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潮
Tang Chao
唐潮的工作本质有像在实践写作中一种深思之轻的建议,比如把剧本提炼成一句话:“身处现代岛屿的困境,一个自我放逐的乐园。” 到最近:“几种心旷神怡的点状覆盖一连串孱弱的呼声。” 你可以集中在这句话的语气、节奏,换成摄像机的话,就是聚焦在晃动、光线还有景别。话的内容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轻声细语、结巴,或颠三倒四。当然他偶尔也用图片、行为、装置或戏剧来说出,甚至是键盘上敲击几个字母。唐潮擅长在特定的地方摁下空格,连续摁住几秒 也可以。他总是试图在每段平铺直叙的空白处释放一些言外之意。
在自然与后自然之间的我们
(2021)

单屏版: 单屏影像 | 彩色,有声 | 14’50’’
“在自然与后自然之间的我们”是唐潮在2021深圳光影艺术季展览“光阴如影”中呈现的同名主题委约创作。该作品是依据一种诗歌式的跳跃意象展开的。当我们凝视时间,初升的太阳由婴儿皮肤般的粉红渐变成金黄的落日余晖,云层被晕染,正午的白色光线一定程度划开了视野。那就再聚焦一些,聚焦在涟漪折射出太阳的轨迹,也透视出水底鱼群的瞳孔,视觉开始变得灵动,在波光粼粼中历史也跟着变得轻飘飘的,脊椎动物就这样慢慢演化成人,当然也附带着演化出阴影,我们试着学会接纳黑夜继而给它区分出图层,有时也在虫鸣中加速开采和默默建造都市。这个进程中有窃窃私语,偶尔血肉模糊。甚至我们开始在计算机中学会了变幻自己的身体,所以现实真的所见即所得吗?我们接下来又将变成什么形态?影片一直保持着一种专注呼吸的态势,间隔中也没有显露出标准答案,它只是在不经意间用声音和画面搭建出一个个连接梦境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的舞台。然后我们试着告别语言,在丛林里漫步、在高楼的镜面反射中跳舞,一切都有条不紊,万物在流动中的命名就来源于此......

五屏版:五屏影像装置 | 彩色,有声,时长不一
智慧如夜的迷彩
(2021)



影像静帧 | 单屏影像,彩色,有声,4K | 时长不一
“智慧如夜的迷彩”是Vanguard画廊
“务虚会”(Nonphysical)单元的第二期项目。“务虚会”着重探索非实体语境中艺术家的观念、构想及形式创作的可能性,邀请观者展开线上漫游。“智慧如夜的迷彩”以主流的在线地图和消费点评网站作为载体,唐潮在其中设置了多处名为“Shimmer"的虚拟地点,它们延伸出亦真亦幻的空间纵深。观众可按图索骥,依据唐潮给出的关键词“造访”各个场所,并在相应主页中浏览各类绘画及影像作品;又或者开启导航,在不同场域间切换穿梭,从而发现生活中泛着微光的琐碎之物:从花卉、工蜂,飞跃阿尔卑斯山的雄鹰等自然界造物,到车流、霓虹灯、宗教场所等人类世界的发明构造,该系列中的作品将共谱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夜行画卷。
该系列共包含4 件影像、6件摄影及9件纸上水彩作品

双豹图 水彩,植绒纸 | 27 x 40cm

门 #1 收藏级艺术微喷 | 54 x 36 cm
黑色珍珠
(2021)


单屏影像 | 1080x1920 | 彩色,立体声 | 12’53’'
呜咽曲
(2020)

“呜咽曲”是唐潮受OCAT上海馆委任创作的剧场项目,他邀请了其它几位创作者加入,共同制作了绘画、声音、表演、动画装置等元素。有来自外部的水滴击中投影所造成的画面逐帧跳动,表演则更多来自内部,一种接近身体极限时所产生的画面蒙太奇。通过这几部分的组合,互相映照出一趟透明的、想象的旅程……

表演部分
表演时长:45’00’’ | 导演剪辑版:25’08’’
隐于蚌泪之中
(2019)
“隐于蚌泪之中”是唐潮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展览”在半个迷宫中“所呈现的个人项目,共包含 10 部影像作品。
代表作品:

鳞片闪烁,像树略过火 四屏同步影像 | 4k | 3’19’’| 2019

蝴蝶暗房 三屏同步影像 | 4k | 11’07’’ | 2019

序:雨点击目光 单屏影像 | 4k | 3’21’’ | 2019

短期记忆丧失症 影像装置 | 4k | 3’36’’ | 2019


”隐于蚌泪之中”参与展览“在半个迷宫中”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2020 年)
盐湖边
(2017)

单屏录像 | 13’46’
“录像的拍摄地在一个废弃的矿场,现在已经杂草丛生。也是我在记忆刚开始形成不久的年龄就搬离了这,我没有直接去描述这段集体生活的消逝,而是把所有当时的情绪、记忆的碎片、声音和现场的身体反应都糅杂在录像里面。”
太空人偶
(2017)

单屏录像 | 10‘01’‘
脚本片段:
当我路过国家会展中心,看到一幕人偶表演,接着我在纸上写下一段话:
Scene 1
(全景/正午)
一个扮演宇航员的人偶...他需要遵循工作给他的设定去完成表演—他脱离这个设定—他丢掉了工作—他即刻变成一个脱离社会属性的人。但他没有来得及卸下那套仿真服装,这时候他的真实身份和扮演的人偶形象发生了重叠,成为一个在城市里失重的表演者。

三段切片,一个生活样本 (2017)
三屏影像装置 | 黑白+彩色 | 13'52''
“三段影像都是平时拍摄的日常生活碎片,来自我、我的女友、我的猫。因为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地区(上海和米兰),然后猫对时间、色彩和光线的感受又不同于人,我便记录和模拟了它的状态和视角。”


从匮乏变成轻 现场图
唐潮于 Vanguard 画廊个展(2017年)
地方摄影
(2016至今)

摄影 | 录像,13’29’’
“我通过与地方的刑警的交涉、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促成了这个关于现场摄影的长期项目。当我不断地去诱导和纠正刑警本身的工作逻辑,两股力量扭在一起时,摄影作为证据或作品之间的关系模糊了。图片在影像里形成一个虚与实的嵌套结构,我把丘陵地带的湿气、年轻人的处境和复杂的现实也试图带入这个结构。”


安全岛
(2015)

单屏录像 | 15'31''
“我把自己放逐到一个游乐园里,幻想着身处一个现代岛屿的困境。期间我记录了无人时的设备试运行、游戏中的眩晕、夜晚寻找食物和探路的过程,最后模拟了一个发出求救信号的举动,直到被驱逐出去。“
我其实是不相信客观的,但我觉得艺术永远是在追求真实,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因为真实不是现实主义的,它还包括艺术家身处一个环境的临时反应。当然,对我来说把正常的反应拿出来当作品,这太低级了。关键在于你在一个应急状态下,能让语言制造歧义同时还能够把它转化成修辞的力量。政治是要制造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人人要去爱同一条街道或同一棵树。艺术是提供差异:感知的差异。我觉得艺术和政治达成和解的时刻就是:这个事情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不是,包括“事件”的公共性:往往针对的是私人化的感官。但我觉得感官同样是创造,它可以提供⼀种“通感”去连接观众。我们不能成为别人,但可以让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感受。
理发
(2014)

单屏录像 | 7‘22’‘
“我去理发的时候要求店员剪一个他从来没剪过的发型,中途引发了一些关于审美问题的讨论。”
余下的几天
(2014)

单屏录像 | 21’19‘’
“现在,12点35分,我在电视里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一群年轻人拿着燃烧瓶投向防暴警察。中午总是让人昏昏欲睡,我打了个哈欠,换了个台。电视里的购物广告开始宣传:我们拥有多功能的吸尘器,它是现在家家都会有的清洁好帮手...作为一个电视明星代言广告总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这对我来说太难了,一个懒人是不可能成为电视明星的。或许我可以购买这款产品,打扫房间地面散落的毛发,把它们全粘在脸上,再戴上红五星的贝雷帽。噢,切·格瓦拉。14点05分,我换了好几个台,看到总冠军杯颁给了最懂得生活的人。然后看到,我们有可乐、啤酒和镇定剂。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真的非常的休闲。”
钻石
(2013)

行为、摄影 | 3’58‘’
“我在展厅的楼梯下面做了个狭小的隔间,里面用铁链拴住一条狗,带上3个闪光装置连续拍摄两小时。在现场,观众通过隔间上的小窗口张望,被隔出的空间一片漆黑。当闪光灯亮起的一瞬,隐约看到人和巨大的狗。”
诗歌玩具
(2012)

单屏录像 | 1’36‘’
5 个人分别朗读一首诗歌,读完随即倒下。

唐潮(2012)
单屏录像 | 8‘05’‘
相关阅读
RELATED POS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