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龙之名源于《易经》。据汉《天龙山千佛楼碑》记载:“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天”,故名天龙山。天龙山峰秀美,蜿蜒起伏,盘曲环绕,泉声淙淙,溪水长流,既具天然之生成,亦有人工之修饰,上有石窟,下有禅林,松柏青翠,幽雅绝俗,空气清新,圣境之地也。







“遇见天龙”主题摄影展开展
展览现场
恰逢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展现天龙山石窟风采,2022年5月18日,“遇见天龙”主题摄影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艺术中心开展。本次摄影展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太原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展期一个月(5月18日至6月18日)。
金祥老师介绍展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著名摄影师金祥老师45幅作品,其中,天龙山石窟主题作品近三分之一,其余作品主要展现天龙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建筑。这些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金祥老师卓越的摄影技术和审美能力,更突出展现了天龙山磅礴大气、秀美幽静的美妙风采,弘扬传承了延续千年的石窟文化。众多作品中,最令金祥老师心生感触、灵感迸发的是西峰山崖上安详神圣的微笑沙弥。
金祥老师陪同文物局及相关领导参观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表示,“本次遇见天龙,是著名摄影家金祥先生与天龙山的心灵碰撞,45幅图片,从一尊尊石佛雕像,到一座座山峰石窟,再到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近距离也好,高空俯瞰也罢,一个眼神,一抹颜色,一个被画面定格的动作,都非我们一次两次造访所能看到,无不细致入微,无不令人神往。这是’历史文物+自然山水’带给我们的力量,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能让大家收获感悟,遇见更美的天龙山、更深的历史文化、更为广阔的胸怀。”
注:天龙山现在毛病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只能在晋祠座公交去。
| 特别推荐 |
▼

因书籍内容承载有限
凡在本平台购买《独冠天下》系列的读者
获赠高清电子版图片
▼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
百余部
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
《达古斋古证录》
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
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
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
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
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
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由星云大师总监修,
全22册,
内容涵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
是目前最全面的关于世界佛教艺术的资料集。
现本平台联合出版社优惠结缘
▼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绝版再现!
一幅幅高清彩图、
完美复刻了一座千佛神奇的宝藏,
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忠实而热情地记录了一个伟大而浪漫的人文奇迹!
▼
《敦煌遗珍》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
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
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
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
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
是一套较全面的佛教艺术课程
内容以全图像深入解读
从佛教的发展背景、图像产生原因
到大量早期人物和代表观念
以及壁画背后的艺术风格追溯等
第一讲免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
中国佛教艺术简史
基于思想文化史和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的视野
以断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
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史
第一讲免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
大唐之美
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
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
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
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
第一讲免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
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第一讲免费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
晋行记地卡
大地理、大历史、大课堂
带你了解读
山川地理、历史人文密码!
——————————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南山供秀】
感谢有您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