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见面 后会有期」
参展艺术家访谈
受访人|张唯 访谈人|成蹊

Q&A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专业的张唯,一个热爱插画叙事又沉迷材料工艺的创作者。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羊毛湿毡工艺的创新与应用,羊毛纤维材料有着柔软细腻的天然特性,加上其湿毡工艺的独特优势,能碰撞出非常神奇的火花。



《溶》局部细节1/2 2022
你对参展作品满意吗?请介绍一下你的参展作品。
感觉还挺不错的吧。这次的参展作品是《溶》,是采用羊毛湿毡工艺制作而成的装置。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作品运输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本次只有部分作品展出。虽然未能营造出原本的场景感和氛围感,但是整体的效果还是非常的令人惊喜,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作品展示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作品阐释:
《溶》是以羊毛纤维为材料、羊毛湿毡工艺为主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它们由403件单个作品悬挂组合而成,单件作品的尺寸在150cm*13cm;120cm*10cm不等。
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神奇的大自然,通过对溶洞中钟乳石的观察、记录和概括,感叹大自然的神斧天工,倒立的钟乳石宛如坚硬的春笋一般,自然而然,由此联想到羊毛湿毡工艺一体成型、天衣无缝的毡合方式、自然而成的肌理效果以及毡化成熟以后不可逆转、坚硬的外形轮廓,这种神奇材料制作前后的反差性令我着迷。
根据羊毛纤维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其湿毡工艺的独特优势来表现坚硬嶙峋的自然景观。这些看似坚硬无比的外形,实则是柔软的、可触摸的内核,以此来表现自然中生命外在和内在的反差与矛盾。



《溶》局部细节3/4 2022
三年疫情,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影响?
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疫情足足占去了两年半的时间,中间我们还经历了春季一整个学期的线上课程,我还深刻的记得在2020年的5月旁听学姐学长们线上答辩的情景,那个时候从未想过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回到了线上答辩,感觉一切都很恍惚。
疫情的确改变了很多,包括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等。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展览采用了了线上的展示方式,其实对于我们工艺系的学生来讲,这些影响还是蛮大的,比如一些装置作品其实更有趣的点在于和观者的互动,人们行走其中,去触摸、去感受才会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才会更接近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初衷。深入作品,去感受,被感受,这是一种双向的体验。


作品细节1
请具体谈谈疫情中学习和生活最令你痛苦、绝望、疯狂、有趣和记忆深刻的事情?
疫情的确给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出行问题,实现出行自由变得遥不可及。所谓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的出行自由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开始重新放慢脚步更加关注生活。例如在和家人的相处上,由于疫情的原因,3月初我被封在家中,不能返校。那段时间我在家继续进行毕设创作,因为我的毕设本身难度系数比较大,由于想营造出大的场景感,所以我需要完成几百件单个的作品,然后又加上羊毛湿毡工序的复杂性,每制作一件作品其实都耗时蛮久的,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的无限支持和协助,最终我能完成403件作品的制作。那段时间虽然不能外出,但也的确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沉下心来进行毕设的创作。我在家待了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和家人们一起度过了欢乐的难忘的时光。




《溶》局部细节5/6/7 2022
其实去年9月份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在UCCA观看了刘小东《你的朋友》影像艺术交流活动,特别感动,当时很触动我的一件事就是,创作和陪伴有时候其实是可以并行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自读大学以来,和家人们的相处真的少之又少,每次都是匆匆忙忙,逢年过节式的陪伴。其实疫情之下,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兼顾工作的同时又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缓慢的时光,聊天谈心,回忆小时候的趣事,这样看来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作品细节2/3
大学期间除了毕业创作你还做过哪些有趣的作品或任何形式的创作?包括已实现或没实现的方案,请分享一下。
在学习期间我做过很多不同材料的尝试和探索,有些是有实践的,有些只是停留在想象中、草图上。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表达自己的材料,羊毛纤维这种神奇的材料,它有着非常强大的可塑性,与我的艺术创作观念相契合。

左:羊毛纤维材料 | 右:片状肌理裁剪


片状肌理效果
我曾经进行过很多有趣的材料肌理实验,就是在一种非常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去漫无目的的创作,制作了大概有几十种不同肌理样式,这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创作过程,充满着未知、惊喜和无限的可能。


羊毛纤维材料肌理实验


线状镂空肌理效果
你觉得你这届毕业生跟以往的毕业生相比在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上有明显区别吗?如果有主要是在哪方面?
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届毕业生经历了疫情的爆发、平静与反复,一直处于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当前形式的一个状态。疫情影响之下,出行受到影响,导致很多田野调查未能实现、学术交流活动转变为线上以及很多交换学习的项目都暂停了。世界仿佛一瞬间静止,然后又开始缓慢运动回归,大家开始思考生活原本的意义。如今最流行的句式就是“如果解封了,我要去哪里或者去做什么”等等。在限制之中有遗憾,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溶》局部细节 2022
从疫情前到现在,你对未来职业设想有哪些改变吗?请具体谈谈你对未来工作和创作的规划?
我觉得疫情之下,大家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在线办公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未来我们将不在局限于工作地点,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工作,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艺术家原创自产自销的模式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是最好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机遇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挑战。

张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纤维艺术

更多作品在小红书:@一只甜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