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从 2008 年起,国内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就不再无偿提供塑料袋,环保购物袋开始走入消费者的视野。但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没有养成带购物袋出门的习惯,临结账时仍然免不了掏钱购买塑料袋。根据 2018 年的数据统计,中国人每天要用掉 30 亿个塑料袋,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用于买菜。面对忘记带购物袋的问题,台湾省的一个设计团队“A Plastic Project 大间研发团队”直接设计了名为“忘记袋”的全回收塑料袋,用“忘记袋”抵抗“忘记”。

A Plastic Project 团队将自己形容为“发明家、梦想家”以及“生活的实践者”,其品牌名就是缩写“A.P.P.”。为了用设计帮助解决塑料污染问题,A Plastic Project 深入塑胶产业生产线,进行研究调研。
在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无法完全脱离塑料的使用,A Plastic Project 创作出“原料循环系统”,“增加塑胶原料的生命周期,减少塑胶废弃物的产生,借着再生塑料分级使用,与新创产品的开发,实现塑料循环”。目前的设计“忘记袋”“吸吸管”和“吸吸杯”都是应运而生。
在 A Plastic Project 的构想中,塑料产品的使用与环境保护并不一定非要站在对立面,塑料产品也可以多重循环利用,A Plastic Project 希望可以用环保设计打造出“减塑、慢行”的现代生活方式。
#01
忘记袋,让你不会忘记带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除了不使用塑料袋,A Plastic Project 还想出一个方法拒绝塑料污染,那便是把旧的塑料袋回收制成新的塑料袋,不使用新的塑料原料,通过这样全回收 100%循环的方式,既让塑料袋被使用着,也让塑料袋“消失”。

A.P.P.“忘记袋”制作过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A Plastic Project 介绍了每一个“忘记袋”的生产过程,塑料袋在回收后会“分类、碎化成为塑胶碎片,加工再制成塑胶粒,成为全新的再生塑胶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的塑胶原料加入,也没有垃圾产出,还避免焚烧塑料造成空气污染。根据统计,消费者每使用一个“忘记袋”,都相当于支持了 50 克塑料垃圾再生。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根据 A Plastic Project 的测算,按照一般对塑料袋的使用来评估,每个“忘记袋”使用 100 次以上,资源使用量就会减少到原先的 1/100。“减塑”正是一种减速行为,增加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次数和时间,来减少塑料污染的产生。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解决技术问题后,作为一个从设计出发的团队,A Plastic Project 把台湾在地元素融入到“忘记袋”中,设计灵感来自菜市场常见的红白塑料袋,但多了不少复古潮流感。






A.P.P.“忘记袋”共有白、黄、紫、红、咖、黑 6 种颜色可选,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在红白相间的基础上,“忘记袋”总共推出了 6 种颜色,很适合日常搭配。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A Plastic Project 对“忘记袋”的使用体验也做了很多细节设计,比如加长提袋长度,让通常只能手提的塑料袋可以单肩背,解放双手。



A.P.P.“忘记袋”可以叠成口袋大小,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忘记袋”还可以叠成 11cm x 11cm 的钱包大小,轻松放进口袋。

折叠后的“忘记袋”可以用魔术贴整理好,不用担心会散开。且这个轻薄的袋子里还设计了分区的暗袋,可以放杯子,也可以放钥匙、钱包,完全吸取了布艺环保袋的优点。



A.P.P.“忘记袋”全回收塑料袋,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忘记袋”既是塑料袋,又不完全是塑料袋,各种设计让它成为非常实用且有设计感的环保购物袋,这也让它的口号“忘记袋,让你不会忘记带”得以真正实现。
#02
吸吸管,不仅环保而且更好吸


吸吸管,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A Plastic Project 的另一个主打设计是“吸吸管”,不同于“忘记袋”,吸吸管在视觉上的设计不多,重心偏向产品功能的设计。在吸吸管的宣传视频里,有这样一句话:“吸管已成为生活的日常,但过度使用却造成生态的失常”,这一设计的起因就是 2015 年一张吸管卡在海龟鼻子里的照片。




吸吸管,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奶茶店是吸管使用最频繁的场景之一,目前很多奶茶品牌的解决方式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或纸质吸管。面对这个问题,A Plastic Project 的解决思路和“忘记袋”类似,增加单一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次数,减少生产源头的塑料原料使用。


吸吸管及其使用方法,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因此,相对所有抛弃式吸管来说,吸吸管是具有突破性的。它可以沿着侧缝打开,螺旋式结构方便展开使用,且前端斜口结构设计让每一杯饮品的封口都容易戳破。


吸吸管可以反复清洗,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侧缝的设计也便于反复清洗,吸管的清洁一直是难题,也是造成其一次性属性的重要原因,A Plastic Project 的解决方法并不复杂,但很有效。而且吸吸管所使用的 5 号 PP 材料也不易残留饮料气味、颜色,好清洁。


吸吸管的收纳方法,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与此同时,可卷曲的螺旋结构让吸吸管方便收纳进配套的“卷卷罐”内,也利于随身携带外出。



吸吸管和卷卷罐,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吸吸管既轻又薄,只有 3 克重,管壁仅 0.3 毫米,卷卷罐的直径是 3.5 厘米,高度仅有 3 厘米,这些极致的设计数据都便于消费者养成随身携带的习惯,“因为好用才能天天用”。






吸吸管,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吸吸管有多达 16 种颜色设计,还与 LINE FRIENDS 推出了联名吸吸管。而且和“忘记袋”一样在充分使用后可以回收,降级循环制作成 A Plastic Project 的其他塑料制品。
#03
吸吸杯,吸吸管的环保搭档


吸吸杯,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由于吸吸管设计得太像普通一次性吸管,不少消费者表示使用后会不小心顺手扔掉,A Plastic Project 因此契机设计了一款“吸吸杯”,作为吸吸管配套的环保搭档。在咖啡店越来越流行“自带杯”的环保浪潮下,吸吸杯也很有使用前景。




吸吸杯,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吸管杯在市面上已经很常见,但密封问题少有解决,吸吸杯为此把防尘盖做成密封塞,同时也完美适配吸吸管。




吸吸杯与吸吸管,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与吸吸管一样,吸吸杯也坚持着“好用、好洗且好看”的设计原则,而且容量大,轻巧,密封性好,保冷,回归到环保杯的本质需求。


吸吸杯,图片来源:A Plastic Project
吸吸杯也有多彩设计,但在造型上回归简约。
无论是“忘记袋”,还是吸吸管、吸吸杯,A Plastic Project 表示他们想做的不是乘着商业潮流的“环保产品”,而是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解决一些环保问题,把环保行动落实在每个日常的行为里,一步一步接近永续生活。
资料来源:
1.A Plastic Project 官网
https://www.a-p-p.tw/
2.CCTV《超市塑料袋不再无偿使用 国家鼓励发放免费布袋》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0109/100239.shtml
3.新京报《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被禁了,然而环保袋很多人也没用对》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9676646515936.html
END
关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www.bcaf.org.cn
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民社会。
BCAF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支持中国新一代的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BCAF已与十数个国家的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协会、亚洲文化协会、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时装周等。BCAF策划组织了多项高规格政府项目,例如中欧/中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创新年、“中法文化高峰论坛”、“中国与欧盟在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领域相关方的合作调研报告”、“中欧人文智库峰会”、“中印文化连线”、“中日文化连线”、“亚洲文化节”等等。
2015年5月至11月,BCAF策划及组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得到了国际媒体和艺术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至2020年,BCAF在美国各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创新中国文化节”:作为中美政府最高级别交流框架的“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官方项目之一,文化节探索了中国民间文化外交的新形式。2017年,BCAF中国艺术电影基金支持的电影荣获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第7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同年,BCAF支持独立电影导演王兵参加卡塞尔文献展。
“BCAF国际大师合作系列”携手国际机构、专业平台、媒体伙伴进一步支持具有先锋活力的大师项目:坂本龙一、文德斯、大卫林奇、李沧东等全球电影、音乐大师的最新原创项目。
机构合作接洽:胡斐 hufei@bcaf.org.cn、宣淳祎 xuanchunyi@bcaf.org.cn
媒体合作接洽:徐沛 xupei@bcaf.org.cn
感谢支持BCAF!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期待大家的参与,共同支持我们有活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公益项目。我们深信人文的美与力量。推动中国的多元公民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中国唯一致力于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国际交流、智库研究出版的公募性艺术基金会,我们热忱地去发现并支持最能代表中国当下具有突破创新精神的机构与项目、最具个人原创性艺术家的鲜明故事与智慧思考,并将我们在中国的工作精华推介到更为开阔的世界舞台与专业合作中。
捐赠方式如下:
银行转账汇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万国城支行
账号名称: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银行账号:0200209119020121596
请在转账附言栏内注明您所捐款的项目、您自己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以便我们在收到汇款后给您邮寄捐赠证书和捐赠收据。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详情请联系:安景业,jingye@bcaf.org.c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