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宇兴的绘画风格鲜明而独特,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记忆。对他来讲,颜色和造型的协调、叠加和组合要凭借直觉和悟性。当然,这种直觉不能凭空而来,而是黄宇兴多年来在艺术领域不断思索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个人经验。

黄宇兴,大气的边缘,2021
布面丙烯,100 × 200 cm / 39 3/8 × 78 3/4 in
©黄宇兴-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黄宇兴“锦灰堆”个展现场阿尔敏·莱希-布鲁塞尔
2021年6月3日-7月31日
©黄宇兴-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摄影:Hugard & Vanoverschled
这份在艺术创作中的“执拗”和“特立独行”也表现在了他当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上。上世纪90年代末,黄宇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壁画专业,在求学阶段他曾去往西藏,当地文化给他的精神世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有在他早期的创作题材中表现出来。黄宇兴的思考是,他并不想把西藏文化对自己的滋养表现得很片面,“有些画家会选择画西藏题材的人物或者以表现民族服饰的方式介入西藏文化,但是我想的是把对西藏文化的理解体现在精神层面,比如对佛教生死和时间的感受,我不想做一些很表象的东西,我会有意识地躲避各种表面的体现。”
当时,黄宇兴曾创作了一幅名为《食肉目:熊猫科》的作品。这是一张黑白色调的作品。很多画家在创作中喜欢把熊猫这种动物拟人化、象征化,黄宇兴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教科书里找到一张熊猫的配图,把它放大到将近三米的尺寸,他以对现成图像的挪用和更改、用熊猫在动物中的分支命题作品的方式表示:不要把动物赋予太多人文的东西进行过度解读,这是它们所不能承受的观念和任务。

黄宇兴,松涛,2016-2021
布面丙烯,65 × 100 cm / 25 5/8 × 39 3/8 in
©黄宇兴-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摄影:黄宇兴
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也同样促成了此后“河流”“气泡”等系列的诞生。对于黄宇兴来讲,河流就像是人类的历史,宏大而不停向前流淌;绚烂的气泡则往往让人联想到一种瞬间被湮没的感觉,它出现又消亡,在时间长河中的存在相对短暂。“这与佛教徒对人生的理解有着相通性,历史长河不停向前流动,人或者其他生物生命短暂,倏尔灰飞烟灭,太多东西充满变数,这一切都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河流”系列中的四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出现在了阿尔敏莱希画廊的这场展览中,其中,作品《雨》和《松波》以半透明的油画颜料和丙烯酸颜料层堆叠出强烈色彩和流动之感;而“气泡”系列的三幅各具特色的作品描绘一种迸发和即将破裂的态势,让画面笼罩了一层易碎与不安。

黄宇兴,粉海边的松树,2021
布面丙烯,90 × 70 cm / 35 3/8 × 27 1/2 in
©黄宇兴-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摄影:黄宇兴
最后,我们聊到了“锦灰堆”这一展览的名称。“锦灰堆是古代关于拓片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人手里有很多残损的拓片,但每一块都不能构成完整的碑拓,古人把它们集中在一起,称其为锦灰堆。”这次展览涉及到黄宇兴近年来创作的众多题材,它们就像锦灰堆中每一个拓片,在此组合成一个统一的作品,一个庞大主题,但其中每一个作品对于整体来讲都是管中窥豹。不过,即便我们无法以这些“拓片”拼贴出黄宇兴艺术世界的全貌,其中闪烁的思维火花也能让我们找到某种遥远的相似性,进而对其产生更深的探索欲。

artnow对话黄宇兴
artnow:不论是色彩还是构图,你的作品都比较复杂,你如何决定一件作品“完成了”?
黄宇兴:一件作品,更像是一颗果实。开始时,就像是种下了一颗种子,过程更像是出叶与开花,当一件作品即将完成时就是结果了。他会给你带来许多前兆,会让你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这听上去有一些玄幻,但对于我来说事实就是这样的。心理上得到的感知会告诉我一件事是否应该结束,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
artnow:平衡色彩之间的关系对你来讲是一个难点吗?你如何面对色彩的选择和协调运用?
黄宇兴:鲜艳颜色的搭配组合很有难度,还是要凭借直觉和悟性去组合和叠加,这个是因经验而逐渐形成的个人偏好。

黄宇兴工作室
©黄宇兴-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artnow:荧光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你近年来的创作中,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色彩?
artnow:你如何看待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
黄宇兴:我只是这个循环或者这场永恒中的参与者,关于宇宙、人类的发展很多东西我自己也想不清楚,所以只能抱着观看者的姿态去摸索,很多东西并没有参透。
artnow:平时会关注留意其他艺术家,尤其是同代艺术家的创作吗?存在所谓的“同龄人压力”吗?其他艺术家的创作会对你有影响吗?
黄宇兴:会关注其他的艺术家,但至少对于我来说不存在什么压力,因为大家的视角与态度都不尽相同,我是一个相对洒脱一些的人,不太会受其他人的影响。
artnow:从你自己的角度和经验来看,你们这一代艺术家存在“代际”上的普遍性吗?还是其实已经更多的是个体特征了呢?
黄宇兴:是有共性的,也会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我们这一代人,个体特征的突出我想可能源于更多的去关注到自身或者是自身所感兴趣的点,这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有了许多元素供不同的人去关注,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个体特种,但却也有普遍性。
artnow:除了创作的主题和形式外,相信你一定也在思考绘画这种创作语言本身。作为一种最有历史的艺术创作媒介,你如何看待绘画这种创作方式在当代的角色和生命力?
黄宇兴:绘画是一种可以传承的创作方式,它像火炬一样,可以回看过去,也可以照亮未来。可以与古人对话,也可以畅想未知的世界。
artnow:有没有特别喜欢的画家/艺术家可以和我们分享。
黄宇兴:古今中外都会有一些,比如毕加索、梵高、王希孟、李可染和吴冠中。
artnow:你如何看待近年来你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取得的佳绩?
黄宇兴:首先要感谢欣赏我艺术作品的藏家的支持,不过对我来讲,在拍卖市场上的这些成绩并不能影响艺术创作的整个面貌和线索。
artnow:近两年来的疫情是否对你的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能谈谈你的工作节奏吗?你如何处理生活与工作之间的节奏和关系?
黄宇兴:生活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平时我在工作之余喜欢旅游,喜欢到处去走走看看。现在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到处跑,所以更多时候我是在画室里呆着,会有很多时间反思自己在创作上的疏漏,不断总结和梳理自己,所以内省的东西会更多。最近会有一些关于疫情主题的作品出现在下一个展览中。
策划/编辑:祝琳
采访/撰文:舒文
设计:Rina
图片提供:黄宇兴、阿尔敏莱希画廊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