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OTH 展位 1D30
2022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将于2022 年 5 月 25 日至 29 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将展示130家参展机构的作品。巴塞尔艺术展是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展示了现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
香港巴塞尔致力于展现亚洲多元艺术创作的概况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参展2022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将于展位1D30,呈现艺术家艾未未、岳敏君、秦琦、李青、赵赵、吉格·克鲁兹(Jigger Cruz)、贡坎(Gongkan)、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禹国元(Woo Kukwon)、尤尼扎尔(Yunizar)、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比尔·本斯利(Bill Bensley)的艺术精品。
艾未未
艾未未《十二生肖兽首·虎》,乐高积木,115 × 115 cm,2018
艾未未的“动物圈/十二生肖兽首”系列共12件,融合了艺术家两个系列作品:“兽首”与“乐高”。它是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的衍生品。原件在1860年英法联军捣毁圆明园时被盗,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几件被购回收藏于北京。艾未未用全新的时间方式穿越历史,连接了不同的故事和事件。
艾未未1957年出生于北京,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他于2015年荣获国际特赦组织颁发的良心大使奖,2012年荣获人权基金会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创意异议人士奖。艾未未以在作品中发表强烈的美学表述而著名,这些表述都与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最具实效性的现象紧密相关。从建筑到装置作品,从社交媒体到纪录片,艾未未以各种各样的创作媒介作为表达途径,为他的观众开启了审视社会及其价值观的新方式。他近期的展览包括:“Ai Weiwei: Resetting Memories”,蒙特雷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雷,墨西哥;“Ai Weiwei: Bare Life”,Mildred Lane Kemper艺术博物馆,圣路易斯;“Ai Weiwei”,K20/K21艺术收藏馆,杜塞尔多夫;“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纽约市公共艺术基金会等。
岳敏君
岳敏君新作“花”系列近期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个展“拈花一笑”中展出,是其在云南生活期间做出的重大创作突破。对岳敏君来说,“花”系列不仅隐藏了过去的笑脸,更增加了一层新的寓意:花有种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其中。岳敏君的美学理想和对现实境遇的关切在多年的沉淀后在“花”中得以自我内化,强大的时代敏感性和在垒垒重门中依然勇于突围的“年轻性”与“自我革命性”,令“花”系列成为又一个时代共同的精神密码。
岳敏君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国际著名艺术家。1962年生于黑龙江大庆,198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生活、创作于北京。自参加了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岳敏君成为了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受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写下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2007年,他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并当选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岳敏君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举办个展:纽约昆斯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巴黎卡地亚基金会、丹麦奥胡斯ARos Aarhus美术馆、丹麦欧登塞Brandt 13美术馆、韩国首尔Hangaram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海港城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
同时,他的作品也展出于1999威尼斯双年展、2004光州双年展、2004上海双年展、2007莫斯科双年展、2015亚洲双年展、2016南京国际美术展、2016宁波国际当代艺术展、2017安仁双年展,及美国丹佛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德国汉堡当代艺术馆、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德国包豪斯大学美术馆、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特奥莱梅美术馆、挪威奥斯陆艺术家中心、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当代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西班牙米罗博物馆、古巴国家美术馆、古巴伦比略艺术博物馆、冰岛雷克亚末克艺术博物馆、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韩国汉城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中国故宫博物院&太庙、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宝龙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南山博物馆等机构。
贡 坎 (Gongkan)
贡坎1989年生于泰国,2007年毕业于凯塞特大学实验学院本科,2011年毕业于希尔帕克恩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目前工作并居住在泰国曼谷。贡坎从希尔帕克恩大学毕业后搬到了纽约,在广告公司做创意工作的同时,创作街头艺术和插图。他以穿越时空的概念来呈现他的家乡,命名自己的作品为“感官艺术”。从纽约回到曼谷后,贡坎迅速成为泰国最具代表性的新锐艺术家。
时间元素也在贡坎的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他在超现实主义的画布上,用平面化的图形笔触描绘出人类形象,他们或在互动,或呈现出孤独姿态。尽管,柔和的色调和流畅的图形暗示一种宁静的质感,但从他画布上流露的平和却时常被醒目的黑色形态所模糊。
贡坎近期个展包括:“自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1);“昨日-明天”(河畔城,曼谷,2019);“传送到台湾”(台北,2019); “黑色区域”(北京,2019);“街道艺术与第一街绿色艺术公园”(纽约,2018);“另一个维度”(Siri之屋,新加坡,2018);“街道艺术与Centre-Fuge公共艺术项目”(纽约,2017);“失去爱情”(曼谷,2015)等。
他参加的群展包括:“坠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2021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21);“你我的距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暹罗天地,曼谷,2021);“乌托邦回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0);“污染”(河城购物中心, 曼谷,2020);“Vogue HOPE”(暹罗中心,曼谷,2020);“神奇森林:亚洲插画展”(动力艺术中心, 厦门,2019);“亚洲插画展”(龙美术馆,上海,2019);“清醒展”(首尔,2016);“最温暖的冬天”(纽约,2016)等。
李 青
李青曾在上海Prada基金会荣宅,坪山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CEART),首尔阿拉里奥美术馆,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澳门东方基金会,上海歌德开放空间等机构举办过精彩的个展。同时参加过许多著名艺术机构的群展,如上海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光州双年展特展,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ACMA),福冈亚洲美术馆,巴西圣保罗当代美术馆(MAC USP),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首尔市立美术馆,印尼国家美术馆等。
李青的作品被很多艺术机构及基金会纳入收藏,例如意大利Prada基金会,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 (IV AM),美国迈阿密鲁贝尔美术馆,德意志银行,挪威Kistefos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香港K11艺术基金会,巴黎Bredin Prat基金会,上海复星基金会,上海CC基金会,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济州),浙江美术馆等。此外,李青曾入选2017年法国Jean-François Prat大奖,是该艺术奖项成立至今首位入选的亚洲艺术家。
尤尼扎尔 (Yunizar)
尤尼扎尔的大型油画中的元素直接来自于他周围的自然世界,并转化为他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形象。尤尼扎尔的作品从“rasa”概念出发(即一种同时感知整体的行为,涉及到感觉、情绪、感官、感知和判断),描绘了一个失落世界的景象。它们是如此自然和典型化,以至于成为神话。尤尼扎不受任何当代社会潮流的影响,并默默见证了印尼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压力下被逐渐侵蚀——的变迁,使得当下的偶然性并未凌驾于他从自身展开的维度。
尤尼扎尔1971生于印度尼西亚,1999 年毕业于印尼艺术学院 (ISI)并获得美术学位。尤尼扎尔近期个展及群展:“原故事”,Sin Sin Fine Art,香港,2019;“伊甸园中的花园”加迦画廊,新加坡,2016;“尤尼扎尔个展”,Gajah画廊,新加坡,2014;《尤尼扎尔: 故事》,本·布朗画廊,香港,2012;“柯勒坦-尤尼扎尔近作”,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新加坡,2007。近期群展览有:“坠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梦中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2;“乌托邦回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0;“巴塞尔香港, 2020”,加迦画廊,新加坡,2020;新加坡当代艺术学院,新加坡,2014; “轨迹”,哈瓦那画廊,古巴哈瓦那,“当代印度尼西亚”,本·布朗,伦敦,英国,2012;“Jendela - 普通的戏剧”,国立大学博物馆。尤尼扎尔获得过1998年享有盛誉的菲利普·莫里斯第五届最佳绘画奖和1995年佩克西米纳斯第三次展览的最佳绘画奖。他的作品被日本的贝尼斯美术馆、中国的龙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美术馆等私人和公共美术馆收藏。
禹国元 (Woo Kukwon)
禹国元,1976 年生于韩国首尔,200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设计师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首尔。他的作品专注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差距,主要用油画以及纸上绘画和装置来创作。禹国元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了生命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促使他躲避现实,进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长大后,他渐渐发现美丽的童话故事背后隐藏的残酷,使他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了解世界,也启发他对于哲学和宗教研究。另一方面,禹国元的作品围绕“美丽”、“婴儿”、“美好”三个元素,并将其与死亡主题结合。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驱使艺术家在童话中寻求真理,在哲学中寻求幽默,在圣经中寻求自由。
禹国元的早期作品主要由粗糙的划痕组成,表达了放荡自我的原始危险性。近年他的作品演变成一种更稳定的形式,通过厚厚的油漆层堆积成丰富的材质来表达。禹国元的作品将残酷的童话场景和粗略涂抹的名言与他自然的色彩天赋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混合了波普艺术和具象艺术的独特流派。
禹国元被选为韩国重要奖项之一的第32届JoongAng美术奖的20位艺术家之一。他举办过近20次个展,作品亦展出于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国立大学艺术博物馆、首尔艺术中心等地。他的部分个展包括《嘉年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我是你的父亲》(Noblesse Collection空间,首尔,2021),《耶利米亚是个牛郎》(乐天LOTTE Avenuel空间,首尔,2020),《第三次的幸运》(BK艺术空间,首尔,2019),《Querencia》(PYO画廊,首尔,2018),《Art Plage》(乐天蚕室LOTTE Jamsil 空间,首尔,2018)等。部分群展包括《Moa Invite》(首尔国立大学艺术博物馆,2011);《Korea Tomorrow》(首尔艺术中心,2013);《Story Shower》(Space K博物馆,2015)等。他的作品被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国立大学美术馆等博物馆收藏。
秦 琦
秦琦1975年生于陕西,1999年进入鲁迅美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沈阳。秦琦主要个展有:《日月星辰在南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夜来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9),《秦琦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秦琦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4),《椅子也可以救人:秦琦个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等。主要群展包括:《物体系》(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5),《自觉:绘画十二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4),《开放的肖像》(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2),广州三年展(广州美术馆,广州,2008)等。
比尔·本斯利(Bill Bensley)
比尔·本斯利1959年生于美国加州,是现居及工作于泰国的美籍知名建筑师。在建筑、室内设计行业获得成就后,近年受到好友凯特·斯宾塞的启发和影响,他发掘了对绘画的兴趣,并在2022首次举办个人展览《Love — Camp — Explore — Dreams》。作为一个从未接受正式美术训练的人,比尔-本斯利认为自己是艺术领域的“局外人”,因而通过向其他艺术家不断学习,观察他们如何表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看法,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鲜艳大胆的色彩、幽默的敍事手法、华丽的细节,以及迷人的人物,呈现了明显的野兽派风格。比尔·本斯利的作品包含了各种媒介,从水彩画到丙烯、油画和粉彩画,甚至还包括蒙太奇的作品。
奇蒂·纳罗德 (Kitti Narod)
与很多东南亚艺术家相似,奇蒂的作品浸透着来自热带海岛的清新自然。他将画面背景简化至完全平面的单纯色块,奠定整幅画面的情绪基调。再把人、植物、动物和日常物品一一放入其中,当然这些物体的形式和色调也采取了最为坦率直接的方法——纯色和平涂。在翠绿的枝叶、大红的椅子、鲜艳的衣着等浓烈的色彩中,能够看出他对马蒂斯和南美艺术的喜爱。对于外形的塑造,奇蒂也寻求着最简化形式的和谐。这些都让他切入关注的场景时显得轻松、愉快。同时奇蒂的作品营造着“每个人都有着平等机会”的乌托邦,这是他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他的画作就是他的乐园。他在提示我们,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并拥有一个更好的社会。
潘娜潘·尤蔓妮 (Pannaphan Yodmanee)
吉格·克鲁兹 (Jigger Cruz)
赵 赵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