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5.18 国际博物馆日
“作为无可比拟的发现之地,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它教会了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希冀我们学会面对未来。”
在疫情特殊境况之下,松美术馆基于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力量”,联合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APP和在艺APP特别推出2场线上直播研讨,邀您一同开启艺术漫游之旅!
1.如何用青年艺术定义未来
· · ·

雅昌圆桌 | 如何用青年艺术定义未来
松美术馆「轻/松计划」持续关注青年艺术家的生存与发展,正在展出的第9期展览“共感”由青年策展人黄浩立担任策划,合作艺术家分别为陈伟豪(DAIV)、孙鹏、吴谦、王大广和郑听泉。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在后疫情时代对共感进行全新的探索,并激发出年轻人对当下世界的思考和探寻。
本期圆桌研讨由松美术馆副馆长李克非、青年策展人黄浩立、合作艺术家吴谦、王大广以及雅昌艺术网主笔陈耀杰共同呈现。将以线上直播的形式,研讨展览和疫情之下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机构的生存状态,以及松美术馆如何用青年艺术定义未来。
直播时间
2022年5月15日(周日)14:00
直播平台
艺术头条APP
研讨嘉宾
松美术馆副馆长李克非
「轻/松计划」合作策展人黄浩立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吴谦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王大广
研讨主持
雅昌艺术网主笔陈耀杰
直播链接


关于嘉宾
李 克 非
松美术馆副馆长
黄 浩 立
青年策展人
艺术评论人
清华大学艺术史论博士生
吴 谦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王 大 广
鲁迅美术学院学士
陈 耀 杰
雅昌艺术网主笔
2.共感与共在
· · ·

在艺空中课堂 | 共感与共在
“共感”一词不论在词源学还是当代语境中都在不断演进中而产生意义。“共在”援引自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第四章中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旨在失序状态下打开人自身与世界、社会和他者生存论的图景。
此次线上研讨13位嘉宾将从“共感与当代艺术创作”、“共感的话语与当代生活”、“共感的文化阐释路径”、“松美术馆青年艺术家生态建构”、“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本期参展作品”,5个方面展开对话与讨论。共感展开的是打破边界的限制,推翻观念的隔阂,本场直播正值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在此时此刻,让艺术与我们共在共存,感同身受。
直播时间
2022年5月17日(周二)20:00
直播平台
松美术馆在艺小程序及在艺APP
研讨嘉宾
松美术馆副馆长李克非
学术评论嘉宾管银霖
学术评论嘉宾嵇心
学术评论嘉宾谢安之
学术评论嘉宾苑笑颜
学术评论嘉宾何彦霄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陈伟豪(DAIV)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孙鹏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吴谦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王大广
「轻/松计划」合作艺术家郑听泉
「轻/松计划」合作策展人黄浩立
研讨主持
「轻/松计划」项目负责人阚琳琳
直播预约


关于嘉宾
李 克 非
松美术馆副馆长
管 银 霖
爱丁堡大学哲学系博士
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嵇 心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理论博士生
《艺术当代》杂志特约撰稿人
谢 安 之
清华大学科学史博士生
诗人
建筑师
规划师
苑 笑 颜
中国传媒大学讲师
艺术学博士后
何 彦 霄
芝加哥大学
古代史博士候选人
陈 伟 豪(DAIV)
韩国弘益大学硕士
孙 鹏
清华大学博士在读
吴 谦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王 大 广
鲁迅美术学院学士
郑 听 泉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
黄 浩 立
青年策展人
艺术评论人
清华大学艺术史论博士生
阚 琳 琳
「轻/松计划」项目负责人

暂停营业通知
为配合防疫政策相关要求,松美术馆当前仍在闭馆,开馆信息将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敬请关注。



2022「轻/松计划」第1期“共感”联合在艺APP共同推出“云端展厅”线上特别呈现!
扫描左侧二维码 线上看展


扫码添加微信小助手
即刻加入松美术馆社群
参与互动,不定时发送松粉福利
———————————————
「松」社群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