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加德满都三年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Samundra Manthan》(2016),Shraddha Shrestha,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加德满都三年展是尼泊尔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以及当地艺术史上耀眼的里程碑。正在举行第四届加德满都三年展有来自逾40个国家的100多位艺术家与艺术合作单位参加,为尼泊尔的当代艺术图景增添了更亮丽的色彩。从左至右:加德满都三年展的艺术总监Cosmin Costinas以及两位联合策展人Sheelasha Rajbhandari和 Hit Man Gurung
在3月10日的“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中,加德满都三年展的艺术总监Cosmin Costinas,以及两位联合策展人Sheelasha Rajbhandari和Hit Man Gurung为全球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网上导赏,与大家“云游”尼泊尔首都5个兼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展览场地,包括Patan博物馆、Bahadur Shah Baithak、尼泊尔艺术局(Nepal Art Council)、Taragaon博物馆以及Siddhartha艺廊。未能参与对话的观众也不要遗憾,今天,巴塞尔艺术展精心呈现导赏的精彩片段回顾,跟随我们一同走入加德满都三年展的展览现场!
Patan博物馆在这5个场地中历史最悠久,多年来在尼泊尔有重要地位,它曾经是一个皇宫……这个场所里面本身就有一种表达语言,它是一个多元化地方,有很多不同的艺术语言,还有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与我们本土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
我们对不同语言 、不同艺术创作背后的经济活动非常有兴趣,对不同社会结构以及艺术家背后存在的社会形态也很感兴趣,这个也促使我们呈现了不同年代的Chitrakar艺术。
(梵文中的Chitrakar一词的直译是图像制作者,在加德满都的Newar族按照代际相传的职业划分为种姓制度,Chitrakar家族以在寺庙、面具和庆祝活动海报上用传统技法描绘神像闻名)艺术家Chet Kumari Chitrakar的作品Lok Chitrakar创作的是一种治愈的艺术,通过他的画来治愈某种特殊的皮肤病,我们会讨论这个做法的历史背景,而此做法在社会方面也是非常有趣的,在他们的种姓制度里,艺术家一般都属于地位较低的,但在这个场所里,Chitrakar族群升华到更高等的医护人员族群里。
《Healing Lions》(2019),Lok Chitrakar,照片由Sheelasha Rajbhandari拍摄
在皇宫这个具有父权象征的地方,我们有女权主义的艺术在里面。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把我们的艺术视为手工艺,其实我们也是希望把各种不同的艺术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看待。
Bahadur Shah Baithak是类似军机处的角色,在1790年左右建造的,因为这个空间是用来做扩张的,所以我们有讲航海、地图、科技、天文、天象等等……一开始进去看到的是两个目前在尼泊尔国边境区域的艺术家,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故事和口述历史的传统,现在住在那里的人有一种失去身份认同、不从属于任何地域的感觉。
Nyima Dorjee Bhotia的父亲是他们族群的最后成员之一,他的作品主题主要聚焦他们整个族群如何看待他们的国王以及尼泊尔与印度、中国等国家之间的关系。
尼泊尔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现在尼泊尔艺术局本身有很多政治历史,我们尝试把很多不同的元素联系起来。
其实这个地方是(尼泊尔)整个国家最多示威的地方,大家都会在这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希望能反映出这里的活力、力量以及呈现场地本身的历史。
这些女性衣服是威胁父权的象征。在缅甸和尼泊尔,女性衣服被视为不祥的象征,正因如此,在缅甸他们把这些衣服作为障碍来阻止军队前进,因为他们认为在女性的裙子下面走过去是很屈辱的事情,而这个真的奏效了,军队真的停了!我们其实也是向缅甸人民表达我们的支持,同时希望去除这种有毒的男性主义。
Siddhartha艺廊是1987年由一个女性艺术家建立的。在这里我们想呈现的是人面对各种灾难时如何顽强地生存下来的。
在Siddhartha艺廊,策展人介绍了部分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艺术家Hitesh Vaidya因为房子坍塌导致祖父丧生,他将房屋的碎片收集出来创作出的作品,旨在通过这些物件表达他的丧亲之痛。《Values of Co-existence》(2019),Kabi Raj Lama,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里是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想呈现以植物和地球为主题的艺术,再看看我们的花园如何变化,因为花园其实是殖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植物本身也蕴含着很丰富的历史和含义。
Sunita Maharjan的作品描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如何丧失了土地,屋顶成了我们对以往土地的追忆。
在最后的环节,Hit Man Gurung表示,希望能把这些艺术创作从民俗这个框架中抽离出来,他也提及了策展时面对的挑战,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鉴于宗教、社会及习俗方面的顾虑,很难以展览的形式呈现,而且他们对所在族群有自己的理解,策展人需要寻求另外的方式与艺术家进行沟通。Sheelasha Rajbhandari还介绍了一系列正在进行中的公共项目,包括线上及线下活动,并且每天在各个展览场所中都有导览团,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回应大家对展览的热情和期待。下一场“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将在北京时间3月24日(星期四)晚上9点开始,届时将邀请艺术家徐文恺(aaajiao)、Khaled Jarrar及Dread Scott与德国卡塞尔大学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及经济教授由宓探讨NFT的现况,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登记参与,期待到时与大家进行精彩的线上对话!*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