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灯作为古代宫殿照明和装饰用具,后来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的统称。一般形制较大,周身嵌画绢或玻璃,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用红木制作宫灯为广州艺人所独创,自明代起,广州的红木宫灯制作便与北京、洛阳等地齐名,至今仍独领风骚。
广州红木宫灯起源于明代,是进贡皇宫的珍品。到了清代,广州红木宫灯除了充当贡品,还大量出口,广受外国人喜爱,被称为“中国灯”。20世纪40年代一度衰落。50年代,广州市老艺人在挖掘传统的基础上,使宫灯花色品种达百多个,从业最多时有百余人。
广式红木宫灯是绘画、木雕和玻璃工艺的集合体,使用进口红木精雕细刻而成,饰以精致的手工绘画。主要选材于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菠萝格木、坤甸木等从泰国进口名贵木材。在制作工艺上,广式红木宫灯与故宫藏十七、八世纪宫灯一脉相承,具有稳重古雅的风格,形态结构则进一步艺术化。
广式宫灯造型以端庄的六角形为基础,变革出各种不同形态的灯具,有挂灯、座灯、壁灯、提灯、柱灯、风灯、走马灯等多种。其特色是结构牢固扎实,以结实变形小的幼稚红木来制作,它的躯架料细榫小,构造纵横交错,完全是依靠其尺寸的准确、角度的精密、零部件的治疗标准化,骨架穿插符合力学原理。宫灯能折叠、拆装,从“生恤门”改进为“迫门”安装,加强了灯身的牢固扎实程度。广式红木宫灯的雕刻工艺是以通雕为主,可以达到通透玲珑的艺术效果。
广式宫灯制作过程繁复精巧,具体的制作流程包括制作红木组件和制作玻璃画两大阶段,红木组件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料、培烘、开锯、拉花、雕刻、刮磨、组装、粗磨、上底漆、细磨、捡色、上面漆等多道程序,玻璃画的制作也需经过玻璃开料、喷砂、绘画等工序,然后将红木组件与玻璃画、灯穗和灯泡等总装起来,最后经严格的质检后再包装入库。目前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5月份的广州大剧院12周年院庆之际,我们邀请了非遗红木宫灯传承人罗敏欣和卢碧瑶来到广州大剧院,为大家分享红木宫灯的历史以及进行制作宫灯的体验课。让我们一起欣赏宫灯独有的独特美感与精气神,品读手艺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印痕,动手制作一盏宫灯,致敬和照亮美好生活。
拓展阅读
【时间】
2022年5月14日(周六)
15:00-17:00
【地点】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1楼展厅
【建议出席着装】
古风、民国风
【人数】
20人/份
【购买方式】
普通会员299元/份
年费会员288元/份
【活动流程】
1、宫灯传承人讲解、科普;
2、宫灯灯架组装;
3、学员灯画绘制;
4、灯架上色;
5、提问交流,大合影结束;
温馨提醒:
1、门票一经售出,不得退换;
2、请提前预留时间到达现场,错过活动不允许退票哦;
时间
2022年5月22日(周日)
15:00-17:00
地点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1楼展厅
人数
30人/份
时长
2个小时
购买方式
扫码购票
198元/人(普通会员)
188元/人(年费会员)
工具材料
耳环、剪刀、蚕丝线、绣花针
课程完结后材料包可带走再做使用
温馨提醒:1、门票一经售出,不得退换;2、请提前预留时间到达现场,错过活动不允许退票哦;
图片参考
嘉宾介绍
梁晓曼
出生于广州北亭广绣世家,为家族第六代广绣传承人,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后于清华美术学院进修。中国农工民主党广州市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现作为广绣的新生代向社会传递广绣新魅力新力量,如今在多所院校中担当广绣老师,同时设计出多种广绣延伸产品,如广绣软装屏风、挡间、广绣书册文创产品、广绣日用品等,作品曾获国家级、省、市奖项,2019年荣获“艺篮子手创力量十大工艺师/品牌”称号。
广汽丰田“享大家之道”活动分享艺术家
广东粤剧院×南方都市报 “红头巾”新时代女性
太古汇《对话时刻》两代广绣人,绣出南粤最鼎盛风貌特邀嘉宾
十三行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增城博物馆广绣主题研学课程广绣老师
红旗汽车H9白玉兰定制版 粤绣合作伙伴
【浦发银行购票优惠】
【浦发银行·广州大剧院定制储蓄卡优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