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武生宗师李兰亭传》是我用了整整9年多的时间写的唯一的传记,一名搞舞台美术的研究者,怎么会写了京剧艺术家的传记这其中确实有故事。出生在廊坊永清县的李兰亭先生是南北兼擅的武生师祖,当年梨园行无人不晓。他的多才多艺鞭及舞台美术,却很少为世人所知。我就是在研究他艺术生平过程中才慢慢地恍悟了他还是位不该被遗忘的舞美大师。李兰亭和我是有缘的,冥冥中遇到我为他写传记,才没有将他的舞美成就埋没。也因为此,河北舞台美术有记载的年限往前提了近四十年。我从编写传记的过程中体会到:调研编写即是一次学术深入研究;对李兰亭的复原复位即是继往开来的责任担当;为先贤李兰亭树碑立传即是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李兰亭先生对京剧武打艺术建树颇高。高就高在他把武术的套路和气功的技巧巧妙地揉进京剧表演之中。这就要求他对武术中的刀、枪、剑、戟与戏曲程式进行化合改革,研究出在戏曲舞台上许多实用的、美观大方、坚固耐用的刀枪把子。他所创出的道具都以当年“把子许”之名流传至今。当年李兰亭对京剧武打艺术纵横全堂,看到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观众需求。不满足现状的李兰亭追新求异,同时又深谙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律。他不是胡乱改变而是严格遵循道法“溶出”和“融汇”的原则为京剧所用。这对当今提倡戏曲改革都具有指导意义。从某个角度来看梅兰芳创出旦角古装头面头饰化妆、古装衣裙等方面的改革与李兰亭对京剧武打刀枪把子的样式与套路创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艺术表现上好的玩艺儿流传下来。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与后来者只知道是“把子许”把刀枪把子发展了,而把创建者李兰亭的大名遗忘了。李兰亭的舞美成绩被其演员、教师之名的过大而淹没。正是由于他在舞台美术方面的成绩,是吸引我对他进一步研究的动力。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李兰亭绘制布景和机关布景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其原因是由于个人偏爱,又曾拜过名师,先为自己的戏绘制了不少布景,为他演出的成名作增色不少。例如李兰亭演出《乾坤圈》剧照中用的布景,据郑永春先生说就是李兰亭自己绘制的;稽古社演出《侠盗罗宾汉》的舞美布景亦是在李兰亭指导下完成的。从照片上看李兰亭绘制布景和指导的舞美,水平绝对属当时一流,李兰亭创新道具和舞美制景,仅此两例便可赞誉李兰亭是位集名演员、名教师、编剧、导演、舞美师于一身的全方位艺术家。李兰亭演出的年代,大部分传统戏都无布景或在使用守旧,李兰亭的舞美布景使观众耳目一新,怎能不受欢迎。这就可以理解裴艳玲先生说:“现在怎样评价李兰亭都不为过,怎样评价梅兰芳就可以怎样评价他。李兰亭是真正的艺术大师。现在戏曲舞台上凡是非常美的武生动作、技巧,一旦寻根求源,很多会归结到李兰亭身上。我在舞台上表演的就是李家门的东西,应该让人们了解认识李兰亭”。此番议论之初,还觉得裴先生带有门派感情。但,在编辑过程中渐渐理解了裴先生的评价没有溢美成份。李兰亭真真是位不该被遗忘的全方位艺术大师。这在当今武生行当式微之际,弘扬兰亭精神,敬畏传统、纪念先贤、服务当今,是非常必要的。故,在成书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为这位全方位艺术家做传记,要还历史真相于后人,是京剧研究者的光荣使命。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上世纪20年代李兰亭在《乾坤圈》中饰演哪吒,此布景为李兰亭亲手所绘。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1941年李兰亭指导舞美《侠盗罗宾汉》剧照


1983年,在参加廊坊地区文化局组织的《河北戏曲志廊坊分卷》工作中,我第一次了解了李兰亭的名字和他的简历,得知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京剧名师。彼时我创作了一幅“挑滑车”的戏曲画,画中题字谈到张世麟三代梨园世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李兰亭先生的大名并将其写入画中。

真正搜集李兰亭资料是从2008年11月底,裴艳玲先生主演的京剧《响九霄》在廊坊演出,演出当晚,时任廊坊市文化局局长的卢留虎请裴先生夜宵聊天。谈话间,裴先生提到,临行廊坊前,师父郭景春先生嘱咐:“廊坊永清是你师爷李兰亭的家乡,咱们身上这些玩艺儿都是李家门传下来的,你要打听师爷的坟地落在了哪里,其后代状况如何?”裴先生将此事委托于卢局长。我时任廊坊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卢局长索取李兰亭资料,我便把廊坊戏曲志中的李兰亭传记资料两页稿纸通过卢局长转交裴艳玲。裴先生说:“李兰亭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应该好好整一整李兰亭的传记资料”。当时就初步意识到艺术研究所对此责无旁贷。届时市艺研所掌握李兰亭的资料真是少之又少。但,以此为契机,我开始了搜集李兰亭艺术资料,并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使命。

搞研究写传记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于是带领廊坊市艺术研究所的同仁到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查找资料。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关于李兰亭的资料也很少,并散见于他们编戏曲志的《戏曲资料汇编》之中。于是又带领市艺研所的同仁们到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采访寻找资料。与时任永清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郝晖建立联系后,与永清县委宣传部、永清电视台同志一起上京、下卫、走山东,赴徐州、进扬州,抵南京、奔上海等地进行采访,行程总达万余公里。

其间对李兰亭的徒弟、学生、再传弟子及其家人进行座谈采访,努力使资料更真实、更详尽。被采访者中有:郭景春、李元春、郑永春、李越春、张春华、李韵秋、吴铁麟、陈树君、梁慧超的家人陈敏学,李竹邨、隗慧虎夫妇的后人等。之后又采访了李兰亭的同事杨振东和其夫人倪鹏,采访了《李少春艺事初探》的作者陈大中等,留下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这些老前辈们当提到李兰亭和过去的往事时都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并紧握我们的手说:“赶快做这件事吧,不然会更晚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就是这句话,顿时觉得肩上担子的分量更加重了。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在纪念研究李兰亭艺术的初期阶段,得到了裴艳玲先生的鼓励和鼎力支持。裴先生说:“你们去做吧,大事难事交给我。并且今后无论是在国际、国内的各种场合,我都会大力宣传李兰亭‘李家门’的技艺,我本身就是李家门的传人”。当裴艳玲先生在上海摘得白玉兰特别贡献奖时,她说:“你们都说我棒,其实不是我棒,而是我的师爷棒,我的师父们棒。我不是艺术大师,我师爷李兰亭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裴先生收徒先要给李兰亭的铜像磕头,裴先生在香港、新加坡建立艺术学校取名叫“兰亭剧社”。也是由于李兰亭的缘故,裴先生三次亲临永清县春节联欢晚会进行表演,一名国宝级的艺术家,到一个小县城演出,若不是李兰亭的故乡那是难以想象。为艺术宣传李兰亭,裴先生可谓“尽其所能,逢事必讲。”

在裴艳玲先生的帮助下李兰亭纪念馆在永清建立剪彩了。从中也体会到要想弘扬民族艺术,没有政府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在2009年与永清县拟定纪念李兰亭的几件实事中,曾写下“建立李兰亭纪念馆、建立李兰亭大剧院”的目标。无奈,当时时机尚不够成熟。裴艳玲先生为李兰亭塑的铜像原计划是放在永清,当时的领导对李兰亭的认知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裴艳玲先生临时决定将李兰亭的铜像放在新落成的石家庄“裴艳玲大剧院”,这才有了“纪念李兰亭诞辰123周年”的活动。

2011年1月20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李兰亭先生诞辰123周年系列活动。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季国平、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韶慧、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赵景之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该次活动是由李兰亭先生的再传弟子、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发起。是她亲自筹资为李兰亭制作铜像。她说,自38岁演《林冲夜奔》始就有了要为李兰亭先生做铜像的愿望,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并谦虚诚恳地表示:“我现在的成就,都是老祖宗给的。”由时任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主持“李兰亭艺术人生追思会”,和由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主持、在“裴艳玲大戏院”举行的纪念李兰亭先生诞辰123周年晚会,将当天的纪念活动推向高潮。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出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河北戏曲艺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裴艳玲显示出的尊师重教的胸怀和气度,为河北广大戏曲从业人员树立了信心和榜样。也带动了廊坊纪念李兰亭的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对李兰亭的了解。之后《大舞台》艺刊报导了全部活动内容,将我撰写的《李兰亭艺术小传》收录刊登,促进了我研究李兰亭的积极性。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裴艳玲先生为李兰亭塑铜像


2012年河北省首届舞台美术展在河北剧场举办期间,时任河北省文化厅厅长的冯韶慧同志去看舞美展,与冯韶慧厅长谈起了建立“李兰亭纪念馆”之事,冯厅长当时表示一定大力支持。2014年冯韶慧调任廊坊市委副书记问道:“要建立李兰亭纪念馆的事怎么还没消息?”裴艳玲先生、卢留虎局长同时在场,我汇报了永清县的情况。在冯书记督促下,当年“李兰亭纪念馆”的馆址就确定落实。

在筹建“李兰亭纪念馆”时版面内容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我们请来省剧协的原副主席秘书长刘仲武老师,把纪念馆的九个章节的开篇词这硬任务委托刘老师来完成。届时实物虽然不多但仅照片也选用了200多幅,由我负责纪念馆版面设计和图片说明词。由时任永清县委宣传部周浩部长亲自坐镇把关,副部长赵国方全方位服务协调。历经半年的打磨,2014年10月14日李兰亭纪念馆终于正式开馆。“李兰亭纪念馆”现已成为永清县对外的名片。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李兰亭纪念馆落成开馆仪式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1919年10月17日李兰亭在大新舞台演出《铁公鸡》戏单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东北奉天诚文信书局发行的《京剧大全》一书(此书由李兰亭的黑龙江省戏校学生王玉玺收藏提供)中登载彩色“名伶李兰亭演出《铁公鸡》”剧照,同页下半部登载的还有盖叫天演出的剧照。背面登有荀慧生、谭富英的剧照。从图片排序排名位置,可以看出李兰亭当年在戏剧界的地位。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李兰亭在上海贵仙茶园挂头牌与朱素云、九阵风、张瀛洲、王桂卿、马桂和等演出《讲堂斗志》、《史文恭》。在李兰亭上书写特烦优等艺员,准演拿手好戏。戏单标注“礼拜日夜场。”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北平朴生报社书籍部出版戴朴生主编的《名伶影集》中,刊登有“名伶名片汇”,最上一排有杨小楼、俞振庭、李兰亭、盖叫天,第二排有郝寿臣、侯喜瑞、裘桂仙等著名艺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李兰亭的排名位置。(张国泰收藏提供)

纪念馆开馆时周浩部长看到“李兰亭纪念馆”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但仍有宣传的开拓空间。要捧出宣传研究李兰亭的权威资料,请我完成“李兰亭艺术传”书籍的撰写。身为廊坊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责任所在当仁不让。在李兰亭纪念馆建成之前五年中,虽已写出了《李兰亭编年艺术传》和《李兰亭艺术小传》三十余稿的两个版本,文字达三万多字。之前我带领市艺研所的同志一起推出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成果,根据《李兰亭编年艺术传》写出的《李兰亭》戏曲剧本、李兰亭电视专题片脚本等。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采访资料和文艺创作的内容,不能写入传记,距离成为艺术家传记还相差甚远。在认识到只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的资料才更可信,于是购买了所有能买到的京剧书籍如:中国京剧史的各种版本、相关艺术家的口述历史、传记资料,寻求相关、详实的资料犹如书海中捞针。

李兰亭和其他艺术名家的经历不太一样,给查找资料编撰传记带来诸多困难:1、出身于贫寒之家,没有京剧世家的根基;2、出科不是名科班,无法与正规科班相比;3、舞台艺术生涯较短演出的辉煌时期离现在已近百年的历史;4、京剧武生艺术,因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照片保留下来都很罕见;5、没有像其他大艺术家那样工作在国家大院团和院校。6、不像谭家、梅家、盖家等戏曲世家,其二女儿李竹邨虽进梨园但其从事的是扬剧导演,且是在李兰亭去世之后;其子孙无一人从事京剧表演。这些原因除了影响李兰亭名声远扬,也侧面衬映出李兰亭成名之艰难,是全靠自己超人毅力的打拼。当然这些不利因素也给查找他的资料带来很大难度。好在众多学者和李兰亭的传人都帮助多方面查找资料、照片,出现好多感人的故事。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确定采用编年体例成书,虽给我考证资料时间性带来一些困难,却能详尽记录李兰亭艺术发展过程,给读者查阅资料也提供了方便。但是编年体例不仅要求纪年准确、师承准确,更要把李兰亭的从学艺到登台、从不断吸取新的营养到南北艺术融合规范自己的艺术创造,把去粗取精寻求艺术发展的过程、来龙去脉必须书写清楚。这一切无疑为自己增加了编写难度。把不带年代的资料转换准确写入编年传记总是要斟酌多次,编写速度自然缓慢许多。从搜集资料到反复修改前后历时九年。直至2018年9月才完成样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时总文已达十几万字,图片近三百幅,尽管如此最近又新发现一些资料,传记仍在修订中。

从筹建李兰亭纪念馆和编写传记中感悟到:李兰亭作为一代京剧武生泰斗,艺术成果博大精深,影响了京剧界几代人。没有李派艺术,京剧武生艺术就达不到历史的艺术高度。可是,李兰亭的艺业贡献及影响力相比目前他的知名度是极不相称的。尤其在目前梨园行重文轻武,武生奇缺的时候,武生艺术更需加倍保护传承。

裴艳玲先生人称国宝,她的武生艺术之根是李兰亭。她是李派艺术的正宗传人,是李派艺术的今日旗帜。当前国家提倡传承弘扬民族艺术,京剧武戏中李派艺术恰逢最佳时节。我认为,研究李派艺术的落脚点就应落在支持和推崇裴艳玲身上。在裴的大旗下把李的文章做足。在李兰亭传记的最后几年,有意识的将裴艳玲的资料也编排进去,目的也是让读者把李、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裴艳玲把李派艺术发扬光大。廊坊是李兰亭李派艺术及裴艳玲艺术的发源地,裴艳玲艺术是李派艺术的今日版,二者实为一体,把李裴艺术推崇为京剧的一大历史文化资源和艺术品牌,为河北争光、为京剧增光,这就是京剧研究者的使命!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裴艳玲先生题字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李兰亭传记作者段光杰(右一)在研讨会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李兰亭艺术研讨会现场



   编者提示
本文作者:段光杰先生,现任河北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艺术职称高级评委,系廊坊市剧协主席、廊坊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

段光杰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创作了一幅“挑滑车”的戏曲画,把李兰亭先生的大名写入画中。裴艳玲先生寻根永清后,富有文化责任的他,就开始挖掘一代宗师李兰亭艺术成长的前因后果和其家族背后的故事。在了解李兰亭还是一位不为人知的舞台美术家之后,于是更加自觉的收集李兰亭少之又少的资料文字。他以舞美职业者的责任为契机,开始了搜集李兰亭舞台美术方面的艺术资料,并将其视为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体会到要还历史真相于后人,是艺术研究者的肩负使命。


段光杰先生是第一届河北省舞美学会最早涉及舞美理论研究人之一。他坚定搞理论研究写舞美家传记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信念。于是和廊坊市艺术研究所同仁到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采访寻找资料。特别是与时任永清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郝晖建立联系后,与永清县委宣传部、永清电视台同志一起上京、下卫、走山东,赴徐州、进扬州,抵南京、奔上海等地进行采访,总计行程万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段光杰老师坚守寻根问底的阵地,为河北省乃至国家文化层面的挖掘整理李兰亭文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特别是留下了大量采访的音视频资料更是难能可贵。继去年九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武生宗师李兰亭传》后,2019年5月又促成了“李兰亭艺术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在业内产生深远影响。

为段光杰老师这种严谨治学,搜集河北舞美史料寻根究底的精神点赞!

河北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郑庆华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佳话漫时光

艺术研究者的使命 ——编撰《武生宗师李兰亭传》的过程与感悟 崇真艺客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