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不解决现实性基础问题,而是力图成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抽象艺术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它既不精准地描述事物轮廓,也不讨巧地寻求狭义的美感。相反,它真诚且调皮地打开世界一隅,提醒观者寻找问题并自我思考,从而我们得以在艺术的鉴赏和反思中分辨和塑造自我。
《临界值》是一幅来自美国艺术家丹·沃尔什(Dan Walsh)的抽象作品。沃尔什的作品以标志性的几何图案和程序化的构图导向了丰富的感知与心理效应,引领观者进行沉思和冥想。
当第一眼瞥见《临界值》时,我们接收到最基础信息和感受会是荧光黄色、方形的几何图形、不断重复的范式和一丝平和的气息。
其实尝试解读沃尔什的绘画是一个缓慢而细腻的过程,一开始直言不讳,随着分析的深入,反而能展露出微妙的层次。当我们走近《临界值》,便能发现这些看似机械化的黄色棒状模块是由多层颜料绘制而成,以规则有序地方式铺满画布。每一个模块单位都像是极度地自我克制、却通过有序地复制去冲击着黄色的边框,彰显着齐整、严谨和理性的气质。网格构图将一种对称的视觉张力从画面中心以矩阵形式向四周扩展,并延伸至每个角落。画面中每一个单一的元素都相当生动,且因为色彩的选择而充满了活力。这是因为沃尔什不喜欢故弄玄虚,他的每一个细腻的笔触所构建的简约几何都是严丝合缝的,从而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甚至是迷幻式的结构性画面。这些矩阵和网格的程式化编排都是艺术家使用绘画语法和光学原理来引领观者心理活动的尝试。当艺术家给予的画面信息越少的时候,属于观者的自我反馈便越可以是活跃的。当你的双眼被网格化和矩阵裹挟,它反而将解放你的双眼,直达你的内心。此刻你的所思所想便可以更纯粹地反映与暴露——你是谁。

剥离了叙事性的《临界值》正是沃尔什对于自身绘画技法的一种挑战,即探索不到2x2米的平面画布上所能承载的艺术张力以及人类双眼能够接收的画面信息的上限。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放松平日里紧张的视网膜,唤醒昏昏欲睡的脑细胞,开始一场冥想,一场自我的头脑风暴。
这样一场游戏,在30多年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便已经在沃尔什的脑海中排演、在手中演练了千百遍。
如此,众多疑问也将在脑海中产生。
这位艺术家是谁?为什么他选择这样的视觉元素进行创作?
丹·沃尔什1960年出生于美国费城。
仿佛经典的美剧,出生于一个大家庭的沃尔什拥有13个兄弟姐妹。但他并不是争强好胜的那一位,而是窝在家里的破仓库里独自挥洒自己艺术天分的佛系少年。大学时,他在新英格兰学院(New England College)主修“forest management”。不过此时绘画依旧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他也持续参与绘画课程。直到有一天课业成绩并不突出的他被老师推荐去就读艺术学校,那一刻,他的人生被重置了。
丹·沃尔什
起初,他在费城的艺术学院(Philadelphia College of Art)学习。研究生阶段他搬到纽约,就读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在此期间,他每周四天工作,业余时间则专注绘画。1981年,沃尔什在拜访居住于华盛顿的阿姨时,偶然在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的展览上感受到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魅力。那个夏天,他参观了那个展览30次。于此,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艺术风格,慢慢转向了抽象、几何式的艺术语言。1984年,后现代主义之风席卷了纽约,身处其中的沃尔什也品尝到了新鲜的气息,在自己的作品里开始进行相关的探索。1988年,28岁的他成为了一名全职电气工程师,这段职业经历也成为了很多人认为他的创作与电路工作相应的硬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原因。1990年起,他开始专注于抽象几何作品的创作。
集成电路模块 图源网络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沃尔什的创作大多选择接受度更高、也更亲和友好的矩形图案。在材料、作品形式、比例不断扩展的同时保持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连接性。
丹·沃尔什 展览现场图 纽约 2020 图源网络
除了抽象艺术,极简主义也被他纳入创作的主要趋向,即用极简的画面发散最繁复的视觉影响力。“以网格为导向,以元素为基础,极简主义显示出了自己的灵活性。”沃尔什阐述道,“曾经关于简化和本质主义的严格观点,现在只是一个起点……我从极简主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于观看者的定向。” 与此同时,西藏的曼达拉图式、秘鲁的纺织品纹样、欧普艺术、当代计算机电路和三维图形学都不断为他的创作体系的形成添砖加瓦。
“Record II” 布面丙烯 55x55英尺 2019 图源网络
近年来他的作品进入的公共收藏系统遍布全球,包括巴黎国立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s National d’Art Contemporain)、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等;并且曾在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P.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2014惠特尼当代双年展等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沃尔什似乎并不关心抽象画与装饰画之间的古老抗衡,在他最精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装饰艺术惯有的沉思、灵性和控制。”《纽约时报》曾给出沃尔什的作品如此评价。《临界值》代表了冷抽象艺术、欧普艺术、极简艺术的糅合,更是艺术家使用几何图形传达人类主观情感的一次尝试。且正如沃尔什的作品,当我们抛开所有作品背后潜藏的关于各种主义、流派、图形、灵性等学说,观者在抽象作品中最纯粹的感受除了眼神专注地在画布上浏览、探索、寻找、享受,还有内心的安静、片刻的沉思。
某种程度上,个体与世界的交流方式是抽象的、精神性的,每一幅作品静默地传递着艺术家的理念。未来世界随着经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智识、感知能力的跃升,对于抽象的且多维度深化的内容将会有更多的需求和向往。无论你在他的抽象作品中能获取到多少信息量,于沃尔什,他始终在创作着充满逻辑的、理性而内敛的抽象作品;而世界范围内的抽象艺术也将敦促着观者保持着精神独立且始终向往着独特的力量。
展期: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总策展人:张子康
总策划:许华琳
策展人:孙冬冬
空间设计:梁琛
关注宝龙美术馆官方公众号 更多精彩持续为你揭秘 ...


宝龙美术馆目前闭馆中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