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见面,后会有期」
参展艺术家访谈
受访人 | 吴晨逸 访谈人 | 成蹊
Q&A
三年疫情,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影响?
少拍了一两个片子,这可能是最大的影响吧。但诚实的说,对我学习上影响最大的都来自网络和书籍。
请具体谈谈疫情中学习和生活最令你痛苦、绝望、疯狂、有趣和记忆深刻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是疫情爆发那年的寒假大家都在看《想见你》,我也不例外,而且还挺喜欢的,在那之前好久没有追台剧了,那个线上学期的期末的时候,剪辑课的老师说剪辑作业是把《想见你》剪成一个电影,哈哈哈当时看到这个作业觉得又有趣又崩溃。

《湮没》影片截图

《湮没》影片截图
从疫情前到现在,你对未来职业设想有哪些改变吗?请具体谈谈你对未来工作和创作的规划?
有,之前可能更想从事编剧这一类的工作,但现在对影像创作本身更有兴趣,不管是一些时尚类的短片、广告,甚至一些实验影像。未来可能会先从广告短片做起吧,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时尚广告的策划、剪辑和拍摄的工作,感觉挺有意思的。

影片截图
大学期间除了毕业创作你还做过哪些有趣的作品或任何形式的创作?包括已实现或没实现的方案,请分享一下。
我这次展出的作品是在我大二时候的创作,其实略显青涩了,不过算是在我创作的影片里最适合美术馆展出的影像作品,叙事性相对较弱,更多是沉默地表现人物的情绪。有趣的作品的话,大三的时候因为一门短片创作的课程我连续拍了四个小短片,现在看起来都挺有意思的。分别是《窗外》、《生日快乐》、《礼物》和《春日物语》。都是关于一些爱情里无奈、背叛,当然,还有一些甜蜜(笑)。我的创作基本都是关于情感关系的,当然,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情感源泉吧。
对了,还有我的毕业作品《犀牛》,关于一个懵懂而莽撞的少年成长的故事。艺考生们可能会在其中有一些有趣的共鸣,希望之后有合适的时机和地点能与大家见面。

影片截图

影片截图
如果未来不能做艺术了,你会选择做什么?
哈哈哈我其实一直没有感觉自己在做“艺术”,被看作艺术家或者导演的时候也挺让我诚惶诚恐的,会有一种...自己是个“imposter”, 冒充者的感觉。我更愿意说我在做一些自我表达,只是用了影像的媒介,或者说,我在拍片子。我是一个拍片子的人,也是一个享受这样的自我表达的人。所以,如果意思是不能用拍片子的方式自我表达了,我可能会发发朋友圈,写写诗,拍拍照片自我表达,都可以。如果说是不能把拍片子当作职业的话,我想,可能剪片子,做策划,或者别的什么。

毕业作品《犀牛》 海报
个人简介

吴晨逸
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曾任《时尚芭莎》视频编辑助理 策划、剪辑多个时尚短片
个人作品 新片场平台ID: Larry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