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已获“一条艺术”(ID:yitiaoart)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5月20日至6月30日,美国雕塑家阿琳·舍切特(Arlene Shechet)的个展“晨晓之月”(Moon in the Morning)在佩斯画廊香港空间举办。
这是艺术家时隔12年,第二次在亚洲举办完整的个人展览,展现了充满辨识度的材料语言,与令人心旷神怡的色彩。新作中,《再次相守》系列延续了舍切特自2020年开始的色彩实验。

艺术家阿琳·舍切特
舍切特不打草稿,不做模型,全凭感觉判断,作品充满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等知名艺术机构,都收藏有她的作品。
一条艺术远程连线了身在纽约的“冒险者”舍切特,听她分享了新作背后的心得,作品中的灵性与幽默、美丽与奇异、平面与多维度,也从她的讲述中展露无遗。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展览现场
展览标题《晨晓之月》充满了诗意,让人联想起清晨泛白的蓝天中,一弯将要落下的白月。但白天的月亮,免不了有一种奇异、矛盾、冲突之感,这恰恰和阿琳·舍切特的作品风格相呼应。
佩斯画廊香港空间的这场新展,就是围绕美国艺术家阿琳·舍切特2021-2022年间的新作展开,金属、木材、陶瓷……不同的材质在舍切特手中和谐而有机地结合。
谈起标题,舍切特分享道:“‘晨晓之月’这个意象,最初出现在我写的一段文字中,那是我在几个月前,记录了早晨醒来时难得看到的月亮。生活中,我们会忽视一些美的时刻。月亮常在,但偶尔,我们需要一些奇幻的、特别的触发点,让我们去注意到。”
她看中的也是“月亮”这一意象的普世性,“这是我们与世界另一头的人们都能理解的:我们都能理解月亮,也都理解清晨。”

《晨晓之月》,2022
釉面陶瓷、着色和染色硬木、粉末涂层钢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晨晓之月》,是一个大型的雕塑。大块的硬木与上釉的陶瓷堆叠,节奏错落,体块之间相互依靠,又仿佛要向外倾倒。
最受瞩目的或许是那两片幽蓝色的圆形钢片,它们上下排列,一个从顶端冒出,另一个微微朝下斜倚,赋予了动态之美。

左:《吞噬蓝月》,2021
做一个像《晨晓之月》这样规模的雕塑,舍切特要花上近两年。尽管通常,舍切特会同时制作不止一件作品。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到她的创作习惯,或许就能理解为何她会需要如此长的创作周期。

摄影:Jeremy Liebman

左:未完成的作品在舍切特的工作室中
右:《再次相守》系列的创作过程
©️Arlene Shechet
不同于大多数雕塑家,舍切特的创作过程往往不需要画草图,做模型,而完全是“跟着感觉走”。
“从未想过下一步之后的步骤。我会先开始,在过程中,与作品对话,作品也随之渐渐发展。”她这样形容创作过程,“这样我能和作品发生直接的交流。而当观众去观看作品时,这种交流也可能会重现,这份体验不可估量,充满惊喜。”

永远相守,2021
釉面陶瓷、硬木、粉末涂层钢
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偏爱,也体现在舍切特长久的材料实验中。
玻璃、橡胶、青铜、塑料、石膏等等,这些外观、触感差别极大,操作难度也跨度巨大的材质,都曾出现在她的作品中。“我甚至没有想到哪种材料是我没有尝试过的。”

除了大型的雕塑,展览中还展出了舍切特2020年开始创作的《相守》(Together)系列的延续作品。
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大规模爆发,尽管身处于宁静的纽约上州,舍切特仍然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安:“刚开始时,不只是我,人们普遍感受到强烈的焦虑、抑郁和无助。当感到心烦意乱时,我决定,相比起表现忧虑状态的作品,我要做一些让我更好受的作品。后来,我意识到色彩作为一种语言,能够带给人愉悦、平静和幸福。”

August 22-30, 2020
《相守》系列便诞生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些中等体积的作品不仅有着各式各样流动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有着令人心情愉悦的鲜艳颜色。
走近看,这些看似单一色调的雕塑,实则充满细节,每一处弯折,拐角,凹陷,艺术家都考虑到了视觉节奏的律动,有的是丰富了表面的质感,有的则是加入了同色系的微微渐变。

在如今整个社会,人们用语言交流时往往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敌意、误解。我相信当词语失效时,色彩仍是一种能传递信息的语言。色彩不会抵制想法,也不会发表意见,它让人们更好地在一起。”

《再次相守:一月周一》2022
釉面陶瓷,粉末涂层钢
整体:59.7 cm × 55.9 cm × 43.2 cm
陶瓷:45.7 cm × 55.9 cm × 43.2 cm
除了作品外,观众也不难发现,舍切特对色彩的试验甚至延伸到了雕塑作品的底座上。在她看来,人们仿佛默认了事物之间的等级秩序:只有架上的艺术才是重要的,底座却被忽视了。多年前,她仍然是一名艺术生,就对这样的现象不解。
“我觉得没有东西是不重要的,每件物品都是关键。”舍切特说。

舍切特1951年出生在纽约,很早开始,就对艺术和创作充满兴趣。
大学时期,她对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很感兴趣,也喜欢去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参观,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历史吸引,一度以为自己会成为艺术史学家。
纽约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也滋养着她,“我想在纽约的首要优势,就是你永远都会被各种艺术环绕,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和文化相互作用。纽约市的多样性、兴奋感,影响了我。”
然而本科毕业以后,创作的冲动和需求越来越强烈,于是在研究生阶段,舍切特选择罗德岛设计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
舍切特说:“我们生来就有对某些事情的倾向。人生中,我们要么与之合作,要么与之对抗。不管怎么说,我很幸运能与我的创作本能相配合。我不能去逃避我是谁。”

glazed Meissen porcelain, gold
迈森瓷器与欧洲最早的制瓷历史联系紧密,迈森出品的精致彩绘瓷,既融合了西方艺术审美,又受到中国明清外销瓷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欧洲贵族的青睐。
在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的传统瓷厂,舍切特更感兴趣的却是制作瓷器的模具。她被瓷器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深深吸引,对制作过程充满好奇。


glazed Meissen porcelain
相较于工匠们的“完美主义”追求,舍切特却更喜欢不完美中带有的趣味性。

Photographed at Madison Square Park , October 2018

《倾斜的通道》(Tilted Channel),2017-18
powder-coated sand cast iron, powder-coated cast aluminum
cast iron, glazed firebrick, and steel
这种对不完美的好奇,对艺术的“冒险精神”,以及作品中的一丝诙谐幽默,在舍切特的公共雕塑项目中也得以体现。

Photographed at Madison Square Park , October 2018
舍切特留意到公园中央的一个没有注水的圆形下沉水池,这个被如今人们所忽视的空间,使舍切特联想起自己祖父母家:在他们的纽约公寓中,人们会聚集在下沉客厅中聊天对话。
于是,在麦迪逊广场公园的水池旁,舍切特也设计了许多可以触摸,甚至可以坐在上面的公共雕塑,吸引人们聚集和互动。

Photographed at Madison Square Park , October 2018

阿琳·舍切特
Q:一条艺术
A:阿琳·舍切特
Q:您的大部分作品看起来不是具象化的,但又有具象的名字,如何命名?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
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pacegallery.com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在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

New York 纽约
London 伦敦
Hong Kong 香港
Seoul 首尔
Geneva 日内瓦
Palo Alto 帕罗奥多
East Hampton 东汉普顿
Palm Beach 棕榈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