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毕业季,
你还记得在校园里最心动的青春回忆吗?
在刚刚过去的6月,第十八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简称“大话节”)各单元活动报名均已截止。从各高校戏剧社投递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位学生徜徉在戏剧世界的心动瞬间。此时,评委组也已投入到了紧锣密鼓地评审评奖中,最终结果将于近期公布。往年的大话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都会邀请戏剧老师、初审评委进入高校,为展演的剧目进行线下专业的辅导。
往届“大话节” 上话戏剧导师入校指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话节 · 云创培
今年,大话节虽然无法进入校园辅导和举办线下展演,但我们策划了线上“云创培”系列活动,同样邀请上话戏剧教育专业导师团队,为大家开设包括编剧、导演、表演、制作、服化、舞美等多种多样的线上辅导课,分享戏剧创作、制作知识,全方位提升戏剧爱好者的艺术修养及实践创作水平,为助力高校戏剧社团及个人戏剧爱好者们打开走向专业戏剧创作的一扇门。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云创培活动,将线下的专业指导搬到线上。除了专业导师,大话节还会邀请历年戏剧节的学长学姐们,来为热爱戏剧的青年朋友们,分享更多经验,为大家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上月云创培又迎来了第四位主讲嘉宾——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杨景然,为同学们和戏剧爱好者们带来了“戏剧,在交流中创造”线上交流会。围绕交流这一主题,杨景然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戏剧表演的“多重”体验。秉承着为青年戏剧爱好者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的初心,本次活动也邀请到了去年大话节的最佳男女主,宋海玲和曹阳,作为学生代表直接与专业演员杨景然老师对话,实现零距离的深度交流。下面就跟让我们跟随文字回顾本次交流活动的思想火花。

1
Part1
于表演者“交流”的经验
“
舞台上的交流
杨景然:生活中的交流无处不在,而从表演的专业解释上看,交流是演员在执行行动中,跟他的对象产生的一种给予、接收、反馈的一个过程。这样听上去好像很晦涩很理想,但是把它切分来看,现在我们这样对话是一种交流,直播中的小伙伴们发弹幕也是一种交流,甚至我脑海中跟自己也有一些交流。再回到舞台上,舞台剧除了对手演员,还有道具,音乐,灯光,观众等等交流对象。尤其是一部作品,当观众加入进来的时候,和观众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我们完整一段演出。
无论是自己的内心也好,对手也好,今天这个现场的感觉也好,观众也好,都会影响到那天的表演状态。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有一个对空间的感知,当我每天走进剧场的时候,准备演出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今天的气场会不一样,或者这个空间带给我的感受会不一样的,这一点小小的不一样也会影响到当天的表演。
“
和剧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安全感”的营造
杨景然:有交流肯定就会有摩擦,或者说小冲突。其实是我是到了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在排练的过程当中是需要所有人,包括在这个剧组的演员、导演、制作人、舞美团队,所有人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给演员一个心理的安全感。
我觉得演员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挺挺脆弱的,当他去排演一个新的剧目,他需要去脱掉自己的一些自己特有的特性,慢慢地走进这个故事,慢慢地揭开这个人物,然后好比说穿上这个人物的一层衣服这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这个排练厅没有一个足够的安全感给到他,他是很难去做到的。
即便不考虑演员这个职业,仅仅谈面对很多人说话这件事,当开始说的时候人都会有一些紧张的。因为你会感觉我是不是会被审视,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不太好,或者其他的一些想法。而作为演员,演员们还要更多的是还要去撕开自己,要慢慢地剥掉自己的习惯,走进这个角色,所以说这个排练厅的安全氛围很重要。
“
自己和自己的交流
杨景然:因为最近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更多的时间是自己和自己相处,和家里的家具,冰箱,微波炉,沙发相处对。这样时间久了我会变得更敏锐。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在跟我自己内心的交流。
比如当我睁开眼睛打开窗户,发现我种的土豆每天都不一样,今天发了就出来那么一点点,明天就一点点。一个小小的土豆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一早起来打开窗户你就看到东边的太阳,那么漂亮,可能平常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些细节。然后到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西边的太阳那么红红的,红彤彤的。所有的自然界绽放的那种生命力和活力会感染到我。这个时候我会发现内心会有很多波动,会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跟自己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多。甚至有一天,我发现接连一个多星期我都在吃胡萝卜“我以前不爱吃胡萝卜,怎么最近总在吃胡萝卜?”我会这样问自己。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习惯,因为你的选择就这样的。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我的身体,我的肠胃,我的心,或者我的思想在慢慢接受这个事物,我再慢慢地发觉它。
这种慢慢地感受,其实也是在跟自己的交流,这一点作为演员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这种对生活中细节的注意,会让作为演员的敏锐度打得更开。
2
PART2
演员&学生快问快答
Q1:表演最吸引你的点在哪里?
杨景然:我会觉得“表演”可以帮助我认知自己,认知周围。或者说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表演”可以很快地帮我调节到一种好的状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表演是跟一个集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是和集体合作、交流的过程,我很喜欢这个过程。
宋海玲:“表演”让我遇到了一群非常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每一个人对于戏剧都是极为的热爱和执着的。当我们这一群小伙伴会聚到一起,我们一起去感知世界,一起去说我们想说的话,一起用戏剧去把我们想带给大家的希望传递出去,这个是表演吸引我的点。
曹阳:在戏剧表演中,我可以跟我的同好们一起去创造一个新的故事,体验剧本里的世界,一起生发出一个别样的一段小人生。“表演”能带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Q2:能否举一个具体的小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您说的这种“交流”对表演的影响?
杨景然:就拿服装道具来说吧。在排练《伽利略》这个戏的时候,导演不太会给我们提具体的要求,比如说:“你,走到这儿,说这样说那样”而是让演员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让我们自己去创作。可以说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开放式创作。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一个服装上的小设计帮助了我找到了角色的感觉。
我饰演的角色“路德维克”,是一个小男孩。他的服装设计上有一个领结,一次在联排抢妆的时候可能领结没有系好,我带上这个领结去演和伽利略争执的那场戏,我突然感觉好难受,有什么东西勒住我了让觉得很不舒服。当我面红耳赤说完那段台词,跟伽利略争执完之后,我就把那个领结扯掉,并且甩了一下。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感觉到,路德维克的那种,内心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他不知道怎么该去表达的感觉。当我把领结一扯开的那瞬间,这个角色突然像小种子一样,就种到我的心里了。后来再演的时候,我就一下子抓住了角色的感觉,人物的气质在我心理就特别具体了。

话剧《伽利略》 杨景然饰演路德维克·马尔西里
Q3:如何在看似重复的演出中保持新鲜的真诚的交流?
杨景然:首先说到演员本身,演员每天的自身感受以及每天接受到的信息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每天虽然说的都是同一段台词,演的同一段戏,可能演了很久很久,这段戏它依然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可以去挖掘。再比如说,一个戏演了很多年你还在演同一个角色,其实每个人生活阅历的成长也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拿我自己来说,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我在演母亲这样的角色时,很难体会到一个做母亲的心。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能从养宠物的经历里找到一种情感的借鉴,就能在表演中呈现出新鲜的东西。
Q4:如何看待“爱好戏剧表演”和“以戏剧表演为职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宋海玲:其实我觉得我现在可能就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因为可能像大话节,或者说是其他的舞台给了我那么一点可以上台表演的机会,可能有人会说“有的人天生就属于舞台”一定会有人这么说的。但其实听了这些话之后,我觉得,爱好,能力和职业,依然是三个不同的问题,需要分开来看。如果要作为职业,未来的发展,包括生计其实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可以不计较这些,当然可以尝试把爱好作为职业。
杨景然:我是科班出身的,表演是我的职业也是爱好。把我的爱好变成了我的职业,很庆幸的是我还能以此来谋生,我觉得已经很幸福了。假如说你就是喜欢戏剧,喜欢表演,不论是否是专业学表演的,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去尝试,感受一下你是否可以接受让表演成为自己的职业。
当然尝试不意味着成功,可能后面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生计问题,你可能也会想放弃。但是作为成年人,这些选择带来的代价也要学会去承受和处理。
爱好也不一定要和职业划等号。我也有同学朋友,科班出身之后没有从事戏剧相关的职业,大家生活也有各自的幸福。我在和他们交流的中感觉到,他们虽然没有把那个学的表演作为自己的事业,但是他们把学到的表演的技能用到了工作和生活当中。我有一个同学后来从事销售类的工作,需要跟人打交道。跟人打交道其实就是交流,每天面对不同的客户需要采取不同的交流的方式。在这个和客户交流的过程当中他可以用一种很自然很真诚的方式把他的诉求告诉给客户,客户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和他形成一种正向的交流,在能完成这个客户的诉求的前提之下,会在心理层面给顾客更好的感受。其实也是学习表演的经历给他带来的收获。
3
PART3
线上观众Q&A
Q1:在表演中如果因为杂念无法进入情绪应该怎么办?
A:其实我们表演当中不是表演情绪。我们在表演,始终都在执行这个行动。
我觉得身为一个就是正常人,有杂念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这时候需要你跟自己进行一个对话,就是我的杂念来源于什么?是来源于“别人是不是会看我不好的地方?”或者“我今天必须演好,我在排练厅的时候演的特别好,今天我必须也要跟那天演的一样”。你要首先知道自己的杂念来来源于什么。那如果你是有上面说的这种杂念,我可以说,演员不是说站到舞台上让观众看“我有多好,我有多优秀”,而是“我把一个故事呈现给你,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Q2:如何与角色之间有一个进出的入口,怎么进入,怎么出来?
A: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一上来就说“我要怎么样进入这个角色”,我觉得会有一点不是很恰当。拿到一个剧本也好,或者拿到一个小小的故事也好,我的这个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一开始我其实是不知道的。怎么才能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是在故事当中,在故事的每一次的事件中,我慢慢知道……“我原来是这样一个恶人”,或者“哎呀,他有性格的这一面、那一面”。因为人物的性格不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人是有多面性的嘛。
当他面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的时候,他会有不同的性格。如果我理解的不是很有偏差的话,我觉得你说的这个角色的入口,可能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角色理解,比如“他是一个富二代,所以我在演的时候就要那样,或者那样”。所谓的进入角色,我觉得需要在戏剧的事件当中去找到角色的态度,角色的逻辑,角色的思维方式,慢慢你就会从中组成这个人物的雏形,慢慢再去勾勒。

在短短2个小时的直播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三位嘉宾对于戏剧的热爱。对于专业演员杨景然老师,戏剧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两位高校剧社的学生演员,戏剧是即便不能成为职业也愿意为之付出青春时光的执念。
感谢杨景然老师与两位学生代表的分享。打开“交流”之窗,或许只是戏剧魅力的一个方面,在未来,“云创培”将会通过更多不同的主题活动,将戏剧的多重魅力在线上传递给大家。欢迎持续关注!
| 猜你喜欢 |
关于「无界剧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来,回剧场看戏!
舞台剧《觉醒年代》排练进行时
《无人生还》全国巡演开启,我们剧场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