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 闭幕演出“集体活动!”,今天开始,赶紧加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公共项目
集体活动!
时间:
2022年6月10日-12日
地点:
OCAT深圳馆图书馆
发起人:
阿科、潘晨农、成璧卿
入场须知:
观众数量限20人,无需报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因疫情防控需要,活动期间将实行动态管理,观众参与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配合测温,扫描场所码,出示绿色健康码、行程码并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行程卡带星人员暂不允许入内。
请观众朋友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缓流”单元由颜峻策划,六组参展艺术家照骏园、孙一舟和郑维、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mu)轮流在OCAT深圳馆A、B工作室驻留一段时间,生活和创作,主持工作坊、公开或不公开的排练,不定期安排音乐会和表演活动,也许会有非表演性的活动。单元策展人在对“缓流”单元的阐述里写道:“这个单元邀请的都不是职业艺术家。他们大多游离于艺术机构、小型表演空间、户外野地、商业空间之间,有的平时还要上班。而且大多是年轻、不出名的艺术家,也联系着更多的年轻、不出名的艺术家……”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大家没能在展览现场进行太多的合作,但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夏天,六组艺术家分别邀约彼此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武汉见面、交流、一起演出,他们从相互不完全认识的状态变得了解、熟悉。展览快结束了,但这些人,和他们背后所连接的场景间的关系,将随着这一年多以来的旅行、聚会、小型音乐节、音乐会而持续发生、展开,生发出更多的形态。声音总是会有回响,人也总是会重逢。展览开幕至今,尽管六组艺术家都没能完整地完成在工作室生活、创作、公开表演等一系列驻留计划,可现在还有时间,在“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的最后三天里,阿科、潘晨农、mu将邀请一些朋友相聚,做一场“流水席”式的集体活动。例如“用简单的方式”工作坊、才艺展示,嗨唱卡拉ok,激情吃外卖,还有精心准备的演出,阵容强大。另外,无法来到现场的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和颜峻,也发来了各自希望被完成的演出方案,邀请参与者和观众共同演出,欢迎大家这三天随时加入!
2022年6月10日(周五)
“用简单的方式”工作坊
时间
15:00-18:00
艺术家
阿科
阿科将和大家一起对她的三个现场作品
进行讨论和实践。
《无聊歌》
是一个基于环境和对自我意识的反馈现场。
例如,什么是无聊……
《念思30分钟》
则是对主体开放性的实验。
例如,诚实……
《节奏-步调》
探讨的是关于个体节奏在集体节奏中的舒适性。
例如,缓慢……
“集体活动”演出day 1
时间
19:30
演出嘉宾
“随便吃吧”、“真人娱乐”
来自武汉的尺八组合“随便吃吧”,
即兴组合“真人娱乐”,
完全临时组建,
算是全球首演,
期待,
最后可以全场嗨唱一下卡拉ok,
蛮好,
最近很爱苦情歌和甜歌混唱,
唱出眼泪。
2022年6月11日(周六)
下午先进行一些集体娱乐,
互相聊聊天。
早点来,看看试音也不错。
演出的试音总是很好看的,
有时候比演出还精彩,
怎么回事。
“集体活动”演出day2
时间
17:00
演出嘉宾
Mo、 “Manchufeierzi”、灵根、“石头落地”、王凡、“两回事儿”
精彩纷呈!
广州的乐手Mo,
失败的爆红乐队Manchufeierzi,
久未露面的灵根,
还有武汉新晋组合“石头落地”和“两回事儿”,
听说还有萨克斯和快板的搭配,
对,还有王凡,
这个就不多说了,
总之不来后悔。
2022年6月12日(周日)
“各演各的!” 排练
时间
14:00
不能到现场的
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和颜峻,
发来了一些能给大家演的作品,
或是想被完成的演出现场。
应该都很简单,
不用什么门槛或技巧,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阿科、潘晨农和mu会组织排练。
希望能和观众们一起完成,
想参与的话,
准时来吧!
“各演各的!”演出
时间
17:00
将由所有演出嘉宾,
在场工作人员,
和观众一起完成。
“集体活动”演出day3
时间
19:00
嘉宾
tilly、陈艺洁、“广州baby”、“势利架”
广州的舞者tilly、艺洁,
分别会献上她们的作品,
还有激情广州女子说唱团体,
男子流行乐组合。
看完演出别走啊!
也许会有演后演,
聊聊天也好啊,
演完出总是得一起吃个饭吧,
像个仪式。
*演出顺序以现场演出为准!
Manchufeierzi是以乐队为核心的实践团体,是成立于2017年秋季的注定失败的爆红乐队。三人此前从未一起演出过,但一起吃过饭、走过路、一起去过江边、一起哈哈笑。本来是叫“美拉德反应和锅气是两回事儿”,太长,改为“两回事儿”。想着“走到哪,碰对眼,来吧,一起来跳舞吧。人啊,神啊,科技啊,共振吧!逃离物质生产的异化,让身体来看看侃侃叨叨唠唠嗑!” 的舞蹈工作者。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深圳故事:从前有个女孩叫珍,长得非常漂亮,她每天都到镇上去卖花篮,花篮非常好看有品位。但是珍并不会编花篮,珍他爸爸也不会编花篮。邻居们说,珍他妈妈会编,于是阿珍和space突然就变成了两个baby,深刻探讨多元文化。天堂在哪?三人一行终于来到此地。“哦!”原来师傅就在不远处!一路坎坷,留下了摆放着流行歌谱的鼓架。另外,
我们邀请了一些朋友来参加“各演各的”,
有些是第一次参与演出,
期待。
粤西人,日常紧扣时事关注当下,希望在和记忆赛跑比赛中获得优胜。曾参加“脑波流小组”,现在尝试在梦里提醒自己记录梦境。1990年生于海口,现生活在北京。诗人、实验乐手、组织者,主要进行场地和语境特定的事件、行为、作曲和装置创作,曾参与策划“五金微现场”系列现场表演活动。她还是游牧空间A2Space的发起人和停滞人。阿科的作品曾呈现于专业、地下、摇滚、学术、卧室、野外、街头、公园等各种场合,往往以一个日常思考中侧重的观念出发, 有时落地,有时回不来。199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现生活于武汉。曾暂居上海,和朋友组织了“水泥公园”;2019年底回到武汉,2020年下半年和朋友组织了“废船”。“水泥公园”主要做狭义的现场行为艺术,后来慢慢开始做一些音乐和剧场相关的活动。“废船”什么样的活动都做,音乐节、行为艺术现场、故事会、冥想、舞蹈、剧场等。目前比较关注现场,也做展览。喜欢组织各种活动,喜欢把人聚在一起。现生活在广州,偶尔组织一些演出和活动,喜欢唱卡拉ok,尤其是苦情歌,抱着被子在沙发上边唱边哭泣的感觉太好了。最近在写流水账,慢一点的时候写得更好,有时间,可以分解,太多感受了,总是来不及分解。慢慢来吧,每一天都是这么新!
参与活动的观众请扫码登记个人资料
感谢您的配合!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2021
BOOMERANG – OCAT Biennale 2021
展览总监: 方谊翎、冯峰
主策展人: 冯博一
联合策展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韩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颜峻、杨紫、于渺、钟刚、周婉京、周翊&董菁
开幕:2021年12月19日
展期:2021年12月19日 - 2022年6月12日
地点: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华侨城生态广场
*展览无需预约,为确保观众朋友们安全观展,参观时请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相关信息登记,健康码为绿码方可入馆参观。届时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客流管控,不便之处,敬请谅解。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