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TH 展位 A29
“艺术釜山”(Art Busan)将于2022 年 5 月 12 日至 15 日在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举办。作为韩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釜山始创于 2012 年,致力于发掘全球卓越的年轻艺术家,并推广至全球艺术市场,其丰富的文化根源和时尚艺术受到全球关注。
艺术釜山致力于发掘全球卓越的年轻艺术家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参展2022“艺术釜山”。在展位A29,呈现艺术家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艾未未、蔡磊、江上越(Etsu Egami)、迈克尔·查莱赫斯基(Michael Zelehoski)、伍伟、朱金石、赵赵的艺术精品。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 (Adel Abdessemed)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1971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是国际艺术界的杰出人物。从绘画到视频,从雕塑到装置,阿岱尔尝试探索现下社会的伤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的作品一直是众多大型展览的主题,包括纽约MoMA PS1、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艺术中心(马萨诸塞州)、马格辛 – 格勒诺布尔国家艺术中心、伦敦都灵的德雷托·雷·雷鲍登戈基金会、伦敦的Parasol Unit、现代艺术博物馆 – 蓬皮杜中心在巴黎进行的回顾展《无辜的我》(2012年)、马拉加现代艺术中心和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
阿岱尔 · 阿贝德赛梅《禁色》,布面综合材料,92 × 73.5 × 3.5 cm,2018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2019年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了在亚洲的⾸场个展《解锁》。2018年举办了两场大型专题展览:比利时大奥尔尼现代艺术博物馆的《Otchi Tchiornie》和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的《L’Antidote》。阿岱尔·阿贝德赛梅的作品已在四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2011,2015年)上展出,他在伊斯坦布尔的两个双年展(2007,2017)和哈瓦那的双年展(2009)中获得了Benesse奖(2007),也参加了光州双年展(2008),里昂双年展(2007)和圣保罗双年展(2006)。2010年,他参加了爱知县举办的第一届三年展,2017年参加了米兰三年展和日本珠洲的奥能登国际艺术祭三年展。2018年,他参加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同年,他还参加了阿尔勒摄影博物馆,此前还展出了由让·努维尔策划的一系列照片和雕塑展览。
下半年,阿岱尔·阿贝德赛梅将于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以及同步在唐人的北京空间举办全新个展。敬请期待。
艾未未
艾未未《十二生肖兽首·猴》,乐高积木,115 × 115 cm,2018
艾未未的“动物圈/十二生肖兽首”系列共12件,融合了艺术家两个系列作品:“兽首”与“乐高”。它是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的衍生品。原件在1860年英法联军捣毁圆明园时被盗,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几件被购回收藏于北京。艾未未用全新的时间方式穿越历史,连接了不同的故事和事件。
艾未未1957年出生于北京,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他于2015年荣获国际特赦组织颁发的良心大使奖,2012年荣获人权基金会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创意异议人士奖。艾未未以在作品中发表强烈的美学表述而著名,这些表述都与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最具实效性的现象紧密相关。从建筑到装置作品,从社交媒体到纪录片,艾未未以各种各样的创作媒介作为表达途径,为他的观众开启了审视社会及其价值观的新方式。他近期的展览包括:“Ai Weiwei: Resetting Memories”,蒙特雷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雷,墨西哥;“Ai Weiwei: Bare Life”,Mildred Lane Kemper艺术博物馆,圣路易斯;“Ai Weiwei”,K20/K21艺术收藏馆,杜塞尔多夫;“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纽约市公共艺术基金会等。
伍 伟
伍伟《混合的皮毛-6》,木板上纸张,160 × 160 cm,2021
蔡 磊

蔡磊《6.72 平方米》,布面丙烯,210 × 105 × 11 cm,2018
从浮雕式的透视压缩物象,到造成视错觉张力的物品形象,再到室内场景式的装置现场,蔡磊多样化地实践着从个人语言样式到艺术观念的转变。蔡磊作品中,结构框架用绝对的线条呈现空间,通过透视压缩,及手工质感的塑痕,原本理性的空间与作品内外部环境形成的映照、彼此交错,又感性的拉入到难以确认内与外的相对空间,作品与风景成为自足的形式,框架之内、自由之外。
蔡磊1983年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获硕士学位,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曾多次获奖。蔡磊最近的个展包括:登楼去梯(松美术馆,北京,2021);单 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0);23平米(白石画廊,台北,2018);景 - 别(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6);模棱 - 无伴奏(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6);模棱(林大艺术中心,北京,2015);降维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2014)等。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并获奖,包括泰勒基金会(巴黎),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馆(美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四川美院美术馆(重庆),蓝顶美术馆(成都),大同博物馆(大同),年代美术馆(温州),台北关渡美术馆(台湾)等。作品亦被多个美术馆、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赵 赵
赵赵的“天空”系列开始于2009年,它是赵赵创作中最漫长的一个线索,也是赵赵绘画创作的源头之一。在长达十几年的创作中,赵赵用交响乐的笔法描绘了不同的天空。长短不一的笔触,节奏分明的韵律,远方和咫尺的切换,在刚举办的曼谷个展“天空之城”中变幻。丰富的天空系列,构建了一个“象形”和“表意”的绘画世界,复刻了一个关于“天空”的现实与艺术史的双重故事。
在新作《蔓延》系列中,棉花延续了2020年北京个展“白色”中的迷宫。棉花不仅是艺术家年少记忆组成的具体形象,也是殖民浪潮中重要的原材料,重塑了资本主义的崛起,并开启了工业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浪潮。《蔓延》成为白色的另一种精神指向,一种形而上学式的神秘感知。白色燃烧为黑色,旧时世界所象征的深意与过往被一并燃尽,物质转化为精神的力量,棉花的生命与一个更雄伟的存在连接起来。
江上越 (Etsu Egami)
江上越的最新绘画“彩虹”系列处理着图像的外在表现形式,她在模糊的肖像画中制造一个“故障”,一片视觉的白噪音。如果说每幅肖像都是完全孤立的,那么将它们连接起来、从灰色地带到象征希望的彩虹色,就是对人类多样化的认可。江上越的肖像画为人类的交流和共存铺展开一条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多样化的道路。
作为日本战后崛起的第三代当代艺术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之一,江上越的创作实践探讨了交流中的障碍,她通过从声音到音频录音、影像和绘画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将肖像艺术引向一个全新的维度。江上越1994年生于日本,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目前工作于东京和纽约。
江上越因杰出的创造力屡获殊荣:2021年和2020连续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的艺术家之一,获中国文旅部、日本文部省、韩国文化厅举办的中日韩东亚文化都市2022二等奖;2020年获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入围日本当代艺术基金会奖,并被选为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派遣纽约;获索福林基金会亚洲杰出艺术家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2019);第十六届千叶市艺术文化新人奖(2018),第17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外务大臣奖(2017)等。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 (Michael Zelehoski)
有机材料是迈克尔·查莱赫斯基的作品中常见的元素。木材,一种通常用于制造日常用品的材料,例如家具、 建筑、路障、盒子和板条箱,它的存在承载着社会给予的职能和义务。当看到木材时,其实用特性立即被意识到。物体的本质是明显易懂的,它们无需意味着什么。尽管如此,在无声无息的表面之下,叙事同主观思想慢慢牵连到一起,查莱赫斯基的作品试图通过观察来重新构建角色。
迈克尔 · 查莱赫斯基《国家网锁》,路障及酚醛胶合板,226 × 170 cm,2017
迈克尔·查莱赫斯基1979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的纽堡和布鲁克林。他分别获得巴德学院(Simon’s Rock)和Finis Terrae大学(智利圣地亚哥)的学位。查莱赫斯基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藏家与公共机构收藏,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他近期个展包括“维度”,唐人艺术基金会,香港(2021);“万物与虚无-迈克尔·查莱赫斯基个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2020);“万物与虚无”,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无题艺术博览会”,迈阿密海滩,佛罗里达,美国(2018);“分崩离析”,Backslash画廊,巴黎,法国(2018);“里面”,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7)和“新秩序”,迈克·魏斯画廊,纽约,美国 (2015)。2019年3月,他在纽约时代广场中心安装了一件装置作品“The Rapture”。查莱赫斯基亦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史坦顿岛博物馆和麻省文化委员会的授予的殊荣。
朱金石
朱金石《短信风景 一》,布面油画,180 × 160 cm,2013
朱金石《红印·二》,布面油画,45 × 50 cm,2021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