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昊美术馆「HOW夜读」系列每期将由一位推荐人录制一本书籍、一首诗歌或一部电影的节选段落,与每一双渴望艺术的耳朵分享TA的见解。听众、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的形式与推荐嘉宾进行互动,在无法见面的日子里借由声音、文字、图像拉近我们的距离。
本期内容由HOW+策展人郑果推荐。《夜晚的潜水艇》一书用九篇小说为现代文学增添了一丝奇异而古典的风度,如同书本封面做旧的深蓝色一般在消沉里,蕴含平和而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发挥着跳脱而不失逻辑的想象,将现实与虚幻贯穿起来,将这一代年轻人的失落与愿望隐秘的呈现。今夜,遁入想象与自然之境,获取片刻轻盈。
Vol.22 《夜晚的潜水艇》
朗读者按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整本小说由九篇故事组成,轻盈古典的笔触交织游走在真实与虚幻间的气质,正如小说封面上写的那句话:“游荡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汉语的一种风度和可能性”。作为一本虚构类的小说集,作者展开他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到梦境一般的幽暗之地,那其中有穿越时空的潜水艇,有被未来人类所示为圣典的红楼梦,也有用自我生命去完成演奏的音乐家。读者辗转于秘境间,只需跟随、感受。
而今晚,我想跟大家推荐的是本书中第二篇小说《竹峰寺》。这篇小说在整本故事集中,风格略有不同,它并没有构建传奇的设定,也没有过于浓烈的情感爆发与情节冲突,而是讲述了主人公在面临现实困境下,回到家乡后发生的一系列与记忆和时代有关的遭遇。


电影《观音山》《路边野餐》截图
在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主人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去找从小长大的老屋。但他发现在时代变迁后,他与过去的连接只剩下那把老屋的钥匙。面对无处可循的过往与失落的时代,主人公选择找个地方将这把开启过去与现在的钥匙藏起来。“藏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千秋万载不会动摇的地方”。以此来制造自己与物件、或者说物件背后所衍生的人事物之间永恒的联系。于是,他决定去到竹峰寺找曾经的旧友居士本培,并将在那藏起钥匙。
故事至此依然是飘渺而消沉的,主人公将自己置身于山间,进行失序后的自我重建,但在清闲的寺庙生活中,他却意外触及到了一个关于蛱蝶碑的历史事件。竹峰寺的僧人们,在历史霍乱中,将一块曾经极富盛名的石碑藏了起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石碑的下落。为了揭开被遗忘的历史,主人公藏钥匙的过程也变成找石碑的过程。


电影《山河故人》截图
作者在本文中将“找”与“藏”对应了追忆与隐匿。就好像他在本文中多次提及的秩序一词。失落的时代、历史的脉络、自然的诗意,都与秩序平衡相关联。我认为这篇小说引发人们思考之处,并不在于当主人公揭开历史谜团,找到石碑的的那一刻。而在于主人公面对过去、处理记忆的方式。
此外《竹峰寺》对环境及情绪的描写,禅意而浪漫。在不去描述那些大开大合的情感模式下,引发出我们内心那些细微而不常被触及的情绪共鸣。
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我希望这本小说与这篇故事,能给所有感到失序而失落的人们带去抚慰的力量,在时代变化中,找到安放自己内心的位置。
HOW+策展人 郑果

*以下三处文本片段摘自《夜晚的潜水艇》
《夜晚的潜水艇》摘选
PART I.P29
我总希望一切事物都按既定的秩序运行下去,不喜欢骤然的变更。我知道这是一种强迫症,毫无办法。
前两年,每天上下班,坐车绕过一个交通环岛,岛心有一株大榕树,我很喜欢那株树,幽然深秀的样子。上班时车从这边过,我看一下树的这半边;下班时从那边过,看一下那半边。好像非如此一天不算完整似的。那树也确实好看。
某一天它忽然消失了。没什么理由,就是消失了。我无法解释它的消失,只好想象它是一只巨大的绿色禽鸟,在夜里鼓翼而去了。我像丢了一个根据地似的,惘然了几天。后来环岛上改种了一片猩红的三角梅,拼成五角星的形状。还有一处幽僻的小花园,废弃在博物馆的一角,我夜跑时最爱隔着铁栅栏,向园中张望。心中烦乱时,遥想那里的荒藤深草、落叶盘根,就渐渐静定下来。后来它也消失了。
楼盘像蜃楼一样在那里冉冉升起。相似的经历有许多次,似乎是在为老屋的消失而预先演练,让我好接受一些。榕树、废园、老屋,这些像是我暗自设定的,生活的隐秘支点,如今一一失去了,我不免有种无所凭依之感。
PART II.P30
老屋不复存在,它就是我和老屋之间最后的一丝联系,像风筝的线头。我想象这钥匙是一只U盘,老屋仍完好无损,只是微缩成极小的模型,就存放在这只U盘里。
一同存储在其中的,还有关于老屋的诸般记忆。这么幻想着,摸着掌心的一小片冰凉,心情渐渐松弛下来。
钥匙该如何处置呢?不能放在身边。放在身边,久了,它就成了日常之物,日常的空气会消解它身上的魔力,直到对我失去慰藉作用。扔掉,又太残忍。我想了想,决定把它藏起来。藏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千秋万载不会动摇的地方。只要我不去取它,就能一直藏到世界末日。但不能把钥匙扔进湖中或悬崖下,必须要我想取,就能够取到的地方。
什么时候来取,不一定,但这种可能性必须保留。这一点可能性将我和它永远地联系在一起。
PART III.P45
坐了几个黄昏,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有一种消沉的力量,一种广大的消沉,在黄昏时来。在那个时刻,事物的意义在飘散。
在一点一点黑下来的天空中,什么都显得无关紧要。你先是有点慌,然后释然,然后你就不存在了。那种感受,没有亲身体验,实在难于形容。
如果你在山野中,在暮色四合时凝望过一棵树,足够长久地凝望一棵树,直到你和它一并消融在黑暗中,成为夜的一部分——这种体验,经过多次,你就会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个古怪的人。
对什么都心不在焉,游离于现实之外。本地有个说法,叫心野掉了。心野掉了就念不进书,就没心思干活,就只适合日复一日地坐在野地里发呆,在黄昏和夜晚的缝隙中一次又一次地消融。你就很难再回到真实的人世间,捡起上进心,努力去做一个世俗的成功者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在山野中,在天一点一点黑下来的时刻,一切都无关紧要。知道了就没法再不知道。
书目简介

《夜晚的潜水艇》
作者:陈春成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
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 是陈春成的首部小说集。九个故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
书目简介摘自本书封底
关于作者

陈春成 | Chen Chuncheng
陈春成,男,1990年出生,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人,现居福建泉州。小说发表于豆瓣平台、文学期刊。《音乐家》荣获2019收获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奖项。
作者简介摘自本书封底
朗读者简介

郑果 | Zheng Guo
HOW+策展人
* 非特别注明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 & 编辑 | Chan、Jenny Zhan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