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展
开
启
芳菲无尽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馆藏作品展

写意、工笔、写实、抽象……“芳菲无尽——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用48幅馆藏名家作品带你步入花草树木之间。
#1
走进展厅,你能看到哪些
名家名作?
展览汇集了吴冠中、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沈柔坚、李青萍、朱怀新、邱瑞敏、余友涵等现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包含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绘画样式,表现形式有写意、工笔、写实、抽象等,创作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近几年。



#2
名家眼中笔下的草木芳菲
都是什么样?
1
林风眠
和他的花卉作品
本次展出的两幅林风眠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花卉》,既有粉彩油彩的浓郁,又有传统水墨的轻盈,充分体现了林风眠探索融合中西艺术形式与技法的成果,值得一看。


(左)林风眠《花卉》
(右)林风眠《花卉》
2
吴冠中
以抽象形式描绘的花草
“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
——吴冠中
吴冠中《点线迎春》1996年
《点线迎春》描绘了一棵活力满满的树。抽枝吐芽,任性生长,花缀枝头,姹紫嫣红。这是一棵颇有仪式感的树,早已打扮好自己,迎接春天的到来。
画中纷飞乱舞的树枝构成了未加修饰的大自然,却又乱得恰到好处,赏心悦目,摇曳着无法言说的动人风致。同时,黑、绿、黄、红、灰的色块与纷乱扭曲的线条纠缠在一起,产生奔放、多变的自然生命力量。
更多展出作品看这里





(左上)沈柔坚《百合花》
(左下)陈大羽《迎春曲》
(右上)周碧初《春色(上海市郊)》
(右中)颜文樑《百花争艳》
(右下)朱怀新《紫花》
魔都散记
主题创作中的城市形象

精选馆藏主题创作中反映城市形象的作品,重温往昔美好,共同展望这座城市未来新的荣光。
#1
展出作品
基本选自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
本次展出作品基本都出自近年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等组织实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包括“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


“魔都散记——主题创作中的城市形象”展厅
#2
去作品中找寻
记忆中熟悉的上海
1

李向阳《饮水思源——记青草沙原水水源地工程》
《饮水思源——记青草沙原水水源地工程》具有赏心悦目的视觉观感,展现了如碧玉一般的上海崇明青草沙水源地的场景。既突出了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成果,更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
2

金祥龙《潮起大江》
《潮起大江》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了上海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成果。画面构成的线条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构筑出那些我们熟悉的建筑场景,进而扩展到长三角的一些地标建筑,寓意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
3

杨艳、王珺《G60科创云廊》
《G60科创云廊》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其中的地标之一。标志性的阳光谷连廊代表着科学的网络,通过这一题材的创作,也标志着上海在近两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承担“三大任务”,迎来城市能级提升和新一轮发展。
温馨提示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从采样时间起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的观众将谢绝入馆。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请通过同行亲属展示“亲属随申码”。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希望能够在您的配合和支持下,与您一起共同营造安心、舒心的参观环境,共赴美好艺术之旅。
展览策划:任建顺、陆娴达
视觉设计:林雯雯、白颖如
责任编辑:张昊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