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略的其他娄东鉴藏家
选自 | 《西泠艺丛》2022年第4期 总第88期 |
除了娄东著姓大族的鉴藏外,娄东一地私家收藏也颇具特色。这些私家收藏者不仅具有文学家或书画家的身份,更在书画鉴藏、著录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他们虽然没有著姓大族那样丰厚的财力,但是他们的鉴识水准、创作水平却得到了当时江南鉴藏圈的认可。这些私家收藏者因自身具有超凡的书画创作、鉴识技能,很快融入世家大族的书画鉴藏阵营中来,他们或为著姓大族购藏的书画名品提供鉴识参考,或协助官宦世家进行书画的真伪辨别工作。可以讲,娄东古代书画鉴藏圈的形成离不开众多娄东古代书画家的积极参与。鉴藏与创作的良性结合、有益互补,不仅营造了此地区书画鉴藏的氛围,还促进了此地区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
明代的夏㫤(1388—1470)虽擅长画墨竹,但他对古代书画名品甚为倾爱,他收藏了赵孟頫的《法华经七卷》[1](小楷),《尤凤洲临睢阳五老图册》[2],《王舆庵摹元人逸秀丘壑卷》[3]。明代中期,吴门书坛进入到“文徵明时代”。1527年,文徵明辞官还乡,文氏聚集了当时的江南文士、品画论艺,江南地区以吴门为核心的艺术圈迅速形成,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地辐射作用。因文徵明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和艺术成就,有很多的追随者,娄东一地的书画家对文徵明爱慕甚久,陆师道(1510—1573)、周天球(1514—1595)相继拜文徵明为师,通过这种师徒关系,娄东文人也很快融入吴门的书画鉴藏圈中来,陆师道师从文徵明,故其鉴藏,题跋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也最多。陆师道曾题跋文徵明的《金刚经一册》[4]《药师经一册》[5]《绿荫草堂图》[6]《关山积雪图一卷》[7]《文徵明山水一卷》[8]等。因文人交游圈的拓展,雅集上的唱和诗作,书画合作、舟行图制作等题材创作成为一时的风尚。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冬十月,陆师道曾与仇英合作书画一卷,仇英画《云溪仙馆图》,陆氏书《仙山赋》[9]。
周天球是明代吴门地区极其活跃的一位金石书画家,他遍游于娄东著姓大族和吴门书画圈之间,与沈周、唐寅、陈淳、祝枝山、陆治、钱毂、王毂祥、文彭、文嘉等一大批文士多有交往,从遗存的吴门书画名品来看,我们经常会看到周天球的题跋。这与周氏自身的书画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周氏不仅能双钩历代书法名品,其书画、鉴识水平也很高,周氏曾跋《文徵明书盘谷序一卷》[10]《文徵明书太上常清净经一册》[11]《文徵明书四体千字文一卷》[12]《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一卷》[13]《文徵明湖山新霁图一卷》[14]。周氏曾与沈道贞同观徐孝甫所藏的《元人为周文英作诗志传三种》[15],此卷后被毕泷购藏。周天球与仇英也有合作,周天球曾在仇英所作的《赤壁图》后自书《后赤壁赋》[16]。明嘉靖壬戌(1562)清和既望,周天球题跋仇英所作《苏季泣别图》[17]。另外,题跋的其他仇英作品还有《临阎立本文姬归汉图卷》《美人春思图》。
周氏不仅和文徵明书画圈的人相熟悉,同时也是拉近娄东鉴藏圈与吴门鉴藏圈距离的一位重要人物。经周天球引荐,仇英的弟子尤求才有机会进入王世贞的弇山园藏经阁内绘制佛像。王世贞、王世懋兄弟有更多机会观跋文徵明的书画名品,如明万历丁丑(1577)初夏,王世贞与周天球共同观跋了文徵明的《湖山新霁图》[18]。万历丁亥(1587)嘉平月,王世懋观跋文徵明的《江天别意图》[19]。王氏兄弟一旦购藏了得意的名品,也会主动邀请周天球题写跋款,王世懋在得到了王献之的《送梨帖真迹卷》后[20],便邀请了王世贞与周天球同观。明嘉靖甲子(1564)八月既望,周天球曾陪伴王世贞兄弟同游苏州西山,在回来的路上,王世贞将自己购藏的宋代《薛绍彭杂书一卷》[21]交由周天球一同欣赏,周天球便在舟中写下观跋。
赵宧光(1559—1625)是晚明娄东书画鉴藏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长居苏州寒山,因擅长草篆,享有时誉。其草篆多见于古代名家画卷之引首,比如《周之冕设色花卉卷》[22]《周叔宗书洛神赋册》[23]。赵氏曾藏有《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一卷》[24]等书画名品。赵宧光殁后,家境急剧没落。18年后,其孙女赵子惠便以抛售先世故物为生,明代歙县人汪砢玉在《珊瑚网》中记载了这一状况:“崇祯癸未(1643)重九日,寒山赵子惠来吾禾(嘉兴)访女史黄皆令,携其先世凡夫所遗物欲售,余因得观此卷,并衡山手录《甫田全集》李北海墨迹,宋元人画及古澄泥砚,作阴阳对扇开合,仿宋白玉飞鸾,杨萱彩描漆囊,鱼耳宣炉种种。”[25]此次,赵子惠还将其母文俶的大幅花鸟画作出售。[26]早在1632年春,汪砢玉就有意来娄东购藏世家大族转让或世传的故物,可见在晚明时期,娄东早已成为古董客眼中的宝地了。
张溥(1602—1641)是晚明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他一生著作宏富,涉及文史经多个门类,精通诗词,尤擅长散文时论。张溥在文学之余,对古代书画名品颇为钟爱,他不仅收藏了唐末长安人刁光的《梨花鸂鵣图》[27],还与嘉定的友人陆元辅同观自己收藏的清康熙朝画家曹有光所作《霜哺图卷》[28]。其兄张灏也富收藏,曾集当时的名家印作千余方,汇辑为《学山堂印谱》。
吴伟业(1609—1672)是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晚明文坛大家,在娄东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对书画的鉴识别具慧眼,不仅富收藏,自身也进行书画创作,比如《名人诗画集册》第12页中的半淡墨山水就出于其手,上海博物馆现藏有吴氏的《丹青宝筏图》《南湖春雨图》《松风万籁图》。吴氏与太原王氏相友善,与王时敏父子为诗文挚友,王时敏曾赠予吴氏《菖蒲石寿图卷》[29],清康熙四年(1665)乙巳冬日,为王时敏作《仙山楼阁图》题跋[30]。吴氏又与琅琊王氏为姻亲关系,王世懋的重孙王陈立为吴氏的爱婿,基于这些关系,吴伟业在娄东书画鉴藏圈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此外,吴氏与王翚也有交往,在《与王石谷书》中记载了一则吴氏索画艺事:“日来复有东山之行,十七日始读尊教所谕北苑真迹,真希代之宝。自思翁鉴跋收藏,为烟老、圆老所得,而后传至敝亲家。今奉尊命特专人持上,吾兄试一观,谓直十五城否?并欲恳大笔临摹惠教,不独使古人别开生面,而弟得永为世珍,何幸如之!至祷。”文中提到的亲家当为王世懋之孙王定国,此信札大致讲述了王翚想看董源的绘画真迹,希望吴伟业能够出面达成此事,借其观摹数日,吴伟业遂命人送去。最后,恳请王翚能在空闲时能将此画临摹一通。吴氏与王翚的相交,得力于王时敏的引荐,王时敏也是王翚绘画的赞助人,应舟人或友人相托,多次购买王翚的画作。
许旭为吴伟业弟子,有“娄东十子”之誉,富收藏,曾藏王石谷《渔庄烟雨图卷》[31],此卷经王时敏、王揆鉴藏,后转售许旭。许旭还从王摅那里购藏了《紫云出洛图卷》[32]。
另外,清代的陆时化(1714—1779),号听松,家聚书万卷,尤嗜法书名画。与王原祁相交,善鉴别,著有《吴越所见书画录》,此著作著录翔实,考证谨严,为书画著录之典范。陆时化生平所见名画甚多,为娄东书画鉴藏的最后一位殿军人物。娄东世家的故物多为其过眼或收藏,如《明诸贤赠徐仲山使节清风图卷》[33],先有马绍荣收藏,经吴伟业递藏,最后由陆时化购藏。陆时化还得到了曾经毕沅鉴藏的《历代名笔集胜册》[34]、王石谷《西斋图卷》[35]。从王时敏后人购到了《董文敏〈重修新桥募缘疏〉同王奉常〈尧峰禅院序〉合装卷》[36]《王司农九日适成图卷》。陆时化之子陆愚卿秉承父辈遗风,多蓄历代名迹。陆愚卿从毕沅、毕泷兄弟处购藏了元代柯丹邱《双竹图轴》[37]、王时敏《仿元六大家山水册》[38]。清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毕泷将《王烟客仿宋元六大家山水册》高价转卖给陆愚卿。
最后,娄东私家收藏还有的明代的龚诩、马绍荣、夏亮[39]、毛澄[40],毛师柱[41],清代的王鉴、顾苓[42],李祥凤[43]、王宸、盛大士[44]、陶宗亮[45]、姚鹏图[46]、季锡畴[47]、闻福圻[48]等人。有待进一步考证的鉴藏家有张如文、金祐良、邵凤岐诸人。
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形成了中国士大夫的文人画圈子。元明以来,此地区出现了一批精于书画印品鉴和创作的艺人,仕进者辈出。他们学问渊博,善题跋,勤著述,这和当时江南的文化、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吴人好风雅,他们不仅要寻求诗文中的画意,还要从古代书画名品中找到精神寄托,文人之间谈诗论画,极尽风雅。书画为文人清玩之物,不仅可以消解舟中劳顿,还可以愉悦性情,延年益寿,为画中烟云供养。由于吴地文士极喜爱宋元书画。在吴人看来,宋元绘画博雅宏深,不观其真迹,难解其中蕴奥,这种观念意识诱发了他们对宋元书画真迹的鉴藏,借此来读懂宋元绘画意境之所在。
“惜哉功名迕,但见书画传”的绘画史观的积淀,使得娄东一地的著姓大族不仅有世代固守名家书画巨迹,而且族中多有善绘事之人。在著姓大族鉴藏之风的诱导下,此地的私家收藏也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他们常常充当当地著姓大族绘画鉴藏的“具眼”。因此,在著姓大族鉴藏的唐宋元书画名迹中,我们总会看到娄东私家鉴藏者的身影。娄东私家鉴藏之博,鉴藏之精,在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
[1]高士奇著、邵彦点校:《江村销夏录》卷一,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0页。
[2]陆心源著、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上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453页。
[3]同上,卷22,第666页。
[4]张照等编:《秘殿珠林》,《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5]同上,第51页。
[6]《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2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50页。
[7]《石渠宝笈续编二》,《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521页。
[8]《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9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63页。后还有祝允明、彭年、王榖祥等人题跋。
[9]同[4],第677页。
[10]同[4],第359页。
[11]张照等编:《秘殿珠林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248页。
[12]《石渠宝笈续编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5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510页。
[13]《石渠宝笈续编四》,《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6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473页。
[14]《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0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总第1902页。卷末还有彭年、黎民表、顾正心、黄姬水等人的题跋。
[15]《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8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
[16]《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第574页。
[17]同[14],第360页。
[18]同[4],第391页。
[19]同[4],第390页。
[20]同[13],第213页。
[21]同[8],第946页。
[22]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1060页。
[23]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1032页。
[24]同[13],第435页。
[25]汪砢玉撰:《珊瑚网》,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版。
[26]同上。“癸未(1643)重九日,寒山赵子惠携其家藏名迹来吾里,余得观是卷。又其母文俶大幅画石,殊不凡。”
[27]陆时化撰;徐德明校点:《吴越所见书画录》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500页。
[28]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3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682页。第13纸:壬辰(1652)冬季月朔,古疁陆元辅书于娄东之七录斋中。
[29]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1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73页。
[30]冯其庸、叶君远:《吴伟业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77页。
[31]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33页。
[32]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4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839页。
[33]陆时化纂辑;徐德明校注:《吴越所见书画录》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356页。
[34]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1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22页。
[35]同[31],第271页。
[36]同[31],第515页。
[37]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393页。
[38]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37,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770页。
[39]夏亮:明代人,字伯亮,少孤,遭乱与母党朱氏在邑之双凤里,能识别古器物和画格之高下。
[40]陆心源纂辑;陈小林点校:《穰梨馆过眼录》卷1,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22页。《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铭卷》,此卷先有王世贞鉴藏,后流入太仓毛澄。同样,毛澄还将自己鉴藏的《宋文信国慈幼堂卷》转于赵宧光之孙赵子惠之手。
[41]毛师柱:字亦史,好端峰,陆世仪弟子。明代毛师柱、黄与坚曾过眼题跋《徐电发枫江渔父图卷》。
[42]顾苓:字云美,明亡后,自辟塔影园于虎丘山麓,隐居不仕,精篆刻,精于金石碑版考证,治印推崇文彭,曾藏有《归元公墨竹卷》《王廉州霜哺图卷》。
[43]李祥凤:字东标,乾隆癸卯(1783)举人,客京师,主富春相国董邦达邸。
[44]盛大士:字子履,号逸云,又号兰畦道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嘉庆庚申(1800)举人,官山阳教谕。能诗善画,尤工山水。学问渊博,精于书籍校勘。著有《游剑门记》《泉史》《朴学斋笔记》《南园唱和诗》《竹间诗话》《溪山卧游录》等。
[45]陶宗亮:太仓茜泾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举于乡,家有《多宝塔碑》,藏古玩、奇书、名画无数。
[46]姚鹏图:太仓人,字柳坪,清光绪辛卯(1891)举人,雅好金石,尤喜鉴藏碑刻,其碑版收藏之富,考鉴之精,在当时享有盛誉。曾批教题跋褚德彝所藏《李孟初碑》。
[47]季锡畴:受业于李养一,嗜书画,鉴别精审,曾为常熟瞿氏编纂宋元密本书刊。
[48]闻福圻:太仓人,字京士,一字孙容,号钝庵。清同治八年(1869)举人,喜收藏书籍字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