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展览“黎晓亮:三个展——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开幕活动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举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副馆长滕青云主持了开幕式,人类学学者冯莎、艺术家黎晓亮出席了开幕活动。

在开幕式上,黎晓亮为现场观众进行导览,详细介绍了作品创作的初衷、拍摄对象背后的故事,以及作品探讨的问题和揭示的行业现象。从《北京公寓》拍摄的环境肖像中模特的床位编号、纪录片《Vlada》中接送模特面试的班车、《回到黑色》折页装置的“同桌”概念、《艺术订单》中大芬村画师先将照片打印出来作为底稿的生产模式等等。



黎晓亮导览现场
导览结束后,策展人海杰、人类学学者冯莎、设计师上官喆、艺术家黎晓亮、三影堂厦门副馆长滕青云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参与了《镜头内外:流动中的符号与人》为主题的对谈活动。对谈就本次展览的策展思路、被拍摄群体(外籍模特、名人、画师、玩手机的人)的符号化、科技影响下的社会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策展人海杰为我们分享了本次展览根据展厅空间安排作品的思路。并说道在《北京公寓》和《回到黑色》系列中,外籍模特与名人通过摄影师黎晓亮的镜头呈现出荧幕之外真实的状态,这反映了摄影师黎晓亮在创作中将这两个群体的商品属性降低、把自己的情感调动出来的介入方式。策展人海杰认为《艺术订单》可以说是一种行业制度测试,在订单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没有释放主观能动性、被产业体制化的画师。最后海杰老师表达了展览实体化的重要性,认为展览通过作品与空间发生关系从而将物理空间变成精神性场所。
人类学学者冯莎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分享了对作品和展览的看法:在《北京公寓》的外籍模特中,我们可以通过反观自己的生活找到一种共情——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螺丝钉是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因为时尚行业的独特性,这种物化状态以身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我们对它的体验更加真切;《孤独星球》中被拍摄的和另外的机器绑定在一起的人(玩手机的人)展现了一种不同于现代性人观假设的人物交融,但我们需要关注在人与手机的关系中,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人与物被绑定在一起;《艺术订单》反映了艺术史上工作室这一创作模式的延续,这一系列同样能使我们回溯艺术作为原创观念的历史。
设计师上官喆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进行了分享:从国内外模特个体与群体的差异、现如今模特越来越带有自己强烈的个性、时尚品牌对模特的选择与定位,到自己如何看待设计师作品的原创性和风格问题。


开幕对谈现场
对谈结束后观众们也就展出作品提出了自己的感想与问题。展览持续至6月19日,这个展览不可错过!
· 展览现场 ·







· 关于展览 ·
黎晓亮:三个展
摄影与人的三种距离
主办|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协办|ASTUDIO
展期|2022年4月23日-6月19日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二号楼裙楼三层
编辑:樊金琪
图片:李子健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北京即将展出

合作展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