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学记》三十卷共分二十三部,三百十三个子目,每个子目先“叙事”,再“事对”“赋”、“诗”、“颂”、“讃”、“箴”、“铭”、“论”、“书”、“祭文”等各体诗文,凡四十三类细目,大体同于其时盛行的《昭明文选》的分类,所引也多整段整篇。叙事部分谈及唐代制度,可补两《唐书》志疏略,亦可以窥见唐时社会生活,知悉名物品种。晁公武《读书志》则曰“初,张说《类集事要》,以教诸王,开元中诏坚与韦述等分门撰次。”则此书实为徐坚等人奉诏择张说《事类》之精粹选编而成,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并称唐代三大类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书 “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下远矣。”



此本卷首载嘉靖辛卯锡山秦金撰《重刊初学记序》,次绍兴四年福唐刘本刻书序,知从宋本翻雕。目录左侧两行小字题名“唐光禄大夫行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东海郡开国公徐坚撰/大明嘉靖辛卯晋陵杨鑨重刊”,目录中直接题写刻书年号者甚为罕见,今所知者除此本外,唯玉几山人刻《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与之相同。






① 第一印本,目录首页镌“大明嘉靖辛卯晋陵杨鑨重刊”,卷端镌“晋陵杨鑨重刊”,版心上镌“九州书屋”,是为初印本。
② 第二印本,是将目录“大明嘉靖辛卯晋陵杨鑨重刊”和卷端“晋陵杨鑨重刊”中“晋陵杨鑨”均剜改为“锡山安国”,卷十二卷端“晋陵杨鑨重刊”剜去“晋陵杨鑨”后残留“重刊”二字,尚未补“锡山安国”,是为后印本。
③ 第三印本,是将版心“九州书屋”亦多剜去,卷二叶十五为补板,是为更后印本。其中后两种印本尤其是最后一种,很容易被误定为安国本。
陈先行《柏克来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P211-212著录此本,然所见已为后印本,已将原书卷端“晋陵杨鑨重刊”剜作“锡山安国”,上书口“九州书屋”亦为人铲去,冀充安氏原刻。因未见目录题衔有“嘉靖辛卯”年款,故仅定成明嘉靖、万历间刻本,知杨氏原刻初印本极为稀见,《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亦未定其年份。严绍璗编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981页著录为此书第二刻本,且仅宫内厅书陵部及天理图书馆二家有藏。另见980页所引杨守敬《日本访书志》。


由拍品题衔及九州书屋可知其为初印本。所用皮纸匀洁坚韧,乃嘉靖间苏州地区上乘皮料,楮墨俱佳。刷印精良,字口锐利,墨色浓郁,令人开卷赏心悦目。以内府库纸染作靛蓝书衣,色泽典雅沉稳,与明黄丝线和淡湖绫包角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品相极佳,实为不可多得的嘉靖名品。
至于此本与明代其他几个版本的早晚问题,各家说法不一。有说此本直接以安国本剜改而成,其说甚缪。因安国本避“玄”字,得板者必不会补刻所缺一点,只有原本不避而得板者为冒充源自宋本而铲除一点作避讳字。日本著名汉学家、版本学家岛田翰作著《古文旧书考》卷二载宋绍兴本《初学记》开篇即云:“明嘉万之际,古学复兴,古书上梓者日益多,如岳倦翁《左氏传》,嘉靖有四刻,万历有三刻。其余如岳刻《周易》,世彩之《韩文》,莫不精善。而《初学记》六刻,以九州书屋本为巨擘。”故此本与安国本之间早晚,尚有待探讨。但必早于晋府诸刻。此处不展开进一步的谈论。













云征集联系方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