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题——未来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局部),李然,装置,金属木质结构,标清磁带录像机,文献,现成品,尺寸可变,2022, “ON | OFF 2021: 回到未来”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李然的作品矗立在眼前,无论如何理解或描述它,似乎都不甚妥当。在美术馆空间中,观众可以看到的,一盏失明的灯,一个装满废纸的银色筐,一根缠绕的麻绳,一堆石头和杂草,一件挂起的外套,一个可供播放的摄影机,一张掉落的画,一面窗帘,一张瑜伽毯,一本书,一张字条,数个盆栽和几面灰色的墙。
《无题——未来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是李然今年所创作的作品,以上的物件便是空间中的所有,它不会变动,构建单一的结构,但意义却要在此种恒定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然而,一个作品单纯作为创作者的表达如何成为可能呢?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展览制度信奉的叙事性,公众解读带有的揣测性,它们交织一道,重复消解着作品中的创作者主体性。
称之为一物,便为一物,这是当下艺术的表意方式。李然用戏剧理论演绎了这一生产过程。八十年代初期,国内舞台美术设计抛出了“舞台的假定性”理论,以此分解“幻觉主义”的持续霸权:一切由演员指认之物的实在性即是戏剧内部的真实。演员在舞台上“假定”这是一棵树,那么就可以用表演来证实它就是棵树,其真实而不可辩驳。从“幻觉主义”到“假定性”的转变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绘画史从具象画到抽象画的过渡。从一切具体的,实在的景观转变到需要做出诠释的色块线条,艺术必须要在语言中确立意义的立场——风格派,至上主义,建构主义于是必须发出自己的宣言,并要在此种宣言中指定自身的色块独立于他者的唯一性。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艺术强化了现代抽象的表意机制。“物”愈发成为一种概念的所指,一种介于言说和展示之间的混合物,一种永远渴求语言的从属。丹托解释了它的演变:“创作可以在艺术界匹配任一诠释的语言,它便成为一个优等作品;如若不能,它便是低等的或者被排斥在艺术的大门之外。”
不过,在当下艺术品意义的生产中,谁来发出宣言,谁来构建语言,谁来限制表达已经成为另一个严肃的问题。创作开始面临表达的困境,作品中那些最隐蔽、最私人的部分,或是在外部力量的压制中失效,或是就服从各种诠释的力量:一个作品服从于一次展览叙事,一次消费浪潮的狂欢,一种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或者精神分析学的解读,放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或者引起的一次广泛的公众讨论,就立刻承载了更具体的叙事目标,或是丢掉一些特定的表达,作品的全然性在此中丢失。
“诠释过于杂乱,艺术家的主动性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最小化了,”李然说。艺术意义的生产在今天的确变成了一个复合的过程,各种外部力量撕扯着艺术创作的整体机理,艺术家对于自身作品的首要诠释权被挤压。“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像空间中被随意摆布的物件。它们被放在任何的语境中,就被指定为服从这种语境的从属。”

《无题——未来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局部),李然,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李然的空间于是开始了一场无声的挑衅。他正在把我们带到一个两难的境地吗?一些物件投放在空间中,就像一支颜料投放在画布上。它一旦出现,就必然与观众的个人意识相连,引导他们作出反应。艺术家用那些失落的物件,一些必定可以引发揣测的物件诱导我们:一张字条在讲述如何的故事,它与身旁的掉落的画作有什么关系?窗帘的背后是什么?这里是否曾有人居住?也许所有的联想都并不重要,既然表达已然失语,接收又何必确定。
在某种意义上,李然的“抽象”空间正是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创作困境的悲观,艺术创作者只能退居于最晦涩的角落,用最隐蔽的方法进行自身的表达。在无能为力的现实情境中,我们走入李然无能为力的空间里,我们也失语了。不过就如此吧,就进入吧,无需躲藏,无人寻觅,未来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无题——未来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局部),李然,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撰文 / 黄鹤诚
摄影 / 刘相利

李然
1986年出⽣于湖北。他在2018年从北京迁居上海。他的创作涉及影像、表演、绘画、装置、写作等多重媒介,近⼏年,他的开启了⾃中国50年代以来对于话剧、舞台美术和化妆、译制⽚⽣产和制作、谍战电影中反⾯⾓⾊设置的考察之旅。艺术家常常通过照⽚⽂献收藏、⾓⾊场景摆拍、配⾳模仿独⽩进⾏影像写作,同时他也在绘画、声⾳、装置等创作⾥扩充着这种书写的更加复杂与个⼈化的时空。
他的作品曾在巴黎蓬⽪杜中⼼,柏林世界⽂化宫,乌德勒⽀BAK艺术中⼼,休斯顿当代美术馆,蒙特利尔当代美术馆,莫斯科国家美术馆,⽇内⽡当代艺术中⼼,旧⾦⼭CCAWattis当代艺术中⼼,新加坡NTU当代艺术中⼼,马尼拉当代艺术与设计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北京中间美术馆,上海昊美术馆,南京四⽅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的深圳馆、上海馆与西安馆等机构展览,并在OCT当代艺术中⼼的西安馆举办过个展(2015);他的单屏影像作品也在纽约犹太美术馆,伦敦ICA当代艺术机构等机构、独⽴电影节及艺术节进⾏放映;同时他也曾参加过蒙特利尔双年展(2014),⽇内⽡动态影像双年展(2014),第四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2014),第⼆届CAFAM双年展(2014),在柏林的第四次“前西”项⽬(2013),第九届光州双年展(2012),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
他在2014年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中获得“最佳艺术家奖”,并被由平丘克艺术中⼼2017年举办的“未来世代奖”提名⼊围。
🎫 和美术馆预约购票入口

🎧 「见地有声」艺术播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