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馆藏珍品推荐:
夏衍写给张石川导演的信
今日推荐官:沈芸
沈芸,夏衍孙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本科毕业,曾在《当代电影》杂志任编辑。
专著有《中国电影产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新概念学生素质教育丛书:中外电影》(上海画报出版社);《中国城乡电影市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一个人和一群人》(三联书店)。主编《老上海电影画报》(40卷)及《老上海电影画报续编》(43卷),共计8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南竹竿胡同113号》获《十月》杂志第四届“琦君散文奖·作品奖”。
展品故事
今天是端午节,电博君首先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快来看看沈芸老师讲述的展品故事:“这是一封1947年9月3日,夏衍导演写给张石川的一封信。
夏衍演进入电影界,是在1932年的时候,当时,明星公司正处在《火烧红莲寺》带来的丰厚利润和舆论讨伐的焦灼状态之中。明星三巨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感到民意不可违,是适当引进新文化的时候了,于是听从了洪深的建议,由周剑云出面,请左翼文化人加入明星公司担任编剧顾问。
年轻的夏衍
虽然说当时的明星公司已是风生水起,但在拍摄方法上,还是依然的简陋粗糙。我祖父在《懒寻旧梦录》中记述:拍摄时用的只是幕表,没有正式的电影剧本。他们在拍摄之前,先由导演向摄制组(当时也还没有这个名词)全体讲一遍故事。所谓幕表,只不过是相逢、定情、离别之类的简单说明。开拍之前,导演对演员提出简单的表演要求,就可以开机,摇动机器了,而且很少人NG。他感慨道,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本事太大了。
从那一刻起,双方就开始了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的过程。我祖父在电影院里,一边看着好莱坞电影,一边自学编剧技法,同时认真研究郑正秋的经典名片《孤儿救祖记》《姊妹花》。他反复宣传郑正秋所说的,要拍一部好电影,要记住两点,一是情理,二是分寸。
在实践中,他们几位编剧顾问给出了建议,根据当时已有的简单故事情节,帮导演、演员写出一个有分场、有表演说明和字幕的电影文学剧本。与程步高最初合作的《狂流》就是这样完成的。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经过了一场残酷持久的抗战之后,物是人非。
张石川
此时,我祖父的剧作成就在话剧舞台上达到了高峰。在他诸多的角色中,剧作家的身份赫赫有名。一九四七年的九月三日,在香港的他给上海静安别墅一二八号的张石川发去了一封信。这封回信,是应张石川之邀,谈对一部《碧海情天》剧本的意见。夏衍对剧中人物情节开出的修改方案遵循的是情理、分寸的把握,这是他从郑正秋那里继承来的。
又过了近五十年,这封饱经沧桑的信札转到了我的手上。张石川先生的女儿张敏玉阿姨临终前从贴身物件里拿出来,亲手交给了我,没做任何交代。她的信任让我感动,我深知这是她对明星公司她的父亲、我的祖父最珍惜的一份记忆,她希望我可以为她保持下去。”
6月16日,上海电影博物馆即将迎来开馆九周年的生日啦!九年来,我们接待约120万人次的观众,举办了近3000场的各类型活动,因为你们,让电博如此精彩!
今年的生日,注定是难忘的。自从3月14日下暂停键,我们和所有上海民众一起共克时艰,守望归期。但能做的还有很多,对一家博物馆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珍贵的藏品,为了迎接九周年的生日,我们打算回归馆藏、回归博物,让那些暂时无法和大家见面的藏品活起来,再次闪闪发光,为此我们将围绕馆藏珍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馆庆月,首先与大家见面的是595微电台九周年馆庆特辑。
在6.16来临前,我们会每天邀请一位大咖推荐官,在595微电台为我们推荐一件电博的馆藏珍品。同时为了回馈观众,大家识别每日倒计时海报中的二维码,完成6.1~6.16每日打卡,就将获得两张免费电博参观门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