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书城杂志
《书城》书单 | 2022年 · 第03期
0 1
读 者 · 推 荐
01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陈望衡 范明华 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理由
滋养于大唐盛世这片厚土的审美文化,尤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底蕴之深度。从风格面貌整体来看,唐代审美文化及其直观印象给人一种万象森罗、雄浑气魄、瑰丽斑驳的认识与体验,以“气象”一词比拟大唐恢弘之状是谓允洽之极。“大唐气象”概念在此书中得以提炼,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巧思与良苦用心。
——赖俊威(大学教师)
02

《穿过一条街道的方法》
[美]大卫·华莱士 著
胡凯衡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理由
作者在这本野心勃勃的科学著作里,试图构建一个溢出寻常经验的抽象世界,借由数学知识通往“无限”并理解“无限”,用文学的方式讲述了“一切以及更多”。华莱士让一条街道无限延伸、拓宽,在数学中,在知识中,在形式中,在书写中。他的写作“让枯燥的数学变得优美”,邀请读者从认知的紧张态度中松弛下来。
——胡桑(诗人)
03
《米拉的猜想》
[英]安格斯·班克罗夫特 等著
金芳旭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理由
社会学总是关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灵魂以及我们认为是未知的东西。两位作者受《苏菲的世界》影响,仿照其体例,用小说的形式,呈现了三十位社会学家和八十个社会学理论,让你一册在手,纵览整个社会学的广阔图景。实乃不可多得的知识型小说。
——谢灏(软件工程师)
04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王兴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理由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每到体检一万个“提心吊胆”。看完这本书名焦虑的书,我的焦虑反倒没那么严重了,很多时候害怕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为什么得病、不了解得病之后应该怎么获取医疗信息、怎么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专业建议。作为一个现代人,主动去了解重疾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王冰怡(企业职员)
0 2
特 别 推 荐
01

《震旦博物馆 藏品图录》
吴棠海、张临生、廖宝秀 著
财团法人震旦文教基金会 2012年版
推荐理由
上海震旦博物馆馆内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画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导以「料工形纹」为核心的古器物学研究。本书也以此为出发点说明古器物学研究的新方法与各种品类的发展过程。书中收录了88件馆藏珍品,展阅此书犹如打开文化的宝盒,文物精粹尽收眼底,值得收藏与阅览。
02

《汉唐陶俑》
寻婧元 著
财团法人震旦文教基金会 2017年版
推荐理由
纵观中国的陶俑发展史,汉代和唐代是比较突出的两个时代。汉代是陶俑发展历史中十分重要的整合期,唐代又重启了新篇章。陶俑作为丧葬礼仪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书收录了40余组汉唐彩绘陶俑,并简述了汉代和唐代彩绘陶俑的时代风格和地域分布,藉由此书亦可窥视汉唐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和思想信仰。
03

《汉唐陶俑》
吴棠海 著
中国书画出版社 2010年版
推荐理由
本书内容由资深文物工作者吴棠海先生执笔,分为「看玉、读玉、解玉」三大单元,依序介绍古代玉器的基本特征、历代玉器的发展概况,以及古代玉器的创意美学。文字浅显,内容精彩丰富,引领读者轻松体会古代玉器的精髓。是参观震旦博物馆前不能不读的好书。
04

《青花瓷鉴赏》
吴棠海 著
财团法人震旦文教基金会 2008年版
推荐理由
青花瓷崛起于元代中晚期,以”白地蓝花“的特殊美感风靡海内外,成为宫廷用器、民生用品及外销市场的重要品类,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本书搜集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与其他相关彩瓷70件,分别为元代/明代/清代青花,青花与其他彩类等四大单元。每个单元皆有一篇概论作为简介,是中国古代青花瓷不可错过的著作。
0 3
编 辑 部· 推 荐
01

《鲁迅文学的内面》
张业松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理由
业松兄突破了新批评派的画地为牢,灵活地将语义学、传记批评和叙事学等方法交叉为用,从语词、细节带出全局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令人想象“鲁迅精读”的课堂风采。文本细读的风险是:或者陷入“文字障”,死于句下,在封闭的文本内部窒息了诠释的可能;或者无边联想,过度诠释,在意义的无政府状态下随波逐流。我认为,课堂研习讨论、师生交流切磋,是避免上述风险的有效路径,遂使业松兄得以实践文本细读方法,挑动文本内部的骚动,创发理论更新的契机,展示了这方法在中国语境下的勃勃生机。
——黄子平《文本细读的生机》
02

《科学哲学》
齐亚丁·萨达尔 著
波林·凡·路恩 绘
程功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
推荐理由
《科学哲学》一书所探讨的“科学哲学”,实则可视为哲学这个宏大主题的一个分支领域,该领域反映着西方近一百年,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主题的某些特定问题意识和探索路径。在研究内容上,该学科大体对应于国内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但它在漫长而厚重的哲学史中尚未成为过去式,没有经历大浪淘沙的沉淀,任何盖棺论定式的宏观评价或许还为时尚早——尤其是考虑到,当代科学在知识层面的前沿突破和在体制层面的改革创新层出不穷,使得该学科在应用中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基本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方法已大致定型。
——程功《从科学到哲学到回溯》
03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德] 扬·普兰佩尔 著
马百亮 夏凡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
推荐理由
与一般情感史理论著作不同,普兰佩尔的这本《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有一个显著优点。它虽然是站在情感史的立场上,但是对情感普遍主义持一种比较开放的借鉴态度,其用意在于建立“一种超越普遍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二分法的情感研究”。与很多情感建构主义者对情感普遍主义的漠视和敌意不同,普兰佩尔在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当代“生命科学”的普遍主义情感观。
——邓金明《谁的情感?如何认知?》
04

《童话中的女性》
[德]玛丽 - 路薏丝·冯·法兰兹 著
黄璧惠 译
台海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
徜徉在冯·法兰兹引用的各种各样的童话及其解读,我们能看到童话在成为经典童话之前所具有的未被道德规训和宗教教义束缚的原始生命力。反过来说,我们所认定的经典童话在它们创造的年代是新颖的,在几百年时光过去后不免沾染上了观念的尘灰。虽然冠以经典的名号,但并无必要奉为圭臬。
——毛奕云《不经典的童话及其解读》
05

《桑迪的名单》
[爱尔兰]西西莉亚·艾亨 著
顾瑶 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理由
西西莉亚·艾亨于《桑迪的名单》中呈现的世界,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畅销书颇有出入。这里没有激烈的爱恨情仇,某种程度上它符合昆德拉对于小说的定义——“对被遗忘了的存在进行探究”“以小说特有的方式,以小说特有的逻辑”,就像塞万提斯以小说探讨什么是冒险,巴尔扎克以小说发现人如何扎根于历史之中,普鲁斯特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的瞬间,乔依斯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的瞬间,等等,这本小说把我们引入对人类追慕未知热情的质疑,引入到对人类身陷这一困境的思索。
——顾瑶《何处是归途》
06

《悼念集》
[英]丁尼生 著
张定浩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理由
也许《悼念集》只是传达一个简单的民间信念:爱是永恒。只是,丁尼生用反复咀嚼的思想,而不是混乱的情绪,去定义爱的边界,从而为这一个简单的信念增添真实的力量。诗人宣称自己会追随这个信念,至少要证明它在此生此世并不虚妄。
——翁海贞《〈悼念集〉的怀疑和希望》
E N D
关于书城杂志
《书城》杂志是一本以思想、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人文月刊,也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人文杂志之一。追求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在知识读者群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是当下各界精英阶层不可或缺的智库性读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