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起看
云赏艺术宫
海派艺术多元流变,融汇中西,经过数代艺术家的探索与努力,最终成为蔚为壮观的中华美术盛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作为上海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海派艺术作品,其中更有不少名家精品。
2022年6月10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带来“云端探秘,宫中寻宝——中华艺术宫海派精品导赏”,陈馆长不仅为观众深度解读艺术作品的技法,更在导赏中介绍了海派艺术的特点与对近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首期内容已推送
点击👉【第一期】即可观赏
本次内容呈现
中华艺术宫海派精品导赏
第二期
请跟随陈翔馆长
走近我馆重磅作品
徐悲鸿、朱屺瞻、陈佩秋
黄胄、林风眠、关良
大师云集,佳作不断
导赏速览
《鸡羊图》
徐悲鸿
1936年,徐悲鸿旅居桂林时,曾在易敦吾家居“奎庐”盘桓,其兄易钦吾与悲鸿更有同窗之谊。这幅《鸡羊图》也正是该时期所作,因易敦吾1895年生,生肖属羊,妻子陈竹筠1897年生,生肖属鸡,故徐悲鸿以此题专门作画相赠。
此种题材的画作,在徐悲鸿浩如烟海的绘画中堪称孤本,弥足珍贵,也见证了徐悲鸿与易敦吾先生的友谊。
陈翔馆长介绍,2014年,易敦吾后人将《鸡羊图》无偿捐赠给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永久收藏。
《残雪天竺》
朱屺瞻

朱屺瞻精通中西艺术,作品贯通古今,融合中西。他在国画色彩上融合西画,突破古人,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滋养,又不失传统的“中国味”,是中国画家汲取西画养分的光辉典范。
在这幅作品中,朱屺瞻借鉴了油画的表现手法,整体艺术风格苍劲雄健、气势滂沱,用笔老辣厚重、粗犷酣畅,用色则奇丽绚烂、纵恣多彩,直抒自己胸中之气, 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对画面前景中的石头用类似油画的用色手法来替代传统的石面的皴法,粗看满卷的蓝色调,蓝得艳但不俗,蓝得透而不腻。画面靠后的蓝色石头,加了更多的水,颜色较前景中石头的要弱更虚弱,使得画面更具有空间透视感。
此外作品在构图上也很讲究,前后的蓝色,借助于西方音乐之灵感,画面节奏富有艺术韵律感。朱屺瞻用鲜艳的红色直接画出了一个个天竺,不求工整精致,但使物象朴拙而有意趣。作品既吸取了西方绘画的滋养又不失传统的“中国味”,也充分体现了二者审美意境上的化合,把“移植”来的色彩理念彻底融入到东方人的审美意念之中。
《花鸟》
陈佩秋

陈佩秋,生于河南南阳。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
陈佩秋是谢稚柳先生的夫人,其传统画功力深厚,擅工笔画、由擅两宋山水画。改革开放后,陈佩秋接触了大量西画,且深受摄影的启发,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探索与现实的联系。于是她在创作中创新,作品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据陈翔馆长介绍,陈佩秋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技法上的创新,更在于观念上的创新。譬如这幅创作于陈佩秋成熟期的藏品《花鸟》,留白精巧,内容丰富,动静皆宜。陈佩秋舍弃了许多自己擅长的传统技法,重新创立了另一种风格,在造型和构图上都具有空间感,十分符合现代审美。但是,即使陈佩秋运用了相当多的创新技法,但总体来看依然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神韵。
《人物》
黄胄
黄胄,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的缔造者。
黄胄于1949年参军来到了新疆,从此一生与新疆结缘,创作了大批反映祖国大西北的作品。
此幅《人物》是黄胄于1979年8月带病赴新疆作第五次访问、写生时所作。画面上边疆牧民与毛驴是黄胄绘画的重要题材。文化大革命时黄胄到新疆下乡劳动,从此便开始了三年多与毛驴相依为命、荣辱与共的牧驴生活,因此对毛驴怀有深厚感情。
黄胄画的驴,不仅画出了毛驴的憨态可掬,更画出了驴之美德,并为千百年来备受人类歧视的毛驴正了名。他曾赞叹毛驴:“平生历尽坎坷路,不向人间诉不平。”
陈翔馆长近距离分析黄胄的落笔顺序,解读其造型技巧。在他看来,黄胄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仅用简练的写意笔墨,就能勾勒毛驴的准确造型。在不多的笔墨间,浓淡与疏密相得益彰,传统中国画使用生宣纸,其渗透性能让每一笔都留下痕迹,对画家来说既是一种考验,更为传统中国画增添了无穷奥妙。
《武剧人物》
关良

《武剧人物》是关良的典型作品,笔法干湿浓淡变化丰富,墨色变化得当,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情趣。人物的造型吸收了民间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仅仅通过身段、手势、腰腿等简练的几笔阔大笔触,就把人物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幅画作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相对于人物形象而言,关良对于背景的描绘相对淡薄,突出人物。
陈翔馆长认为,艺术的作品的魅力除了最后的呈现效果,更多的是表达初始的本心,而关良先生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他对于“初心”的把握。
关良少年时期就痴迷戏曲,学画之后对于戏曲的热爱愈加深厚,为了画出戏曲人物的神韵,甚至专门向戏曲名家学习,经过多年钻研,最终首创了戏曲人物画。其画形简意赅,元气淋漓,富东方情调,达到不可模仿的曼妙高浑的境界,令人百看不厌,久而弥新。
《捧白莲红衣仕女》
林风眠

仕女是林风眠经常采用的创作题材,他曾说艺术之美“像人间一个最重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着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因此,他的仕女画多半正是这个“最重情的淑女”的呈现。
这幅莲花仕女图是林风眠仕女题材作品的代表作,也是其融合中西艺术的典范之作。画中仕女沉静、淡雅、含蓄,色线合一的弧曲,将中国式的线描与西式的色彩光影技法和谐地融为一体,而由此创作出的意境又完全是中国式的。
陈翔馆长介绍,林风眠的人物很大程度上取法敦煌壁画和陶瓷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源头与林风眠特殊的情感表达让画面中的仕女十分独特,经常呈现一种安静、沉吟、思考的气质。
导赏名家介绍
陈翔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
中华艺术宫藏品介绍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现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素描、速写、连环画、摄影艺术、民间艺术等共计22个门类、1.8万件藏品。
藏品体系特点鲜明,以海派绘画为核心,以全球重要华人艺术家个人作品、重要艺术现象、艺术活动等为单元,构筑新时代文化自信,全面汇集和反映了19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成就。
本次导赏介绍的馆藏精品将在未来与观众们见面,敬请期待。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