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作品、古希腊经典悲剧《厄勒克特拉》剧组以线上的方式进行了“云排练”。

“云排练“期间,在复排导演黄芳翎的带领下,大家准时在线上相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排练中。这样的排练方式,对所有人来说也是第一次,在线上排练场里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因为各自网速关系,演员在对词的时候偶尔会有“时差”,或是正在封控区内的演员突然被叫去做核酸。

剧组群里,排练当晚会收到舞台监督发布第二天“云排练”的群公告和来自制作人的温馨提醒。


“关场灯,大幕开,灯光起……”前几天,剧组协同合作,配合默契,进行了一次20分钟带音乐cue点和舞台cue点的“云连排”。聊天记录里的氛围感,请感受一下。

“戏剧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集体性、近身性和即时性,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遗憾的是,疫情时期我们不得已而选择云上排练,这是对所有创作者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四年前,我们已经成功地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间隔,以及半个地球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为上海观众上演了《厄勒克特拉》。今年,让我们再跨越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障碍,继续努力、继续坚守。古希腊人相信人的力量,我们也相信。”《厄勒克特拉》的中文剧本翻译罗彤对于此次剧组的“云排练”感慨道。长期从事古希腊戏剧研究、中希文化交流的她也特别与我们分享了这出古希腊悲剧背后的一些秘密。
一个写于2500前的剧本
对当下社会的意义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也是灿烂的古代希腊文明的杰出代表,了解古希腊戏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戏剧艺术。古希腊悲剧以严肃的主题、深刻的哲理著称,有着“卡塔西斯”的净化功能,可以使观众的情绪得以宣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最终达到精神上的重生。
《厄勒克特拉》以阿伽门农家族的故事为背景,表现了这个家族中父女、母女、母子、夫妻、姐弟等关系之间的爱恨情仇。表面上看,它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复仇故事,但其情节背后,却暗含着更加深刻且多义的主题,如正义、战争、家庭、社会,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对立、矛盾与互为关系。这些悖论看似遥远,来自一个近4000多年前的神话传说,以及一部写成于2500年前的古代剧本。但是,仔细审视这些矛盾,你却可以发现,它可能随时随地会发生在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之中。这里没有单一的对错,每个人在自己的立场都有着自己的“正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正义?这是古希腊人为我们留下的思考。

我经常会被问到,古希腊戏剧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跨度都那么遥远,我们当下上演还有意义吗?我的回答是,无关时代、无关民族,作为人类,我们对于“疼痛”的感受永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我们处理“疼痛”的思维与方式。古希腊戏剧表现的是人类最深刻的精神与情感,是“大写”的人。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舞台上这些极致的情节,找到共情,并产生恐惧之心、怜悯之情,从而引起对自己现实人生的思考。
文本尊重原著 改动更著理解
在文本上这次基本没有做大的改动。希腊导演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十分尊重原著,我们只针对中国观众的文化差异做了相应的删减,但没有改动剧本。希腊悲剧中往往涉及很多天神,且每一个天神都有很多不同的名字,这对中国观众来说比较陌生。尤其是现场观众,如果对剧情和神话背景不甚了解,很多台词“一带而过”会引起歧义。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简化。比如有关“阿波罗”的几个不同的名字,演出中均仅使用“阿波罗”一词等。还有一些地名,也是容易引起观众困扰的,我们酌情做了简化。

悲剧中的每一个人
都是自己命运的英雄
古希腊人注重“命运”,“命运”是古希腊悲剧里重要的元素,古希腊悲剧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命运观。悲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自己命运的英雄,悲剧里的英雄人物担负着提升和净化我们的情操的使命,带着极其严肃的仪式感,使我们愿意、且有力量走进剧场观看苦难。

《厄勒克特拉》2018年剧照摄影:尹雪峰
疫情期间,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生活都有了新的感悟,这非常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希腊悲剧中那些对生命的拷问。希望当下的观众,在剧中找到自己灵魂的栖息之地,哪怕仅仅片刻,已经足够。
- 近期关注 -
艺起前行丨4月4日-4月10日 播放剧目由你来定
艺起前行 | 3月28日-4月3日 上话戏剧放映预告
这些演出剧目与场次已取消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