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青铜器鉴赏|订阅本账号
一件青铜器揭开千年古国谜团
说起朝代,我们都知道唐宋元明清,但你知道古应国吗?古应国究竟在哪里?它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历史上虽有零星记载,但却一直缺乏实物的考证。古应国沉没在历史的某个角落,谜团重重。
然而一件偶然发现的青铜器,成为叩开神秘古国紧掩大门的重要线索。
缘起
平顶山因煤而生,年轻得不能再年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里不可能有重要文物出现,文管会也不会有多大作为。
1979年12月份的一天,河南平顶山市文管会工作人员接到宝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电话,称当地一个窑场上班的农民,在挖土时挖到一个青铜器,想卖给文化馆。
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一行几人便赶到砖瓦场,因没找到当事人,便又来到宝丰县,经过和工作人员分析,文物可能已被卖掉,随后工作人员果然在该县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了铜簋,并按照原价9.6元买回来这个2.4公斤的铜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国叫应国,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在炎黄文明的典籍史册记载中,想看点应国历史真是困难。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没有古应国的半点影子。只能在古文献和甲骨卜辞中看到:商王步于应,应侯朝商等寥寥数语。
这个国家何时消失的呢?
如今只能从史籍所说“拓地千里,封畛于汝,江汉诸姬,楚尽有之”推测应国也是在这一时期,在强楚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下,连史官都来不及记载,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历史掩盖不住真实,寒流挡不住春风。随着这件青铜器的发现,辉煌灿烂的应国文明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
拿着铜簋,工作人员爱不释手。按照常识,簋是代表诸侯贵族身份的礼器,其主人的身份一定不低。
看着铜簋精美的纹饰,大家都想到了:珍贵的青铜器大多刻有铭文。这个铜簋会不会也有铭文呢?如果有铭文,那价值就堪称国宝了。
我们回头来说那个农民发现的青铜器,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簋,因簋内铭文前有邓公乍等字样,而取名"邓公簋"。"邓公簋"是古代邓国和应国联姻时,邓国国君嫁女到应国时的陪嫁礼器。此物的发现,拉开了应国墓地发掘工作的序幕。
1986年,应国墓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专家开始对应国墓地进行发掘,初步发现数百座西周至汉代的墓葬,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国墓地一号墓,这座墓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主要器物组合为五鼎六簋,这说明墓主级别较高,应为应国某一代的国君。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这个墓葬还出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鹰形玉佩,史学界根据多方面的考证,认为这是古应国贵族王室的族徽标志,正与应龙氏族的图腾吻合,也许为原古应国贵族代代留传下来的传国之宝。这也相当于说这个古应国不仅只是个传说,如今有了实物证据。现在,该玉鹰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如今的平顶山市别称鹰城即来源于此。
平顶山地图也像一只鹰
原来古应国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应龙,这条龙曾助黄帝打败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在大禹治水时此龙也曾大力帮助,当然这只是传说,今人认为应龙应该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这个部落原本定居山西,夏商时期,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古应国的子民迁至河南平顶山定居。西周初期,应叔被封应侯,因封地属应国,国名为应国。所以应国一个是夏商时期的,一个是周时期的,他们之间虽然不是一个概念,但是确实存在一定联系的。
水底下的古国都城谜团
虽然从应国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的器物,但应国都城的所在,在这些器物中却难觅踪影。来到应国墓地所在的滍阳岭,想寻找蛛丝马迹。在正午的阳光下,滍阳岭已经不能称为一道岭,一条宽阔的马路,将其一分为二。
滍阳镇因在沙河(古滍水)之北而得名,其西也有沙河的支流。遗憾的是,1964年,新建的平顶山为解决吃水问题,在沙河中游拦坝建起白龟山水库,滍阳镇因此沉于水底。
不少专家推测,滍阳镇应该为应国的都城所在地。
很显然,确定一座故城,需要发现其宫殿遗址及夯土层等,这当然需要一番发掘。然而现在滍阳镇已沉于茫茫白水中,一切秘密,已经不可能通过考古手段去证实。
应国故城在哪里?谜团似乎依旧。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请右上点【···】分享!看完请在右下角点个赞。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