影,可以留住岁月时光,那就是留驻在那一刻的物象,那就是过去,那就是碎片般的记忆。二、是的,物象的瞬间呈现,只是一个碎片的记忆,是一个时间的片段。当你留住这个时间的片段时,你必定有一个理由,而并不关系到别人对它的评价。爱德华·韦斯顿曾说过:照片撷取一个时间片段,并让它成为永恒。这样的时间片段是重要的且具有启发性的,还是不重要的又无意义的,取决于摄影师对主题的了解,与处理的熟练程度。韦斯顿后面说的是照片的客观效果,我们且不去管它。而他说的“撷取一个时间片段,并让它成为永恒”的话,是值得我们寻思的。这样的话,我们在其他摄影家那里也常常见到。罗伯特·杜瓦诺也有类似的言论:一百分之一秒这里,一百分之一秒那里,即使你把它们首尾相连,它们加起来也只有一、二,也许三秒,但能迅速抓住永恒。实际上,那一刻,那一瞬,就是一刻和一瞬,并不是永恒。永恒并不存在于那一刻、那一瞬,你不能凝固永恒,也不能抓住它。主体所感觉到的永恒——凝固的也好、被抓住的也好,那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多罗西娅·兰格的表达更为精确一些:你知道,有这样的片刻,时间就像是停滞不动了。正是如此,摄影师抓住这个片段,时间被截取了,仿佛凝固在那儿,成为永恒。而这种永恒的概念,已不是与瞬间相对应的那种无限时间的永恒。那一刻、那一瞬,仍只不过是永恒时间的一刻、一瞬。此外,这种感受,往往也不是纯粹时间意义上的永恒。布列松说“瞬间凝固永恒”,他后面还说留住的瞬间影像“万分神奇”,直到“今天”仍能把他击倒。这实际上是在谈影像的本身具有永恒的意义。因而,以上所讲的永恒与瞬间,既有摄影人感觉上的概念,也有涉及影像本身的概念。在这两个意义上,说得都不错。事实上,就时间的本身来说,它确实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当然,这是哲学家的认识,而并非让摄影人去拘泥这种认识。正如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在《烧毁的诺顿》中所写:在绝对与相对上,有着无尽的争论,当你执着于某个角度、某一点、某种认定,你可以去定义某种绝对性;当你从普通意义和变化角度出发,你又会注重它的相对性。事物的本身,充满矛盾,因而认识的本身,也必然带有矛盾性。“瞬间”与“永恒”,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一种矛盾性的体现。摄影是瞬间的记录、瞬间的艺术,这无疑把瞬间的那一刻,强调到极为重要的认识上。正是如此,摄影人必须把握住物像呈现的瞬间,把握住那一刻。我十分看重这个瞬间,专门论述并反复提及“特定性瞬间”,也曾联系创作实践谈如何把握和呈现“特定性瞬间”。这是由摄影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它是具有绝对性的。没有这种瞬间,无论它是具有决定性的还是精确的,都不可能形成今天这种人们所见到的摄影史。在近些年的拍摄中,无论是“家园”系列,还是“当代中国”系列,还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母亲河”系列,我都十分重视呈现物像的那一刻、那一个瞬间。我不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探索如何提高纪实摄影的瞬间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大量地浏览和观摩当代和前辈摄影人的作品,加以比较和思考;此外,我还大量地观看电影和绘画作品,希冀从中得到借鉴。当然,这些最终还要上升到理性思考和摄影理论的层面,让我从中感悟一些道理,把握住一定规律,以指导创作实践。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把握住那一刻、那一个瞬间。是的,在那一刻的把握上,在瞬间的呈现上,我将一直探索和追求下去,直到人生的尽头。同时,这些年来,有一个问题与“特定性瞬间”如影随形,一直在叩问。当我审视和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不得不承认,瞬间那一刻的意义,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当你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那一刻,现在就变成过去,现实转化为历史,记录的作用呈现了。正如伊丽莎白·里格比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切曾经被拍下来的摄影图像,无论表现的是天空、大地,还是海洋深处,无论拍摄的是物体,还是景色,尽管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有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总会有一种独特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趣味——因为这些图像中包含着时代和时间。这一段话讲得发人深省。因为她提及一直为业界所争论的摄影的记录功能与艺术性的问题。即便是纪实摄影,今天也同样强调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提高艺术性和感染力。瞬间那一刻为“决定性”“精确性”也好,还是“特定性”也好,总的来说,是在保证记录功能和恪守真实性的前提下,强调摄影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正如柯特兹所说:“一张照片的美感要从真实中去撷取。”应该说,这是纪实摄影的一大进步、一个历史的里程碑,它把摄影从单纯的记录功能中解放出来。正因为如此,纪实摄影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纪实摄影中的记录功能与真实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记录功能与真实性,对纪实摄影来说,是具有绝对性的;然而,物象的本身,有时存在着表象与本质、个别与普遍不一致的现象,这就给记录和真实赋予了相对性。这是一个矛盾,然而,我们就生存在这个矛盾的世界中。真实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有时我们无从判断,只能按照主观判断的真实性去记录,而这在通常情况下是正确的。正如玛丽·艾伦·马克所言:“把真实世界的原本面貌拍下来,没有什么比真实更为有趣。”可能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什么争议:在某一主题纪实摄影中,真实记录是第一位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是第二位的。在主题性的纪实摄影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甚至是极端事件,比如灾难、战争等。当然这里面也有最具有感染力的那一刻,是否被你记录下的问题。但此时,记录下所发生的事件无疑是最关键的。并且事件的本身,就赋予影像以感染力,正如罗伯特·卡帕的照片《诺曼底登陆》,曾有人质疑过其影像不够好,但这无损于其价值。王瑶,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先后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称“荷赛”)金奖、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曾获十佳摄影记者、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巴西等国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台北红馆举办“粉墨人生”个人摄影作品展。出版《中国故事》《后911》《看不见的京剧》,以及“当代中国”系列、“家园”系列等个人摄影作品集;出版“王瑶谈摄影”系列(《瞬间的触觉》《捕捉意象》《视觉少林寺》)等摄影理论专著;主编《当代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978—2008)》等。本书是中国摄影家王瑶继《瞬间的触觉》《捕捉意象》《视觉少林寺》之后“王瑶谈摄影”系列丛书的又一新作。作者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摄影的时间、空间的概念和主客观的对立与统一,提出了决定摄影价值的六个要素。作者还论及如何去拍摄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影像。本书充满着哲学的思辩和独到的观点。适合摄影师、摄影爱好者,以及热爱艺术的人们学习阅读。让你提升摄影素养,掌握摄影创作的关键要素,拍好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
纪实影社画廊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二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三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四期

纪实影社画廊 第五期

注:本文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