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期访谈中,艾米李画廊主Amy Li与路航回顾了他在风格探索初期于国内的学习成长经历,而本次访谈的下辑则将讲述路航旅法期间更为多元的选题素材及基于不同语境下的创作思考。
第一辑 · 路航(下)
Amy:艺术对你来说是什么?
路航:艺术对我来说是一种再定义的过程,我每次绘制一个事件或者说一个我的想法,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我都在用我的作品来认知这一件事,来给出我视觉上的定义,换句话说这是不断定义的一个过程,重新定义重新认知,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过程,同时我把我的定义展示给大家,希望得到反馈,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如说普桑重画了很多自己曾经画过的主题,他为什么要重画,那肯定是之前完成作品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反思,他觉得以前的画无法把他新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他重新再去定义一遍原来所画的这一个作品或者这一个主题。那么对我来说也有这个过程,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增加,肯定会有些想法慢慢改变,那么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我想我也会慢慢的再重新定义一下,我以前接触过的主题。
Amy:你觉得法国的艺术土壤给你艺术上的影响是什么,或者说滋养了你什么?
路航:在我看来,法国这片土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信任,爱和包容。它信任你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会成为一个艺术家,那么他就会相信你自己努力、自己去创作你心中的东西。它给予你在做的事以最大程度的理解,然后它很博爱,爱每一个人,我觉得这个是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些东西。

Red life buoy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x109cm
2020
Amy:我还记得上次收到你作品时,我们拆开包装,看到画面的那个瞬间都非常惊喜,能感觉到一股非常非常纯粹的艺术气息,你在法国已经待了多少年了?
路航:嗯,在法国第十年。
Amy:第十年,所以你待了那么多年,那边对于创作的自由氛围环境其实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所以其实这十年当中你的整个状态,尤其是你创作时的状态,是不是很自然的会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路航:在我看来,法国有全世界非常著名的美术馆,有世界顶尖的画廊,我可以在巴黎和当代的艺术家无缝交流,我可以去看他们的作品,可以从他们的作品看到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本人,可以看到他在想什么,看到他怎么做,为什么做。然后我觉得每个国家的艺术教育各有所长,比如说中国的艺术教育中对于技艺的训练,德国的艺术教育强调表达的直接性,然后再加上法国的这种艺术教育对于这种“为什么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思维培养,这些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他对我来说是一种纯化的过程,他让我越来越清晰我做艺术的目的与我作为艺术家这个角色应该做什么,让我慢慢抛弃身份之外不需要的东西,让我的作品更加纯化,我觉得这个是在法国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Amy:但你现在作品的这个风格,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也可能就是不太有兴趣,你怎么去考虑这方面?
路航:首先我不可能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我的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的作品很多源于我的人生经验,我不可能让那些没有和我人生经验重合的人喜欢我,因为他很难理解到。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首先要做到对自我的真诚,然后才考虑他人的喜好,其他人的评价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反馈,促使艺术家反思及延展对于创作的思考。

Parade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333x163cm
2019
Amy:这些年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几件,举个例子,讲述一下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幅阅兵。
路航:好,我们谈谈阅兵这一张,当时我并没有细看中国阅兵式,而后我的朋友电话里与我讲述场面的雄壮及心中的感动,我之后就去网上搜索了这场阅兵式,步伐动作非常整齐,集体主义下的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个视频的相关推荐里出现了印度阅兵,那个就非常有意思,场面如同杂技一般,一个摩托载10个摆出各种动作的人。我在法国也看过阅兵,他们也有一些非常整齐威武的场面,比如说他们的外籍军团扛着斧头出场,但也有轻松愉悦的小插曲,比如人站在小飞机上来回飞。后来我就在想,阅兵式其实非常有风格,印度的风格更像嘉年华,而中国更像苏俄的风格,就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阅完兵后就要上前线了。后来我就在想,这两种风格背后的社会心理学机制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社会工程这个构建的目的与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我这张作品就在表达这个主题,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张,后面还有其他作品一同来表述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Light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x125cm
2019

艺术家简介
路航,旅法华人艺术家,1987年生于北京。
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2013),巴黎第一大学当代艺术创作专业(2017),并连续两次获得法国人才居留身份并创作生活于巴黎。2021年荣获13届ICART Artistik Rezo青年奖和青年艺术家创作奖,同年入住法国艺术家国家工作室。作品曾被法国、中国、荷兰、伊朗等地邀请展览。
路航童年时便在其家庭影响下受到严格的艺术训练,其后跟随父母在中国各地采访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艺术表达主题。在作品中,他有意运用鲜艳的色彩使冷峻的人物和场景形成对比与反差。将观者其拉近历史瞬间的同时,又以某种荒诞的超现实主义效果将其再次推远,让观者与画面在心理上形成某种距离感。在其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其通过绘画形式隐晦地展现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与状态,由此探讨集体记忆的重塑以及人在当代背景中的身体与身份的议题。并由此向我们所处的共同体追问未来。

本辑专访栏目下期内容预告:
“双重书写”——观念艺术家陈光武访谈
敬请期待

欢迎致电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
或关注微信及官网获取更多当代艺术资讯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ew our website
www.amyligallery.com
作品垂询 Contact details:
刘女士 Fiona 135 7711 7178
info@amyligallery.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