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季春拍中国当代书画持续推出“时代语境下的水墨”专题,汇集曾宓、石虎、李津、沈勤、谷文达、张进等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上拍。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语境下,他们都持续水墨创作的延伸、边界的探索。从笔墨中来,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束缚,以多样的绘画风貌映照着时代。

Lot 1351
李津 b.1958
战无不胜
镜心 设色纸本
38.0×43.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战无不胜图。李津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钤印:李津、李津之印
李津的画坏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现代主义无法言说的东西言说出来,是后现代的经验,自传、身份或精神的边缘,人们无法窥视自己,也无法逃避自己,李津却直率地展示自我,不过他是经过了符号的转换,人们可能会在愤怒,惊奇、羞涩中来识别这些私密性的符号,但那正是在非人时代正在远去的自我,二是符号的再现同样充满本能的力量,他作画的过程也在窥视自我,总是消解学院的痕迹,回归原始的生命状态,他用粗糙的毛边纸抹掉笔墨,用颤抖的线条组合形象,艳俗的颜色,笨拙的书法,欲说还休、自言自语、荒诞不经的题款……原始总是相对于文化,野蛮相对于文明,文化和文明给我们太多的重负,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却无法摆脱,李津却做到了摆脱,他还原了自我,还原了本能,虽然有些粗野,但是,在不能承受之轻的生命中谁还能野蛮一把呢?
——易英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352
李津 b.1958
人物
镜心 设色纸本
23.0×138.5 cm
RMB 200,000-300,000
题识:蝴蝶满西园,啼莺无数。水阁桥南路。凝伫。两行烟柳,吹落一池飞絮。秋
千斜挂起,人何处。把酒劝君,闲愁莫诉。留取笙歌住。休去。李津制。
钤印:李津之印、金光妙品,奥义难穷,六根境界总包容,字字启迷聋
当率性、不羁的水墨人物形态被凝聚为寥寥几笔勾勒之后,李津笔下的社会饮食男女却大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一种市井文化和布衣草民之景,其中舍弃没必要的细节、累赘描写,否则那些作品就真成了传统中国画人物图的繁衍版。李津的艺术另类在于水墨人物个个神情吊诡、怪异和狡黠,看似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世相百态。然而,这种怡然于纵欲中的享乐主义,却在当今人性道德层面上慰藉了生命苦短的男女。这就是为什么李津不受任何掣肘地“瞎画”,不带伪善的乱涂,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约定,专心孵化自己笔下小“人物”,并坚守着雅克·德里达那样“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的当代人文立场。
——节选自谭根雄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形态个案研究》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353
石虎 b.1942
九秋图
镜心 纸本重彩
48.5×96.5 cm
RMB 50,000–80,000
题识:石虎。
展览:“线相”石虎水墨重彩作品展,艺术西湖· 第二届国际水墨博览会,2019年。
石虎的绘画来源于蛮梦和神思,得力于灵感和才情,他的绘画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又突破了规范的局限,所以,显现出无理无法的放荡。在这种语言的导引下,他引领人们进入他的世界之中,给人以迷离的惶感。这绘画性的表现,承继了传统艺术的深沉而表现出现代的意义,区别于许多浅薄的“现代”的图像或视觉感受,为人们提供了审视当代艺术的参照。而这种审视的结果,则为石虎确立了在当代中国艺坛上的地位。
如果从媒体角度来观察,尽管作为传统主流形态的绘画近年来展览不断,从业人员众多,甚至走向了大众化的层面,但是,在整体上既无波澜也少有涟漪。而许多新形态的艺术,包括那些具有实验性的艺术,却不时在媒体上成为时尚的话题。许多人在考察当代西方艺术后,时常做出传统形态的绘画将走向消亡的判断,而这一判断往往影响到当代中国艺术家的选择。或许绘画的式微在西方的某些国家已经看到了迹象,但这不表明中国绘画的未来状况。中国的哲学精神支撑着艺术发展的过程,那种渐进式的发展轨迹,使艺术处于渐变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在20世纪的发展经验,同样表现出了这种具有渐进特点的发展规律,石虎的画正是反映了这种渐进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他的努力则给传统型的绘画以现实的鼓舞,他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也说明绘画方式本身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落伍,而绘画语言更是可以在新的审美观照中表现出时代的特色。
——陈履生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354
石虎 b.1942
林间
镜心 设色纸本
丙寅(1986年)作
67.0×90.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丙寅石虎制。
钤印:石、虎

Lot 1355
朱振庚 1939-2012
人物
镜心 设色纸本
辛巳(2001年)作
79.5×81.5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赵匡胤送京娘。辛巳年振庚画。
钤印:朱
朱振庚的人物画在注重造型、神情刻画的同时,讲究发挥水墨画的用笔、用墨和用水的综合效应,追求更强的墨韵特色。他用现代构成语言组织画面,在使画面更趋平面化的同时,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笔墨程式,走出了陈陈相因、彼此雷同的困境,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语言方式。
——靳卫红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1356
张进 b.1958
好日子
镜心 水墨纸本
2021年作
68.5×137.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
(一)好日子。秋后山雨一场,天明如镜,山青如洗。花木葱茏,瓜果遍处。昨刘庚入山,傍晚李雷、燕子又从昔阳赶至,添了人口自然热闹起来,中午庚请烤羊,酒肉自是不在话下。
(二)庆和。二〇二一八月作。
太行山嶂石岩九女峰山腰处的庄和小院,既是张进的桃花源,更是他的试验场。他在这里亲近自然,深研传统,积蓄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创作“野逸生辣”的艺术作品。他的水墨画笔墨简括,张力饱满,看似粗服乱头,实则明净澄澈。无论是两栖式的半隐居生活方式,还是泥地上直接挥毫的创作方式,都是张进自然而然的选择,是他的天性使然,也是他的文化自觉。他特立独行,与主流保持疏离,不被驯化。他明白,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艺术家,最可贵的就是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艺术于他而言,是自由心灵的吟咏,是独立人格的象征。
——裔萼

Lot 1357
韩羽 b.1931
幼时记忆
立轴 设色纸本
44.0×39.5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余幼时乐此不疲。画以补之。韩羽。
钤印:羽
出版:
1.《韩羽画集》,第33页,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
2.《中国漫画书系—韩羽卷》,第4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中国名画家精品集韩羽》,第5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东拉西扯集》封面,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5.《韩羽》,第13 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6.《韩羽集—涂涂抹抹》,第89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年。
他的艺术,貌似怪诞,实则俚俗,在俚俗里又蕴含了文人雅趣。他的方式,疏离于意识形态之外,逍遥于市井与阡陌之间。他分明站在我们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另一端,与今天的美术阵营以及形似“阵营中的美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为从艺者提供了一个坐标,成为一份以“自性宁薄劣,独步乃幽偏”的识见与实践探照我们内心的参照:人生而自由,心存高远,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平静舒展的纸墨书页,汤汤水水的日常卜居,新茶老酒,在看似凡常琐碎之外,却可以别构一份灵奇。
——王东声

Lot 1358
谷文达 b.1955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69.0×46.0 cm
RMB 8,000-12,000
钤印:谷文达印
谷文达的作品雄心勃勃地探讨艺术与当代社会,着重于全球经济和文化关系的问题,谷氏艺术具有卓越的时代性,正像所有重要的艺术作品一样在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预卜未来。对于艺术家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通过历史去拓宽人类认知的界限、情感、思想,表达人性中最深刻的向往以及最有力量的理想。
——玛丽莲·丝塔克斯达德和大卫·凯特弗里斯
Lot 1359
曾宓 b.1935
青山长在人长寿
镜心 设色纸本
戊子(2008年)作
82.0×50.0 cm
RMB 80,000-120,000
题识:戊子春月。三石楼主。
钤印:三石偶得
出版:《 三石楼主—曾宓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0年。
钤印:谷文达印
曾宓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人画传统功底,而且善于探索西方绘画的色彩与构成。他广采博取,善于融会多种艺术语言。他将中国文人画的意向,与西方表现主义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赋予作品更强的时代风。同样是山水的题材,曾宓很少直接描绘山和水,更多的注重展示山水中体验者心灵的感受。他笔下的山水风光,清新疏朗,风格别致。笔墨间凝聚着真切博大的高韵深情和坎河严酷的人生体验,散发出一种清奇之气,充满了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神秘的生命力量。对于山体,他少用传统中国画的勾皴点染,而是以浓淡适宜的墨块加以描绘,不仅五色具备而且富有内在张力。
——节选自张作兴主编《海峡艺术名家》

Lot 1360
曾宓 b.1935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壬午(2002年)作
70.0×46.5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林下高士图。二〇〇三年岁次壬午春月,左海三石楼主写于浙江画院。
钤印:三石、挥毫万纸似云烟、人是人非都不同,花开花落尚关心
几十年来,曾宓以独行侠的勇气,游走于石涛和黄宾虹的“奇山异水”之间,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里天地宽。”曾宓的画美吗?许多朋友问我。涉及美,那颇复杂,尤其谈曾宓的画,谈曾宓的人,还谈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画犹如观人,画各一格,人各一面。艺术的大千世界里,美态纷呈,各人看美也各有不同。有的喜艳丽,有的爱娴雅,还有的崇另类。我看曾宓的画,着色未必艳绝,气势未必雄壮,然而其朴实无华的笔墨,却饱蘸着最真挚单纯的美,犹如清丽的佳人,自自然然便已超凡脱俗。
简简单单,读出诗情画意:一草一木,信手拈来即成画图。以简约的笔墨进入纯净的艺术世界,高明的画家总是让他的作品留着余地,让观者去揣摩去解读。看这样的画,有种奇妙的感觉在升腾,那是互动,慢慢地豁然开朗。在曾宓密不透风的水墨世界中,先是一团墨黑,然后却是五彩。美之于我,并不需要刻板的精雕细琢——繁复,当是败笔:落笔,瞬间足矣。美不是简单的堆砌,美是有精神的。外美只是浅层之美、花俏之美,内美才能历久弥坚,真正的美,需要在时间中慢慢品味,需要在交流中感悟得到。
读画识人,曾密的画是平面的,曾宓的人是立体的。翻开他的作品.仿佛江南春雨,润泽无声:有如鸿蒙初致,恍兮惚兮;有如余音绕梁,如痴如醉。
——节选自《曾宓画集》

Lot 1361
李强 b.1965
无题
镜心 设色纸本
118.5×36.0 cm
RMB 10,000-20,000
钤印:李强
出版:《庭中花开》,第212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
李强的画,首先让人感受与众不同的是色彩。他是工笔重彩出身,在用色上有很扎实的功底。就个人爱好,我不大喜欢彩画。因为相当多的彩画,用色厚重平实、涂抹成块,实在糟蹋了见水就兴奋的宣纸。李强的画不同,浓墨重彩中竟然充满了光与影的变化;绚烂之极竟然给人一种祥和冲淡的感觉。李强似乎有些神秘主义的审美倾向,他的色彩明媚恍惚中有宗教的情感,从某种角度是否可以说那就是一种宗教的色彩。
李强在线条上是一丝不苟的,有时让我想起宋人的画。宋画工大于写,不够洒脱,但其精到、深入又是它画所不及的。自元后一些文人画家过分强调主观逸气而全不顾客观的形似,过了头就不大好了。因为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最直观的形式美、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李强用笔认真,但不刻板。细看他的作品,画山水、画建筑、画人物、画花卉,线条的微妙变化无处不在。有些画家,为了追求个人独异的符号识别系统,不惜放弃浸润了十几年、几十年的线条,实在是不可取的。中国画就是中国画,永远少不了线条。
李强画作的意境,这是很难说清又不能不说的。因为每每让人心动的主要不是他作品的色彩、线条,而是他作品内容中的一种冲击力,尤其这种力往往都还是于静谧中而生。李强的多数画作,特别是山水,安静、清峻,一如其人。西画对景写型,中国画则临境写心。李强以心性的彻悟写眼前实在的山水,没有刻意的时代标签,难寻都市的喧嚣。干净,但干净到冷,于李强的年龄是否有些不合?
每读柳宗元《江雪》诗,总觉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过于萧杀,其所以为千古佳作,乃因后有“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句,破茧而出得大升华、大清净、大自在。不知李强以为然否?
——陈光亚

Lot 1362
沈勤 b.1958
有树的风景
镜心 水墨纸本
139.0×69.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勤。
钤印:沈
展览:“空灵的境界—梁铨、沈勤艺术展”,济南京行艺术雅集空间,2018年11月22日-12月30日。
沈勤作画依旧运用传统媒材——前面说过,从中国画到水墨画,清理了概念的混杂,使其易于分辨,易于解说。就结果倒推起因,沈勤是个天生的水墨画家——我相信,他或许也可以做一些其它创作,但不会把他的细腻、敏感、空灵、通透如此完整地加以表达。在沈勤的水墨语言里,题材是不起多大作用的,对象即是他自身,听起来抽象,仔细辨析便可发现,他在作品里透射的自身的影子一直如画随行。
至于技法,简直是他的一项绝活:层次的展开了无痕迹,薄如蝉翼,细如发丝;既灵动如水纹,又明晰如碧空,并恰到好处地与画面的大块黑白结构连接起来,水墨画的表现力因此凸显——请注意,这个表现力既与作者的才华和认识有关,也借力于媒材的特性。我特别想指出一点,文字语言在这里已经变得迟钝了,任何类比、隐喻都只能接近而难贴切。沈勤把水墨画的门槛从一厘米拔高到一米零一厘米,这是他的贡献,是他多年修为的结果。可以想象,一米多高的门槛,身边还会剩下多少跟随者?幸好,沈勤只关注自己的作品,以及作品能否在自己期待中更长久地延续下去。
——李小山

Lot 1363
沈勤 b.1958
荷塘
镜心 水墨纸本
50.0×69.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沈勤。
钤印:山、沈

Lot 1364
李庚 b.1950
马勒交响曲
镜心 水墨纸本
2015年作
96.0×179.0 cm
RMB 10,000-20,000
题识:LIGENG 2015。
钤印:李庚
李庚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阔的视野,他深谙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与西欧古典和当代艺术,在深入研究它们创造原理的同时,悉心加以比较,体察它们之间的相同与差异。更重要的是,他用理智与激情探索水墨语言的现代形态,并在抽象水墨上驰骋自己的才能。李庚善于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不仅借种种意象以寓性情,而且借以表达对茫茫宇宙和人类心灵世界奥妙的探究。通天地之情之思,隐然蕴于其内,寄托遥深。他的抽象水墨画气象万千,有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境界。它们予人以美、以力、以丰富的想象,它们激发着人们的思维与创造力。
——邵大箴

Lot 1365
金亮 b.1972
无题
镜心 设色纸本
辛丑(2021年)作
34.0×50.0 cm
RMB 8,000-12,000
题识:辛丑冬,金亮。
钤印:亮
水墨,是我国独有的表现形式,最为简易,也最为敏感,过去的几年我一直在探索水墨绘画新的可能道路,不断反复尝试着绘画新的可能性,以寻找着自己心灵的家园。
——金亮记于亮轩

Lot 1366
卢俊舟 b.1974
故园情
镜心 水墨纸本
180.0×48.5 cm
RMB 10,000-20,000
出版:
1.《美术观察》(总第277期),美术观察杂志出版社,第74页,2018年9月;
2.《平行—卢俊舟个展》,苏州博物馆,第43页,2018年。
展览:“平行—卢俊舟个展”,苏州博物馆,2018年8月-10月。
相关阅读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