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编者按:“西湖美术讲坛——艺术人文之旅系列讲座”由浙江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合作,邀请优秀博士毕业生为广大观众举办专场讲座,以平实的陈述触及艺术史深处的重要话题,形成一个“无墙的学园”。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青年学者的目光,回顾宁方勇老师的“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讲座,一起开启2022艺术人文之旅。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主持人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孔令伟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


主讲人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宁方勇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书画鉴定专业博士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孔令伟:
各位线上的朋友、各位艺术爱好者,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是浙江美术馆和我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合作的第四届“艺术人文之旅”学术活动。首场讲座邀请了今年艺术人文学院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苏州博物馆的宁方勇老师,来给大家做第一场开题的报告。宁老师的选题是谈苏州当地的一位重要的收藏家,其中很多材料都是他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源,他本身就在苏州博物馆工作,对李鸿裔这位收藏家个人的信息、材料掌握的比较全面比较丰富,同时他对这位收藏专家在中国清代晚期以来在鉴藏史的地位和意义,也有他的新的认识和判断。

今天晚上,我们就把时间留给宁方勇老师,讲座正式开始。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直播间现场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小园的极则,现为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中重要的一座园林。网师园历经沧海桑田,几易其主。清代同光年间,李鸿裔购入该园,并易名为“蘧园”,非为谙熟苏州园林史的人,鲜有人知晓。李鸿裔作为晚清苏州地区重要的鉴藏家,更是不被世人熟知。



李鸿裔和真率会

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号香严、苏邻,四川中江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先为兵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官至江苏按察使加布政使衔。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鸿裔像

李鸿裔的生平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中举之前,京中为官,曾府幕僚和退隐苏州。李鸿裔出生于道光十年(1830)庚寅十月十二日,祖籍四川中江县城北小孔家沟,生于眉州。李鸿裔三岁的时候,父亲李崧霖亡故。十六岁的时候,补县学生。19岁的参加选拔贡。21岁,以顺天府十六名中举,之后入兵部就职。李鸿裔诗文才情声著于京城,为达官贵人所青睐。曾国藩颇为欣赏李鸿裔的才华,“文正(曾国藩)在京师雅重君,及至延入幕府,凡机事皆与闻焉。文正每言君豁达大度,敏而能精,请授以大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力荐保举之下,李鸿裔得以为朝廷赏识重用。同治四年(1865),他先任江南十府粮道;五年(1866),又补淮扬徐海兵备道,驻徐州;六年(1867)授江苏按察使,加布政使衔,因耳疾未任。

从此,李鸿裔退隐官场,寓居苏州。并与吴云(1811—1883)、潘遵祁(1808—1892)、顾文彬(1811—1889)、沈秉成(1823—1895)等人组织“真率会”,以吟赏诗文,品鉴书画娱日;借探讨金石,倾力鉴藏作乐。他大规模的收藏活动也由此发端,鉴藏之事更加如火如荼的展开。李鸿裔的收藏活动在京师的时候便早早开始,当时的收藏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古籍版本之上。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吴中真率会图卷》 苏州市档案馆藏

吴中真率会堪称晚清著名的文人雅集,他们效仿唐代白居易在洛阳组织的九老会,以宴集的形式于林下做风雅之局。真率会雅集是典型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聚会,带有强烈的文学和艺术特色。雅集名称也多有变换,如“寿苏会”,或曰“蝴蝶会”,或称“娑罗花会、销寒会、销夏会、寿醉翁会”等等不一而足,只为风雅有趣,颇堪称道。


李鸿裔的鉴藏和影响

李鸿裔的收藏规模,目前还难窥全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除去古籍之外,李鸿裔在书画、金石、碑帖等上都有涉猎,并延伸至紫砂器,具有自己的收藏特色,尤以书画颇为称善。整体收藏呈现出:延续文人士大夫“正统观”的收藏传统,追逐“大名头”,绘画鉴藏中重视宋元画作,不藏“四僧”、“八怪”等作品。对于书法作品不太着意,所蓄不多;金石收藏上深受乾嘉金石遗韵影响,重视旧拓名碑的鉴藏,尤重名人藏品。铜器不是个人收藏重点,碑帖鉴藏上非常看重汉魏名碑和初唐名碑拓。

李鸿裔和真率会诸老,财富雄厚,收藏上侧重名迹名品,喜欢追逐“大名头”,顾文彬在同治十三年(1874)第四十号家书写道:“鲁公、怀师名震古今,得一已是至宝,况兼双美乎?香严最爱得大件头,及遇之又惜费不得,愚哉!或者天意欲留此名迹畀余,特令香严回绝,吴老心死,然后贬价归余,未可知也。”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七君子墨竹图》苏州博物馆藏


李鸿裔的宋元书画藏品的特色是“画多书少”。顾文彬因为要集刻《过云楼法帖》遍邀诸友将各家所藏名品汇集,李鸿裔复信认为自己寥寥的宋元书法作品中仅仅“张即之写经”能满足顾氏的要求。“昨日仲复(沈秉成)谈至上灯,今晨甫得检点敝箧,宋元画多而书少。唯张即之写经可全刻,可节取一段,兹特呈上。并费世兄(费念慈),索观松雪《秋兴赋》乙匣附呈,统希察入。宋拓石墨汉唐丰碑皆不宜于汇帖。小品只一洛神,如可入石,当以奉上。艮庵居士丈室,苏邻拜展,六日。”(一通二页,苏州博物馆藏)信中可见他的书画碑帖收藏堪称宏富,并且多为普通藏家难以企及的宋元书画、唐宋碑帖等名迹名品。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扬补之四梅花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鸿裔的收藏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爱好,作为晚年的精神生活追求,这也能从顾文彬的信中略知一二。顾文彬在同治十三年(1874)第六十二号家书中写道:“近来书画佳品亦甚寥寥,宋物更难,故德公之物已是罕遇,我意愿加价,不肯交臂失者此也。独怪香严书画之兴虽衰,何至漠然不动一至于此,真忍人哉!凡人有所癖嗜便是一累,然癖在书画犹不失为风雅,所以大贤如欧阳文忠尚有: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之语。我近来各兴俱衰,惟于书画尚提得起兴致,若并此而无之,岂不更加索寞?故香严之所为,我不愿效之也。”李鸿裔和顾文彬都是真率会的主力成员,也是收藏中的好友,他们理念上彼此影响,藏品上互为竞益,甚至相互递传,都堪称中国收藏史中的佳话,也是中国收藏文化的典范表现。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九成宫醴泉铭》,现藏日本三井文库,“棲江李氏文房”为其鉴藏印。


李鸿裔的收藏,虽然不能完全与潘祖荫、吴大澂、顾文彬、吴云等比齐,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将受战乱影响,不断散落出来的文物典籍倾一己之力,进行收藏、整理、研究和出版等工作,很好的保存了吾族之文化命脉,特别是对江南地域文化的梳保护、传承做出了贡献,不论是园林、典籍还是文物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生前身后许多藏品为顾文彬、端方(1861—1911)、费念慈(1855—1905)、庞莱臣(1864—1949)、傅增湘(1872—1949)、罗振玉(1866—1940)等人相继递藏,足为青史流芳。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颂鼎 上海博物馆藏



李鸿裔的思想和收藏

李鸿裔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染,又与曾国藩交谊至深,其程朱理学之观念和实践,成为其观念之根底。晚年,深嗜“苏黄禅悦文字”,喜读道家之学,因此,佛教禅宗和道家修习的理念和方法也影响很大。这些组合混杂成了他的思想观念,也对他的鉴藏活动产生了影响。

李鸿裔制定的常课中主要是“读看写”三件事情,当然还有他晚年尽量坚持静坐的日课习惯。他做日课的目的,除了是理学修行的要求,更重要的目的是“养心卫生”,也就是追求长寿。“读看写”和习静都有安静的表现形式,行为虽有差别,目的上没有本质区别。读经书、看碑帖、练习书画等都是士大夫的身份标识,也是必须要做的修习。况且,很久以来书画一道就被士大夫视为养生健体的“特健药”。光绪六年(1880)冬仲,李鸿裔在练习静坐之后,题写了“特健药”于《靠苍阁日记》的封面之上。李鸿裔对于“特健药”三字的涵义当然是非常明晰的,这显然是“特健药”在书画鉴藏史中流传极广有关。书画鉴藏的确是李鸿裔的心头好,正如他所说:“近十年来于资生之计看得渐轻,而文字之痴结习难解。傥所得不为无益之事,无以悦有涯之生耶。”所谓“文字之痴”理应包含书画收藏之义在内,况且书画鉴藏也向来有“无益之事”的名号,却也是不可或缺的“悦有涯之生”的方式。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李鸿裔著《靠苍阁日记》上海图书馆藏


不过,鉴藏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省心省力的事情,一件书画的入藏往往要花费许多精力。无论是面对古董商还是收藏家,都要全力周旋。李鸿裔曾在回复潘遵祁转让《四梅图》的信中谈到了自己总结的真正收藏家的条件:“昔思翁(董其昌)之收藏传付烟客(王时敏),王俨斋(王鸿绪)之长物付竹窗(高士奇)。古来哲人无不如此。丈之付托,姪不敢作客气语,似可以对古人。姪它日传之者谁,正不免四顾彷徨耳。盖真赏难,笃好难,大力难,三者合并尤难之难。吾丈文字三福,可谓终始无余憾矣。又启。”

正所谓“真赏难,笃好难,大力难,三者合并尤难之难”,书画收藏如此之难,怎么可能完全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何况现实中甚至要应对“豪夺”“攫取”等棘手的情况。因此,李鸿裔在其《苏邻日记》中常常不断告诫自己,警示自己:“省事、求诚、广慈是养心卫生之要道。省事,自寡欲达观始;求诚,自不妄语始;广慈,自恕道雅量始;中夜感念,书备遗忘。学简静,剪嗜好,绝杂物,捐烦乱”, “勿再多蓄文玩徒乱吾意。”原本是怡情养性、修身健体的“特健药”,有时竟然变成“无心得以自适,徒纷扰以耗神”的“毒药”了。

纵然如此,李鸿裔在晚年生活当中就从未停止过对书画、碑帖、金石等的收藏、品鉴和研究;尤其是书法练习基本不辍,时常在习静之后“写汉碑,临集帖,看或偶一摹”,并不断记录下研习书法的感悟“随时领悟悬臂之活,运笔使转之势力,癸酉冬中记”,“写字勿恡笔墨,勿有人之见存。”日常中的时候,李鸿裔将互为矛盾的几种行为,交替执行,且作为日课不间断的修习。所以,习静、书画实践和鉴藏同时组合成了相互交织,互利互害的复杂、矛盾关系,李鸿裔不时调动理学的各种观念进行调配和处置,以达到心和物的平衡,内与外的调节。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任薰补图《华天跨蜨图卷》苏州博物馆藏



孔令伟:谢谢方勇老师。如果线上的同学对本次讲座有一些想跟方勇老师的交流,下面我们会有一个线上的交流环节,各位朋友、老师、同学如果对中国晚期的书画鉴藏史感兴趣,有一些问题,特别是苏州地区的书画、金石这一类的鉴藏感兴趣的朋友、老师、同学,可以跟我们方勇老师做一个直接的交流和对话。

·提问:老师好,我是国立艺术研究院的博士,在研究文徵明,想知道《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在不在苏州博物馆?

宁方勇: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不在苏州博物馆,没有这件藏品,很可惜不在我们馆,这个好像是在美国。

孔令伟:方勇老师当时的毕业论文,在交流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私下也谈到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比如说晚清这个时候书画收藏或者鉴藏整体的物品而言,它的对象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金石这、碑帖这一块数量急剧上升,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另外李鸿裔这个人在苏州地区的意义,大家不要小觑他,因为他对于地域文化或者苏州这些作为家族自豪感,或者说地域文化自豪感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他的论文后面隐藏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江南地区的一些家族文化或者家族收藏的一些流散,像李鸿裔他们这样一批收藏家对于重新聚集这些家族或者苏州地区因为战乱而散失的文物,是起到很大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我们谈鉴藏史,谈文物鉴藏史、书画鉴藏史,总是把目光投向内府,投向宫廷,投向这些大的家族,但其实我们发现除了这个之外,民间收藏的这一块,其实很多细节也是需要我们重新加以考量。更何况像李弘毅这样一个收藏家,他是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就是我们说的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文物收藏的刺激,以及它背后重新涌现出来的对江南印象的重新经营,这也是一个文化史上重要的问题。

我们谈近现代的初创史的起源,大多数都从鸦片战争开始谈,中国文物流散从溥仪开始谈。其实我们这次谈的还是宫廷的或者帝王的系统的主张,其实我们不要忘了一点,就是在江南明代以后,就是民间的收藏,它的力量、它的趣味、它的藏品的内容也同样是不容小觑的。像李鸿裔他本身的收藏,包括他这个圈子就有这么一个特点。

·提问:结合过去李鸿裔、顾文彬等人所成立的真率会雅集,对当今文人聚会有什么启示?

宁方勇:感谢您的提问。雅集这个事情,我觉得对现在还是有启示的,尤其是晚清的雅集,应该讲当时还是很普遍的,在士绅阶层或者说官绅阶层当中更多一些。其实雅集除了我刚才讲的那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或者是现象,就是说他们每年在苏东坡的生日,或者是欧阳修的生日,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的典范生日的时候都会进行纪念活动,名曰寿苏会,寿醉翁生日会。

所以,我觉得这个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本身的传统文化当中就有非常多的文人典范,这些文人典范实际上是一直传承下来,一直在儒家的社会的形态当中,乃至于到了晚清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了之后,尤其是太平天国对整个的社会冲击,尤其对官绅阶层的冲击,很多世家大族其实是备受迫害,他们的收藏,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方面。其实对它的价值体系的冲击我觉得是更大的,尤其是外来的思想。我刚才讲的,比如说他们日常生活中会吃洋药,就是西药,包括看电影,喝洋酒。其实这种物质的东西,我觉得也会对他们的思想有深刻影响的。还有他们对当时重大的一些事件的反应,像清朝和俄罗斯的边境事件,吴大澂是亲自参与者;日本侵占台湾的事件等。他们并不是说今天老了之后,我退隐了之后,我就不关心这些朝廷大事,其实他们还是有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古代雅集的文艺性是其主要特点,刚才讲的对苏东坡的纪念,李鸿裔和顾文彬等人就会进行画像、题跋、集词等艺文活动。雅集上除了刚才我们讲的对于文物的鉴赏、对于书画诗词的创作,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的一个特色。我觉得古代的雅集不纯粹是一个物质的聚会,它更多还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对于现代讲来,我们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如何从中来找到未来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肯定是有启示的。这种雅集,我觉得到现在还应该继续下去,尤其是像美术院校应该坚持雅集中书画鉴赏的特色。真率会的雅集,我觉得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应该是有启示的。谢谢这位老师,不知道回答满不满意。

·提问:对于研究和了解真率会,请老师推荐几本书。

宁方勇:目前系统地研究真率会的书并不多,但是有一些原始的文献倒是可以推荐一下,就是最近一直在披露出来的一些资料,比如说像我刚才说到的《顾文彬日记》、《顾文彬家书》等,这些都是苏州市档案馆通过顾笃璜先生的捐赠,就是过云楼顾氏后人,捐赠之后陆续影印版。还有真率会的相关尺牍,现在出版的也比较多。我们馆出版的自己馆藏的潘祖荫日记,也有相关的记载。因为潘祖荫的这部分日记是他在为父亲丁忧,居留苏州期间的记载,这些都是研究真率会比较直接的一些文献。

还有像苏州市档案馆去年出的《吴云信札》,都是可以去看的。他的这部分信札写作大部分都是真率会产生的这段时间,就是光绪元年到李鸿裔逝世的光绪十一年,实际上也就10多年的时间。总之,这类的文献资料应该讲现在越来越多。吴云的书画目录,好像是收藏在复旦大学,今年大概也要出版。

像此类的文献,我觉得如果关注真率会的研究的话,或者晚清的鉴藏群体的话,都是值得研究和阅读的。

·提问:老师您好,请问如果想要了解李鸿裔对明代吴门的书画收藏,除了他本人的日记,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

宁方勇:明代吴门画家对于苏州人来讲他们都是乡贤。他们的作品对于真率会的团体来讲,也是一个收藏的重点。尤其是吴门四家,一直也是大家追逐的重点,像过云楼当中收藏的唐伯虎《风木图》《王文恪出山图》等等一些书画作品。《过云楼书画记》当中可能看得更清楚一些,顾文彬倾力于明四家,是他的一个鉴藏重点。

李鸿裔本人,他遗留下来《苏邻书画记》是不完整的,他的书画的藏品最终没有形成一个像《过云楼书画记》的作品流传下来,所以我们现在还没办法全面地或者说系统地认识到他对于吴门书画的收藏。但是非常明显地可以体会到,他对明代吴门书画是非常重视的,有很多重要的藏品也是真率会彼此之间竞夺的一个重点。

孔令伟:如果想要研究或了解到刚才我推荐的这些书,大家都可以看,因为最近出的这几年关于吴门的真率会的这些,都会有相关的事迹,尤其是顾文彬家书和日记当中非常多,还有大量的日记,像《两罄轩尺赎》这个比较早的,近期出的像吴云的这些都是可以的。

大家问的是书,然后方勇老师回答的都是文献,这是第一手的材料。读书的比较好的一个境界就是看第一手的材料,就是一些档案、日记,一些家族的保留的一些文本,有些可能都是手写的,不是印刷品。如果做研究的话,我会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当然一些出版物也有,刚才方勇老师提到了一些图录、一些类似的著作。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方勇老师。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扫码收看完整讲座视频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西湖美术讲坛:2022艺术人文之旅系列讲座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学术主持:杨振宇 孔令伟
主 讲 人:方宁勇 陈越 田振宇 何亦扬 王洋 陈期凡 李军毓 沈临枫
讲座时间:2022年6月10日、6月13日、6月17日、6月20日、6月21日、6月22日、6月24日、6月27日每晚19时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讲座内容
“西湖美术讲坛——2022艺术人文之旅”讲座直播时间表


供稿:陆艺儒

编辑:姚可人

责编:综合信息部



参观预约入口

讲座回顾 |  宁方勇:足吾所好——李鸿裔鉴藏研究 视频资讯 浙江美术馆 崇真艺客



参观注意事项



1.因每日预约名额有限,请前来参观的观众朋友们务必提前线上预约
2.已预约的请按预约时间准时参观,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前来的请及时取消预约
3.所有进馆人员均需扫描浙江美术馆专属二维码,并配合检查行程码、测温。
4.7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者,行程码带星号者,健康码为橙色、黄色、红色者均不能入馆。健康码为橙色者即使有核酸检测报告也不能入馆
5.进馆车辆无需提前报备车牌号码。预约系统里的“登记车牌号”功能疫情期间已暂停使用。
6.温馨提示:上午人流量相对较少,可选择错峰参观


浙江美术馆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