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从1990’s开始的路 | 精英的分歧与黄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从1990’s开始的路 | 精英的分歧与黄昏 崇真艺客


精英是个什么东西确实很难说清楚,有的真是精英的往往说自己也不是什么精英,有的假精英吧,演的比真的都相,以至于演的久了自己就真的信了,同时别人也都信了。精英和文青,以及诗人等名号一样在大众文化在社交网络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变得好歹不分,有时用来夸人,有时候又被用来骂人,无论是骂人的还是夸人的也有一大部分没搞明白这些词到底描述什么样的人。

在历史上识字率普遍不高,能考个秀才就是“士农工商”阶层划分中的第一阶梯了,也许能叫半个精英了,真正中举的大抵一定是精英,用老一辈祖上的说法是家门口可以立旗杆的。科举解决阶级跃迁的影响下,考试是大多数中国人解决跨越阶层的办法,没有科举制以后考个大学就是精英了,大学生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现在显然又不是这样了,随着高校扩招现在本科文凭不需多说,连研究生学位也变的普遍了,条件不错的去国外拿个学位,回国摇身一变就成了精英,从《围城》的年代就这样,哪怕是个克莱登大学的文凭,早些年因为某名人媒体扒出一个长长的国外野鸡大学的名单,颇有一种“薄薄一厘米,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意思,连野鸡大学都这么内卷,从校名到专业设置,再到网站简直以假乱真。国人历来重视教育,小学开始就在比,初中开始大量分流,高中时出现了各种级别的重点高中,到了大学,从一本二本到大专职校,一本名校也要分,985,211,双一流,考完本科考硕士,考完硕士考博士。惊闻去年考研人数到457万,而同年全国高考人数是1078万,看来考研也变的高考化了。90年代的流行词是“下海”,2020年代变成了“上岸”,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算一算真的差不多三十年!

1978年之后重新产生了新的精英阶层,与1978年之前拉开了距离,那么在此之前的若干年中精英阶层去哪里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1980年代的大学生带着明显的精英意识,这些乡镇青年,地方青年进入到大城市成为第一代移民,在90年代“下海”的浪潮中进入到财富积累期,在2000年之后财富状况趋于稳定,作为第一代创业者和创作者的精英孕育出第二代,第二代凭借着先天具有的优势继续巩固精英阶层的意识和利益,到了第三代和其他阶层拉开距离,二代和三代中相当一部分在海外留学,具有所谓的全球视野,形成另外一个不一样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优势是既有全球的视野,又有本土文化的背景,这个优势同时也可能是劣势,既无法融入国际进入到核心地带,也无法融入本土,成为熟悉本土规则和文化的人。1990年代以来精英走向分歧,比如"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分歧,理想主义年代结束之后现实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到底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也是分歧点,分歧的结果是所谓精英阶层的共识形成也越来越难了。

前文所说的艺术家,诗人,文青等名词被贬义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在我看来同样是1990年代以来,王朔式的作家的出现,顽世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的出现佐证了精英这个名词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人们似乎不再相信精英了,就好比文化艺术生猛发展的理想主义年代之后人们也不相信艺术和诗歌了,艺术和电影在后来再次成为热点大概又与市场的产生有关。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精英的壁垒被消解了,加之精英的不作为和关于互联网中流传的精英的荒谬言论加剧了人们对于精英的怀疑,在互联网的语言狂欢中精英的概念被解构了,就好比对于公知这个概念的解构一样,一切曾经坚固的东西都可以烟消云散了。

社交网络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知识付费几重作用下,精英的姿态在逐步做出调整,在财富领域,也没有什么财富是永恒不变的,乐于为人师的企业家导师们近些年也集体失语了。我们这一代人恰好都经历过这样的公共话语的转变,精英的姿态逐渐消失在日常所见的资讯里和声音里。精英意识的幻觉被打破带来的结果是双向的,好处是以往的精英视角不再是俯视角度的,坏处是媚俗,最终的结果是共识的继续更加难以达成。在精英成为普通人的过程中,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便是精英的幻觉,然而,这一切只是幻觉而已。


从1990’s开始的路 | 精英的分歧与黄昏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