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众所周知,“摇滚”一词所代表的音乐流派可谓包罗万象,从上世纪40年代起,这种音乐类型便蓬发出无尽的可能与生机,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半个多世纪的文化,数十个春秋的更迭。
展览“奈良美智”中的唱片封面墙得以让我们窥得“摇滚”这本大部头的其中一角。与低吟浅唱和乡村民谣作别,本期奈良美智FM捕捉上世纪70年代的那一抹亮色,在闪电与星辰中,相会那天外来客。
♪
《Aladdin Sane》

《Aladdin Sane》发行于1973年,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人David Bowie创作的第六张专辑。
在发行这张专辑之前,Bowie创作于1972年的专辑《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就收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突破性的专辑让Bowie变色龙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从这个超长的名称中,读者们可以快速捕捉到一个奇怪的词组“Ziggy Stardust”,看似逻辑不通的表达实则是Bowie创作的一个虚拟角色的名字。这个叫做Ziggy Stardust的太空生物雌雄同体、头发火红、妆容怪异,出现于70年代,无异于在当时一潭死水的社会中引爆的一颗重磅炸弹。
问世之初,《Ziggy Stardust》被描述为一张松散的概念专辑与摇滚歌剧,Bowie甚至为其创造出一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兼地球救世主的摇滚歌星Ziggy赢得了歌迷的心,但在屈服于自我之后最终堕落。因此,该专辑的最后一首歌名为《Rock ‘n’ Roll Suicide》, 作为一首气势恢宏且极具戏剧效果的结束曲,举重若轻地为这个传奇人物画上了一个句点。值得一提的是,奈良美智于199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丙烯作品也被命名为《Rock ‘n’ Roll Suicide》,画面中,女孩双手抱起吉他,轻闭双眼,嘴巴微张轻声哼唱,用一种轻松自在的姿态倒立在水面上,或正在沉溺,猛然让人惊觉危险将至。

《Ziggy Stardust》探寻了摇滚的人为因素、政治问题、药物滥用、明星效应等等社会议题,而《Aladdin Sane》这张专辑则完全延续了前作的精神,于是一个叫做Aladdin Sane的角色横空出世。由于该专辑的大部分曲目都是Bowie在美国巡演时写成,因此他曾将这个虚拟人物称作“美国版的Ziggy Stardust”(Ziggy Stardust goes to America)。美国、70年代、摇滚乐,这几个意向的组合让人轻易便联想到一派不死不休的疯狂世界,显然,巡演期间的Bowie也对此感同身受,而他创作出的全新角色便以面部一道闪电的形象示人,人物性格的碰撞与分裂呼之欲出。事实上,Aladdin Sane这个名字作为“A Lad Insane”(疯狂的家伙)的双关语,也代表了这个角色的分裂人格。
在《Aladdin Sane》中,你可以听到城市的衰败、生活的堕落、毒品、暴力,还有死亡。撰写《A Complete David Bowie》的演员兼作家Nicholas Pegg曾说道:“这张专辑仍延续了前作《Ziggy Stardust》中流露出的一些思想:被科学击碎的宗教观念,冒充救世主的天外来客,不同种类的‘明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在精神空虚中的堕落。”
作为Bowie最为畅销的唱片之一,《Aladdin Sane》还被评价为“披头士时代”以来最畅销的专辑。在2013年《滚石》的读者投票中,《Aladdin Sane》被评为Bowie的第六张最佳唱片,并被这样评价道:“最重要的是,《Aladdin Sane》证明了Bowie并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奇迹。”(More important, it proved Bowie wasn't a One-Album Wonder.)
在本次展览的唱片封面墙上,即使身处三百多张唱片中,《Aladdin Sane》凭借鲜亮的高饱和度色彩对比以及极简的构图,十分突出醒目。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术馆展览现场,2022年
Photo by JJYPHOTO
即使是这种大小也一眼就能看到,你找到了么?
封面中,裸露上半身的Bowie闭着双眼,头发依然是像Ziggy Stardust一样的火红色,而他的脸上则画着一个红蓝相间的闪电标志,从额头至下颌将他的脸劈成两半,他的锁骨盛着一滴水滴,或是一颗泪珠,正要滴落下来。
这张专辑的封面是由摄影师Brian Duffy拍摄的,他罕见地采取了在当时史无前例的七色系统,而不是常用的四色,因此使得这张照片从拍摄到印刷都造价高昂。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Duffy想确保RCA唱片公司不遗余力地对这张唱片进行商业宣传,而因此尽可能地抬高了封面的成本。
这个闪电标志的诞生也颇具偶然性,据Bowie多年的同事Kevin Cann回忆,当时的艺术家兼化妆师Pierre Laroche与Duffy从国际牌松下煮饭器上复刻了这个闪电形图案。

当时的国际牌松下煮饭器与闪电logo
© alan still
图片来源:https://twitter.com/alansillphoto/status/1143290916347764736
用上了被戏言为“致命的”Purple Wash牌染发剂和被涂抹在脸颊上的口红,Bowie的妆容得以实现。拍摄完成后,曾经为库布里克的《发条橙》绘制电影海报的知名艺术家Philip Castle在Bowie的锁骨处画上了一个水滴,使得超现实主义情感和性感在象征意义上得到了升华。在回忆这张名垂乐史的专辑封面的诞生时,Duffy说道:“这个封面真是棒呆了!”(It’s a fantastic cover, fuck.)
当然,这张著名的照片之外还有多个角度与版本,最后被选用封面的版本是成片中Bowie唯一一张正对镜头却紧闭双眼的照片。⬇️

David Bowie对摇滚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这份影响在上世纪70年代更是漂洋过海触及到艺术家奈良美智的心田,跨越近半个世纪,对Bowie的这份喜爱还在持续影响着他的精神世界。在2013年,奈良美智曾发布一则推特,重提70年代David Bowie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正在听David Bowie的歌…听最新发行的《The Next Day》,但中途变成了《Heroes》,说是追溯过去,果然最后去听了《Ziggy Stardust》,现在已经六点了。我还是喜欢建立自我感性的70年代的氛围。”
常言,一个时代的逝去体现在现代的人们如何美化它,而奈良美智口中的70年代却是一个无需滤镜也熠熠生辉的时代。当时的摇滚乐欣欣向荣,而David Bowie的出现更是让华丽摇滚走入了大众视野。
从1971年开始长达五年的光景,华丽摇滚以David Bowie等音乐家为首席卷了整个大不列颠。这种尤其注重浮夸服装和闪光视效的音乐类型为舞台表演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疆域。华丽摇滚艺术家们在舞台上穿着经常激进夸张,妆容和发型另类且艳丽,闪闪发光地弹奏演唱更是常事,因此,华丽摇滚的另一种说法是闪烁摇滚(Glitter Rock)。
《Ziggy Stardust》巡演中的David Bowie
图源网络
Bowie以其对不同元素流派的融合、雌雄同体的风格,在华丽摇滚这一领域占据了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而他在当时夸张到令人大跌眼镜的服装与超前的审美还要归功于著名的日本视觉艺术家山本宽斋(Kansai Yamamoto)。这位将日式传统美学传播到极致的设计师一手打造了Ziggy Stardust与Aladdin Sane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与繁复的图案和纹饰,使得Bowie对这两位天外来客的想象走进现实,定格成为新世纪仍然经典的鲜活人物。





在自传《奈良美智: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一书中,艺术家谈到中学时期的摇滚启蒙时说道:

那时候喜欢的是David Bowie。更确切地说是《Ziggy Stardust》这张专辑。那种挑衅的感觉非同一般,在视觉上也有强大的冲击力。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在收音机里听这张专辑,在《音乐人生(Music Life)》最初看到专辑的视觉设计时,我不禁惊叹:‘这是什么?!’第一次让我感受到音乐与视觉合二为一的专辑就是《Ziggy Stardust》。那时的音乐人大多是长发配络腮胡,所以那张专辑封面上将刘海剪短而后面的头发留长、化妆、穿着女装一般的打扮真的让人感觉是从太空来的人。


由此看来,David Bowie是一位相当有想法的视觉系音乐人,并对自己每一张专辑的视觉设计都有极高的要求。在《Ziggy Stardust》的封面中,Bowie邀请艺术家Terry Pastor为这张照片重新上色,将当时头发还是自然棕色的Bowie描绘成了一个金发的不速之客。与Bowie的许多专辑封面不同的是,这张照片并不是Bowie的个人特写,而是一处街景,令场景中的人物甚至显得有些矮小。Bowie头顶写着“K. West”字样的标牌则是“Quest(追寻)”的谐音,象征着Ziggy Stardust这个角色彻头彻尾的外星人身份,整个封面充满了科幻小说的叙事感。
这张专辑超强的故事性一度想让Bowie为其创造音乐剧,尽管这个设想未能实现,这些想法却最终被用于1974年的专辑《Diamond Dogs》中。这张专辑封面由艺术家Peellaert拍摄和绘制,将Bowie塑造成了一个半人半狗的形象,创造出一个“怪胎秀”的场景,其前期工作和构想之复杂不亚于一部电影的故事板。

《Diamond Dogs》封面最初的构思是Bowie亲自绘制的,这张示意图虽潦草,却瞬间捕获了Peellaert的心,并与之一同打造出这张兼具音乐剧的荒诞与奥威尔式反乌托邦性的专辑。

视觉系音乐家David Bowie的超前审美与极高的天分不仅体现在时装与专辑封面上,还体现在绘画领域。“在一张没有感觉的画布上乱涂乱画”曾经是Bowie梦寐以求的职业。在音乐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一直保留着对艺术的敏感性,也因此创作出许多即使技艺欠佳,却饱含极大激情的画作。
在这些画作中,有他居住在柏林时受到德国表现主义影响进行的创作:

Portrait of JO - 1976

I am a World Champion - 1977

Child in Berlin - 1977
© Very Private Gallery
图片来源:https://veryprivategallery.com/david-bowie-paintings/
有Bowie为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以及一些音乐家所创作的肖像,这些画作都在1994年左右被公之于世,Bowie称这一系列作品为“D Head Series”,同时,Bowie的自画像也被收录进了“D Head”系列:




除此之外,Bowie还曾创作过名为“白人祖先”的抽象画作、以五张塔罗牌为灵感的丝网版画,以及诸多习作与速写。
由此可见,David Bowie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多产,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绘画上,都令人叹为观止。
而中学时代的奈良美智对Bowie以及《Ziggy Stardust》的喜爱也一直延续至今。在奈良美智曾公开过的歌单中,一首《Starman》无疑为许许多多的人带来了无穷的感动。这个来自Z字星的变色龙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精神财富,在星光点点中无限趋向于永恒。

无论是天外来客,抑或是摇滚巨星,David Bowie永远是超越时间的不灭经典。闪电与星辰让他为大众所熟知,也让70年代的旋律跨越半个世纪仍然发人深省;华丽摇滚陪伴奈良美智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也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度过了那些被激情与浪漫点亮的日子。
戴上耳机,仰望夜空,也许那个天外来客正在星星的背后闪烁。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