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

佩斯画廊 · 香港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层
2022年5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


在阿琳. 舍切特别树一帜的雕塑中,艺术家结合了看似不协调的媒材,为这些奇独而生动的作品赋予了生命。舍切特的作品形式和结构与诗歌、幽默感和悖论相关,艺术家以高超技术及完全直观的方式创作作品,并持续研究作品的连贯性和错位的展现,尝试与作品展开对话。 舍切特在佩斯香港空间举办的首次个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30日,我们与这位艺术家就展览中的新作,以及她在创作实践中对色彩、语言作为媒材的独特运用及她的雕塑中如何呈现迷失之感等等展开讨论。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展览现场图,2022年5月20日至6月30日,佩斯画廊,香港 © 阿琳・舍切特 照片:Louise Lo,由佩斯画廊提供






佩斯香港公告

端午节假期闭馆

2022年6月3日

并于次日恢复公众开放






专访阿琳·舍切特:
谈新作的凝聚力与碎片化
作者:Claire Selvin

佩斯画廊(以下简称“佩”)
阿琳. 舍切特(以下简称“舍”)

:展览标题“晨晓之月”(Moon in the Morning)背后的意义和灵感是什么?
:我对晨晓看到月亮这个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丽而迷失之感而感到赞叹。我主要生活在非市区的环境中,我将其视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自然奇迹。而这现象融合了早上与晚上的景象,是对当下一个深刻的觉醒。这种迷失感呈现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它使观众保持清醒,亦是我在创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雕塑是用来探索“不兼容”此概念的绝佳媒介,我们认为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媒材,正正在这些作品中结合在一起。我个展中的作品都是呈现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个想法。我希望透过“晨晓之月”引起人们关注这一个具诗意的日常生活景象。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2022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展览中的作品如何相互关联或相互挑战?

在策划展览时,我总是想为整个展览注入活力,我亦希望观者能与每一件作品去互动、去交流。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相互交流。我相信艺术于不同的面向,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存在,而这种活力是通过作品相互交谈、点头、示意、共同置身在同一个空间中来体现的。每件作品中都展示一种姿态,作品姿态间的互动,几乎就像它们相互起舞。这亦能在展览环境中演绎出来,但我认为每件雕塑都是一种象征——它们都有内置的身体结构。在我看来结合几何图形和自然有机的形态能创造出一种整体性,让观者能够与这些充满生命力的雕塑产生联系。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展览现场图,2022年5月20日至6月30日,佩斯画廊,香港 © 阿琳・舍切特 照片:Louise Lo,由佩斯画廊提供


您如何开始构建这些包含各种媒材和质感矛盾的多层次、多面向的雕塑?

我在创作作品的物理过程中是直观的,不会预先设定终点。所以我从不画草稿或默认框架,我不作一个具体的想法。我有一种直觉,然后我开始创作,当我有一些媒材可以开始创作,我便尝试与它们展开对话、互动。这些媒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来演变。如果一个人要把某件作品从一幅草稿变成一个模型,你知道你创作的终点,然后你就朝着它走过去。你可能会做出些改变,但你知道你的终点在哪。因为我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没有这种预设,所以我会以更长的时间去完成它。从开始到完成作品通常需时数年,因为当中涉及不断的尝试但失败,继而再不断的尝试以达至成功。当中经历很多的撤销与重做及与作品产生对话,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疯狂,但确实,如果一个人正专注现在所发生的事,作品就会开始表达它的需求。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许久以前》,2022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歌與舞》,2022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您如何描述您在陶瓷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

颜色是我与陶瓷关系中的一部分。在陶瓷方面,大约于十多年前,我真的致力于只使用釉料而不是油漆。我选择使用釉料,因为它具有非常神奇的化学反应。釉料通过烧制,令表面成为作品结构的一部分。这种无缝结合对我来说非常兴奋,并且能与自然和非自然的世界产生共鸣。我认为作为人类,我们渴望这种凝聚力。颜色是一种非常强而有力的语言,我相信它能跨越了所有界限。颜色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的强大令人们不论在身体和思想中,都能作出深刻的反应。颜色创造出一个连接文字和不同语言的典型界限的入口。它筑起了文化的桥梁。它超越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性。我试图让色彩从雕塑中散发出来。


作品中的颜色和比例有什么关系?

在“相守”(Together)系列中较小的雕塑作品,我倾向于使用强烈、饱和的色彩——这就是它呈现在世界上的方式。在我任何作品中都不止单一颜色,但我试图让这些“相守”的作品呈现出单一的饱和颜色。与大型雕塑作品相比,因作品的大小规模不同,所要求的简单性亦不同,展现出与颜色迥然不同的关系,我试图做出更多构图,使不同的形态能相互结合,而颜色则充当起媒材之间结合的桥梁。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展览现场图,2022年5月20日至6月30日,佩斯画廊,香港 © 阿琳・舍切特 照片:Louise Lo,由佩斯画廊提供


你认为“相守”系列中钢架结构和它们所支撑的陶瓷雕塑之间有著怎样的交流?

仅仅制作黏土对我来说永远都不够。对我来说,钢架和黏土都是同等重要。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陶瓷作品中总有一部分看起来像是从钢架中周围流动或轻坠。当我制作黏土部分时,我并没有为它们创作一个平坦的底部。我并没有为它们设下固定位置。这是我订定的一个参数,以挑战自己能制作出以任何方式存在的雕塑。而在我进入创作的第二部分——即是在它们第一次烧制之前,我并不知道它们摆放的最终位置,当经过烧制,这些陶瓷变得足够坚硬,我可以把陶瓷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尝试。而这个尝试的过程,可能维持一天、数周或数个月。而在钢架中所使用的颜色,是与陶瓷颜色互补或对立的颜色,或者是同一色系的颜色。

因为“相守”系列的雕塑作品规模较小,所以在疫情期间我也能自己一人创作,而较大型的作品则需要助手在场协助。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再次相守:九月周一》,2021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你的雕塑中有一种平衡和不稳定性——你是如何实现这种结合

以作品“吞噬蓝月”(Inhaled a Blue Moon)为例,它是以木头和钢所制成的作品。它们与极端的色彩和纯银镀金物料,人们并不认为它们能结合,而这些物理的限制迫使我去挑战使它们结合成一体。能自然而然地结合的媒材,并不能令我感到兴奋,我希望接受媒材的挑战。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阿琳·舍切特,《吞噬蓝月》,2021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展览现场图,2022年5月20日至6月30日,佩斯画廊,香港 © 阿琳・舍切特 照片:Louise Lo,由佩斯画廊提供







关于艺术家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阿琳·舍切特

b. 1951,纽约

阿琳·舍切特是一位多领域的雕塑家,在纽约市和哈德逊河谷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被收录于许多著名的公共收藏之中,其中包括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纽约哈德逊河畔安嫩代尔的CCS巴德学院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犹太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等。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

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层
T +852 2608 5065
hongkong@pacegallery.com

pacegallery.com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在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



专访 | 阿琳・舍切特谈最新个展「晨晓之月」创作历程 崇真艺客


New York  纽约

London  伦敦

Hong Kong  香港

Seoul  首尔

Geneva  日内瓦

Palo Alto  帕罗奥多

East Hampton  东汉普顿

Palm Beach  棕榈滩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