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丹·弗莱文
Dan Flavin
1933—1996
1933年4月1日生
上图为: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细节),1974年

丹·弗莱文在个展现场安装作品
加拿大国立美术馆,1969年
自1963年弗莱文第一件荧光灯作品以来,灯光装置打开了视错觉、建筑空间体验、沉浸式现场等诸多创作的方向。
弗莱文生日之际,我们编辑了短文,回顾其创作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栅栏”系列,谨以此纪念这位当代艺术的先锋。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1974年
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1】丹·弗莱文为《一件蓝、红和蓝荧光灯的人工栅栏
(致弗莱文·星巴克·贾德)》绘制的透视草图,1972年;
【2】展览现场,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1975年
1975年的这场展览中,总计展出了四件结构相似,但色彩各异(其余三件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的作品。这四件作品令观者如沐光中,标志了“栅栏”系列的巅峰,也是弗莱文创作的最后一批“栅栏”。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细节),1974年
“自其伊始,弗莱文的作品就对序列和语境有着敏锐的洞察……这种观念颠覆了六十年代艺术创作的进程。”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致你,海纳,充满钦佩与钟爱)》,1973年
迪亚艺术基金会收藏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摄影:Bill Jacobson Studio, New York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1970年
迪亚艺术基金会收藏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摄影:Bill Jacobson Studio, New York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致海尔戈与卡罗,充满尊敬与钟爱)》,1974年
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与雕塑园收藏
© 丹·弗莱文艺术遗产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丹·弗莱文(Dan Flavin)
《一件蓝、红和蓝荧光灯的人工栅栏
(致弗莱文·星巴克·贾德)》,1968年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弗莱文是极简主义者中最不可思议及最具象征性的代表。”

丹·弗莱文(Dan Flavin)
《绿色穿过绿色(致缺少绿色的皮特·蒙德里安)》
1966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弗莱文的第一件“栅栏”,《绿色穿过绿色(致缺少绿色的皮特·蒙德里安)》在1966年诞生。这是一件占据了整个展厅的作品,以两排高矮不同的绿色荧光灯管在互相交叉的排列下,如栅栏般把观众和展厅空间似有非无地分隔开。弗莱文持续地以这些“栅栏”作实验,创作了一系列高低、结构和颜色不同的沉浸式灯光装置。


【1】马塞尔·杜尚,《十六英里的线》在展览现场,
纽约法国救济协会理事会,1942年;
【2】丹·弗莱文为柯布力画廊(Kornblee Gallery)
做的“栅栏”提案,1966年,纸本圆珠笔,14.6 x 22.9 厘米
在某种程度上,弗莱文对彩色市售荧光灯管的使用,致敬了挪用艺术大师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以上一组的“栅栏”作品呼应了杜尚1942年的作品《十六英里的线》(Sixteen Miles of String)——绳子在展厅内如迷宫一样地悬挂着,将观众置于受困的陷阱里。这件作品被视为是最早的装置艺术范例之一。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丹·弗莱文与唐纳德·贾德在丹·弗莱文艺术学院外
纽约布里奇汉普顿,1975年
1962年,弗莱文和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相识,开启了这对“极简主义”泰山北斗毕生的友谊,以及日后各自创作的影响。1970年,弗莱文为贾德在纽约春街101号的故居(现贾德基金会空间)度身创作了一件“栅栏”。

丹·弗莱文(Dan Flavin)
《无题》,1970年
纽约春街101号贾德基金会永久陈列
摄影:Alex Marks
© 贾德基金会 / 丹·弗莱文艺术遗产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
另一些弗莱文的经典
【1-3】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现场,1992年;【4】《无题(马尔法项目)》(1996年),辛那提基金会收藏;【5】《无题》(1997年),米兰圣母领报红教堂收藏;【6】《致V·塔特林的“纪念碑” 1》(1964年),迪亚艺术基金会收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