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艺起看

线 / 上 / 展 / 览


艺术为人民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馆藏版画作品展

(第二期)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艺术为人民 

 展览介绍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上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人民创作的使命,深入生活,直面人生,利用黑白木刻塑造出令人振聋发聩的感受。正是坚持并发扬把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生活当作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的精神,新兴木刻运动以来的版画艺术为中国艺术的广泛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立足今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划推出艺术为人民——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版画作品展,通过“黑白的力量”“刀笔为人民而战”“为建设添砖加瓦”三个部分,与观众重温这些四十年代以来的版画作品,重新认识、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以此鼓舞我们艺术工作者不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攀登的崇高追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画笔记录时代,以精品奉献人民,与观众共同感受版画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本期带来第二部分




 艺术为人民 

第二部分:刀笔为人民而战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抗战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生合影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聚集了温涛、胡一川、沃渣、陈铁耕、罗工柳、马达、陈九、力群、刘岘、张望等木刻工作者,依托鲁迅艺术学院,版画创作格外繁荣。

1942年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促使木刻工作者改变以往创作中以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塑造人物的习惯,在群众生活汲取艺术灵感,广泛借鉴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准确生动、活泼明快的人物造型成为作品的显著特点。可以说,这不仅是解放区木刻在艺术形式上的突破,更是将木刻艺术在民族化本土化进程上做出了可贵探索。这些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画面多赞扬、歌颂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少批判和讽刺,呈现出温和明朗的气质。

这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艺术本体语言为之后的版画艺术的广泛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重点作品赏析

第二部分:刀笔为人民而战


本部分重点作品来自多位著名版画家

下面为大家详解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邵克萍



向上滑动阅览


邵克萍(1916-2010),又名弓玄。浙江镇海人,当代画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版画会副会长。

邵克萍是中国新兴木刻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受鲁迅先生思想的影响。早期在鲁迅的介绍下,学习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柯勒惠支,借鉴了版画技法和表现方式。

邵克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件表现于版画作品中,表达他对旧社会的、战争的厌恶,对新社会的期盼。邵克萍的现实主义版画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流传范围广泛,社会影响力大。





《在上海马路上》

22*16cm  |  1947年 | 版画 |  邵克萍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作品刻画了抗战后上海马路上的场景。画面中筑路工人正在弯腰凿地,辛勤劳动的工人和胡闹的美国士兵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对社会的责任感促使邵克萍用刻刀作为武器,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对旧社会、帝国主义的丑恶行为进行批判。他的作品大都主题深刻,画面精彩丰富,紧扣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真实反映真实的社会面貌,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夜阑人静》

21.5*27cm  |  1948年 | 版画 | 邵克萍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作品刻画了夜阑人静之时家中的场景。画面中的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补着衣服,满脸写着忧愁,周围的家具摆设也相当简陋,画面背景更是以虚景手法揭露当时人民生活的悲惨。

邵克萍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柯勒惠支的影响,在此幅作品中以虚实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深刻地呈现作品主题。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古元



向上滑动阅览


古元(1919—1996),字帝源,广东人。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代表作品有《毛主席与农民谈话》、《减租会》、《人民的刘志丹》、《人桥》等。著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1939年古元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木刻为武器,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如《运草》、《人民子弟兵》、《部队秋收》、《拥护咱们老百姓的军队》等,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认为“欣赏风光性作品不但有美的享受,还可唤起人们对国家土地、自然环境的热爱,即使敌人侵犯,也要誓死保护”。他的版画创作正是从自然生活出发,以现实主义为艺术主导,表达祖国山河与人民的美好,正如他自己所说:“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出精神的甜蜜”。古元的版画创作以阳刻为主,构图多变,画面简洁明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的版画艺术已摆脱西方木刻的影响,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人桥

20.5*35.5cm  |  1948年 | 版画 | 古元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人桥》是解放战争时期优秀的版画作品之一。

作品描绘了解放时期大军渡江的场景。作品刻画精细,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两色,表现炮火硝烟和冰冷翻滚的江水。在红色的炮火背景下,过江的战士们以黑色形象展现,姿势各有不同,有背着炸药张开双手扑向前,有拿着或扛着枪支俯身跑步前进。在红绿套色叠印间的中间色和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层次。

作者古元从报纸上了解到关于淮海战役的情况,在双堆集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在追歼逃跑的敌军时遇到一条河流。敌军已经炸毁了桥梁,阻碍了我军的追击,但我军仍毫不犹豫地跳进寒冷刺骨的河水中,用肩膀扛起梯子,搭成一座浮桥,让战友们顺利过河追歼敌军。古元看到这则报导后,似乎亲眼看到了英雄们的战斗场景,于是马上创作了这件套色木刻《人桥》。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杨涵

左图为杨涵自刻像


向上滑动阅览


杨涵(1920-2014),浙江温州人。

1940年加入了浙江省战时木刻研究社,曾在浙南积极从事木刻运动。1943年,23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曾先后担任新四军《苏中报》专职木刻创作员,《苏中画报》编辑、副主编,华中军区《江淮画报》编辑等。




围攻陈官庄

38.5*69cm  |  1960年 | 版画 | 杨涵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形势最为复杂的战役。陈官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也是淮海战役的收官之战。

《围攻陈官庄》场面宏大、激烈,解放军战士们情绪高昂,不畏枪炮的狂轰乱炸,跨过河流冲向陈官庄。画面以黑色作为整体基调,远处的炮火纷飞更增添了战争场面的真实气氛。杨涵以写实手法刻画了陈官庄战役的重要场景,层次丰富,生动逼真,真实记录下解放战争的重要时刻。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的艺术家都创作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艺术作品,杨涵也不例外。但是作为部队的文艺战士,他身上的使命更为重大,新中国刚成立,他凭着记忆和资料创作了一批解放战争时期尚未创作的战斗题材作品。《围攻陈官庄》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以胜利的消息鼓舞民工

9*12cm  |  1946年 | 版画 | 杨涵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作者以写实手法刻画树林中民工们的休息状态,有的坐着休息,有的抽着水烟。远处一位民工拿着一份报纸,一边认真阅读,一边向人群走来。报上刊登着解放军又打胜仗的好消息,他将把这件好事告诉民工们,并鼓舞大家的劳动士气。

杨涵善于通过微小的细节、独特的构思和生动的画面,创作出写实中蕴含深厚思想的作品。《以胜利的消息鼓舞民工》就是以极为独特的角度构思,它并不直接表现民工们欢欣鼓舞的场景,而是在一个非常安静的氛围中表现即将发生的事件。独特的构思使得作品留给观者极大的想象空间,现实之中的“静”与想象中的“动”产生极大的反差,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军民一家

31.5*42cm  |  1946年 | 版画 | 杨涵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作品刻画了解放军与人民军民一家亲的场景。画面中两位解放军在一户农家院子中,一位高举着灯笼,一位拉着孩子玩耍。全家因为解放军的到来显得格外高兴。

杨涵以写实手法刻画了这一场景,人物形象生动,营造出热闹、融洽的气氛。作为一名部队的文艺战士,杨涵时刻关注着部队的动态,除了表现战士们的生产、生活和战争场景,军民感情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杨涵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军民鱼水情的作品,除《军民一家》外,还有《鱼水深情》、《赔碗》等。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系列

 1944年 | 版画 | 杨涵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1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3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2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4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5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6


1944年4月,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某师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的车桥镇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战役,被称为“车桥战役”。这场战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的广大地区,使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体,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作为苏中根据地的文艺战士,杨涵在战争胜利后创作了一系列《车桥战役战斗英雄像》,以简单的线条生动刻画出为战争胜利付出英勇贡献的普通战士和军官。




以下两幅作品为三位版画家合作完成

反映了上个世纪40年代敌后抗战的真实历史

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经典代表作



铁佛寺1

11*14cm  |  1942—1943年 | 版画 

吕蒙、莫朴、亚君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铁佛寺2

11*14cm  |  1942—1943年 | 版画 

吕蒙、莫朴、亚君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1942年淮南来安县铁佛乡发生一件大案:当地有名的土匪王德胜弃暗投明参军后,明里抗日,暗地里却唆使匪徒对老百姓绑架勒索,民兵队方队长得知后带人逮捕了王德胜的两个打手。王德胜因此怀恨在心,偷偷勾结敌伪组织暗杀队,将方队长暗杀于铁佛寺并企图带枪投敌。经过群众的揭发,抗日政府终于将王德胜绳之以法。

这个案件对当地的基层党支部和民兵组织震动很大。木刻家吕蒙、莫朴、程亚君以此为题材,因陋就简,创作出了一组共108张带有浓厚当地农民气息风格的木刻连环画,成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经典代表作。

本次展出的两张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珍贵馆藏。


 艺术为人民 

《铁佛寺》艺术家介绍

吕蒙


吕蒙(1915—1996),现代版画家。原名徐京祥,笔名徐华。浙江永康人。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1938年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和文艺科长,以及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美术系主任等职,并用自己的画笔作武器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莫朴


 莫朴(1915—1996),南京人,江苏南京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后赴华北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浙江文联副主席等职。



亚君  


亚君,程亚君 (1921—1995) ,安徽歙县人,原名振昌,亦名亚军,专于山水画、版画,亦擅兰草。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建国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画院秘书长,上海书画出版社顾问,期间勤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





艺术为人民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馆藏版画作品展


首期内容已经推出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欣赏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下期将带来

第三部分:为建设添砖加瓦

 呈现新中国后的木刻发展 


左右滑动下期作品抢先看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敬请期待




展览策划:邱旻彧、袁丽、陆娴达

视觉设计:白颖如

编辑:王璐 

主任编辑:吴雯雯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于2022年3月11日(星期五)起实行临时闭馆,闭馆期间,各类公众活动均暂停。恢复开放时间将另行公告,请留意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的最新动态信息。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谨致歉意,敬请谅解!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中华艺术宫 | 艺起前行】刀笔为人民而战:战争时期的木刻艺术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