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耍惹石主
艺术家简历
耍惹石主
彝族
1992出生于四川马边
2017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油画系
2020硕士毕业于川音美院油画系
生活于成都
艺术家的话
梁爽
《围城之外》
布面油画
180*140cm
2021年
艺术家的话
走在这废墟中的人,像是被这个世界所遗弃,这座曾经给人们带来无比多的财富、幸福与生产资料,现在却成为一座废墟,当作为个体的人走在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却尽是废墟的地方,人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脸上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孤独、遗憾、恐惧、担忧……或许还有更多、更加复杂的情绪掺杂其中。作为个体与群体的人,如何辨证的快到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哪些曾经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的“小城”与建筑,在油尽灯枯之时,我们到底应该去面对它、安抚它,又如何让它在当下社会环境之中,焕发生命力与活力。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年轻艺术家梁爽,现阶段作品多以环境与人的交融为主,常能流露出不经意的叙事性,不管人处在何种环境之下,环境都会对人的情绪多多少少产生影响,这种情绪和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是不可缺失又值得探索的。她能直面对生活的感悟与理性提炼,运用色彩表达情绪,画面也有着难得的沉郁、内敛的气质,反映了创作者具有对于生活的理解、世界的感悟、精神性的探索等所具备的艺术专业素养。
——廖宗蓉
王一山

艺术家简历
王一山
青年艺术家、摄影师、艺术教育者、行空间主理人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CA)艺术硕士(MFA)学位
艺术家的话
【溯洄录像厅】以我的摄影作品、电影短片和收集的老物件(现成品)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电影短片《溯洄》源于我在2018-2019年期间写的一个关于故乡三线钢厂变迁及个人记忆的一个剧本,电影以写实和虚构的情节组合而成,讲述时代变迁下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之间的联系与冲突。第二部分,摄影作品《溯洄的风景:三线遗址》系列以三线建设工业基地的废墟遗址为主展示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改革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矛盾。第三部分是我在三线建设工业小镇收集到的工厂居民和员工的老物件及老照片,通过现场品与日常叙事的形式展示了一个时代人们的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

《溯洄的风景:三线遗址》系列
摄影作品,艺术微喷
80X60cm
2022年

《溯洄的风景:三线遗址》系列
摄影作品,艺术微喷
80X60cm
2022年

吴奇睿
《梦里的风景》
布面油画
2020年
150*120cm
艺术家简历
吴奇睿
现居住成都
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
2011~2015年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5~2018年就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师从何多苓
艺术家的话
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因为这是最触手可得的,也是能反应我自己的东西。把生活本身转变在画面上时,有了一种陌生感,而这种陌生感感是因为融入了主观的因素,把这些因素放大,加强形成了我的画面。
在材料上,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比如把水泥加入画布做底,将画作对象细腻的情感与粗糙的本质不断融合、调制、显现。可能作品因为材料的原因呈现出来会让人觉得不够精细,甚至有点粗糙和笨拙,我觉得这样可能更接近我要的真实。

《一起的时光》
布面油画
2020年
100*100cm
吴奇睿的作品正如她的名字,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力。出乎意料的光线留下阴影,在阴影中有模糊的人物和一些诡异的物体。他的作品给人留下超现实的印象和丰富的解读可能。
——何多苓
吴奇睿这个年纪的女画家,内心一定有风景宜人的多愁善感,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忧愁的出现适逢其时。她的表达没有绿蒂式的温吞,反而要学者维特的执拗。她说她表达的是《少年维特的烦恼》里维特式的抒情,絮语般跳动又飞舞的烦恼,毫无矫饰与做作。
——谢礼恒
张爱林
《癫狂的宁静》
2020年
250*170cm
艺术家简历
张爱林
1989年出生于甘肃省通渭县
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
现入住成都蓝顶艺术区
工作并生活于成都
一颗年轻的心以冷眼拴住热肠,挣扎出的是血,生抠出的是诗,妥协出的是画。降调的自负永不打烊,宁静的纸上腥风怒号,灵魂的箱底旧情绵绵……他心里住着的张爱林们一个个在他笔下醒来,在杯盘狼藉间起舞。他以细腻缝合狂狷,以婉约折叠不安,他的画,是对现象与自我的双重反诘。总有一个张爱林在和我们的经验唱反调:不是你看到的那样!不是你想的那样!
——汪帅
张少博
《山海经—序》
1000*135cm
2022年
艺术家简历
张少博
1989年11月出生于甘肃
2009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工作蓝顶工厂艺术区
艺术家的话
用周老师(周南平)的话说,在每一个画家面对很多复杂,简易的形象,准备作画的时候,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每一个画家首要任务是在这些对象中找出有着明显或者不明显的内在联系的一组对象,也就是相互呼应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对象进行有取舍的艺术处理,使其具有明确的主题意境或情绪,已达到作者所期望表达的艺术效果。
线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线条是不存在的,抽象的。线条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或者几千年的文化里面。
我喜欢线条,因为他的神秘,直接,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实验绘画, 这一批新胡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线条,来理解线条的构造,线条的疏密,重复,弯曲所产生的气氛。
绘画,也许就是在不断实验,大量的练习中,所取得自己想要的一种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整个绘画创作的阶段和过程,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山海经中,借山海经异兽来表达自己、人类生活当代的困惑和思考,甚至是批判。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时代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事实上这样的方式算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通过把视觉表象再现的传统叙事方式,属于现代主义之前的一种。这就很好的确定了艺术家张少博的作品风格,它介乎传统艺术与现代主义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更或当代艺术。这一点也是艺术家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把山海经创作融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去,然后进行试验,找到一个最有力的、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方式表达出来,让自己得风格特征更加清晰。同时也要将山海经异兽的寓意融含进来,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声音和力量。
——姜超
【观展须知】
受新冠疫情影响进入场馆请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谢谢配合。
【停车须知】
请将车辆停放到蓝顶公共停车场。
【注意事项】
艺术品脆弱请勿触碰,文明观展。

-----------成都蓝顶美术馆----------- 您可以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想了解更多展览信息及艺术资讯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成都蓝顶美术馆”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 - 17:00(17: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门票 20元/人/次,持学生证半价 导览讲解费额外收取 地址: 新馆.成都蓝顶艺术区 二期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我们 新浪微博:@蓝顶美术馆 蓝顶美术馆官网:http://www.blueroofmuseum.com/ 蓝顶三期工作室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