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青铜器鉴赏|订阅本账号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内的“盈盈春水”。
摩羯纹青瓷盆不同面。
双凤纹青瓷大碗不同面。
鹦鹉纹银釦口青瓷执壶及其细节。
秘色诱人
“秘色瓷的‘秘’有神秘、机密、保密、秘密之意,‘色’除了有颜色之意,还有配方之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盖之庸说,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顶级品种,从唐代开创以来,一直专供皇室,配方密不示人,制作过程耗时费工,不同于其他品种,至今存世量极少。
如此专供皇室的顶级瓷器,到底是什么颜色?从古至今,这是无数人心中的好奇和疑问。
从古代少之又少的记载中,或许可以窥到些许真容。唐朝诗人陆龟蒙是最早记录秘色瓷的人,他在《秘色窑器》一诗中,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句来形容秘色瓷。唐末五代诗人徐寅在他的《贡馀秘色茶盏》中,这样描写秘色瓷:“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两位才情过人的诗人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写出了秘色瓷的精美绝伦,让世人知道了秘色瓷的色泽主要为翠绿、翠青。
除诗句描写外,《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等史书中,则记载了吴越国钱氏家族向中原王朝进贡秘色瓷器的史实。
再现光芒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在纸上静默了1000多年后,1987年4月,随着西安法门寺地宫被打开,谜一样存在的秘色瓷终于现出了实物,从史书中走进了现实,给千年之谜画上了完美句号。
考古工作者在地宫中发现两千多件唐代珍宝,其中包括珍贵的佛舍利和十几件看似朴素平淡的瓷器,它们有圆口、花瓣形口的碗、盘以及八棱瓶等。这些瓷器是什么宝贝,竟能让唐朝皇帝把它们和其他珍宝一同放入地宫来供养佛舍利?
地宫中的石刻碑文“衣物账”给出了答案。上面有这样几句话:“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原来,这14件越窑青瓷(包括未入账单的一件)就是千余年来人们苦苦寻找的秘色瓷。
“在此之前,即使把秘色瓷放在人们面前也认不得。”盖之庸说,造型精巧端庄,釉层轻薄莹润、淡雅柔和,胎质细腻纯净,气孔小而少,这是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秘色瓷共同的特点。普通瓷器上常见的铁锈点等杂质几乎完全不见,像翡翠一样悦目清心,给人以恬静柔和之感,完美体现了“如冰似玉”的美感。
工艺绝世
我区出土的秘色瓷有盆、碗、壶等,器型流畅优美,花纹生动各异,色泽白中带青,其中一件有裂纹,用金和银锔在一起。
“我区发现的秘色瓷中,其中辽代贵妃墓出土的鹦鹉纹银釦口青瓷执壶为顶峰之作。”盖之庸介绍,它通高18.8厘米,全身满饰12种华丽纹饰,并多处釦银,这在发现的秘色瓷中是少见的。
细观这把执壶,壶盖钮部饰内卷菊花纹,壶盖隆起部分饰流云纹,母口部分饰叶瓣纹和半花纹,壶身颈部饰草叶纹,肩部饰流云纹,腹部饰4组团窠鹦鹉纹,团窠纹之间上下辅以云纹,曲流两侧各以双弦纹分隔,内饰卷草纹,曲柄饰稷穗纹,与壶腹贴合处饰四瓣花纹。它的曲流口部以银片包饰,银饰上部焊接银盖,子、母口部亦加银釦,母口银饰上连长方形银釦。
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秘色瓷的“秘”还体现在“无中生水”上。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它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碟内通体施绿色釉。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春水,呈现出秘色瓷“无中生水”的视觉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请右上点【···】分享!看完请在右下角点个赞。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