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起看
线上展览
“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
(第三期)
木石精神
展览介绍
INTRO

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联合主办的“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以下简称“木石精神展”),于2021年10月1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此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可谓意义重大。
赖少其先生是著名书画大家,也是坚定的革命者,他曾为民族解放、祖国发展和党的文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木石精神展” 带来详实的文献史料和赖老各时期艺术真迹,从时代、艺术、作品等多个方面,回顾赖少其先生的一生,展览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观展热潮。
“艺起同行”将通过三期内容
在线上完整呈现“木石精神展”
带领大家走进赖少其波澜壮阔的人生
本期“木石精神展”带来
第三板块:新中国后
木石精神
赖少其生平
第三板块
新中国后
木石精神—赖少其文献艺术展
1949年之后,赖少其先后担任南京、上海、安徽文艺界主要领导,执行党的文艺政策,保护和团结艺术界人士,创建各地文化艺术机构,坚持马列理论学习,尊重和学习传统,创建“新徽派版画”。
晚年定居广州,进行“丙寅变至法”,取得新突破。他还向国家捐献大批作品,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木石精神
名家导赏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导赏
#01 单元
南京工作

1949年冬,赖少其(左2)、曾菲(左1)在南京与老领导、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老战友钟期光(右3)、徐平羽、沈亚威、沈西蒙、郑山尊、张崇文、任干、林琳、平波、苏明、徐真等合影
1949年10月,赖少其在南京担任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同时被聘为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1月,南京市召开第一次文代会,赖少其等4人被选为副主席。
1950年,赖少其转业后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随后兼任市文联主席,他组织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4月,赖少其的报告文学《文代归来》出版,反映了党的文化工作;秋,他编写话剧《庄严与丑恶》,公演反响强烈,对观众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


左:赖少其所著《文代归来》封面
右:《文代归来》扉页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国绘画遭排斥,赖少其得知南京大学教授傅抱石的处境后,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动员学生听课,还安排他担任市文联常委兼美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代初,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设宴招待陈毅时,赖少其邀请傅抱石等人赴宴并与刘伯承、陈毅坐首席,自己坐第二席,傅抱石被赖少其的尊重、真诚和人格所感动。


左:1950年,赖少其任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图),后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并被聘为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教授
右:1950年,赖少其和夫人曾菲在南京
#02 单元
安徽贡献

1979年,赖少其(前排左4)参加第四次文代会期间与老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合影
1959—1985年,赖少其长期在安徽担任文化艺术界主要领导,他创建省文联、省美协、省书协等多个文艺机构和团体;创办《安徽文学》《清明》等专业刊物;尊重和学习传统,挖掘古代徽派版画等民族遗产精华,大力宣传铁画、砖雕、挑花、黄梅戏等非遗文化;培养年轻艺术家,组织版画创作,弘扬徽派传统文化。

铁画《迎客松》

1979年 赖少其向他人介绍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所用的沙发
1959年和1979年,赖少其曾两次负责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作;在国内外开展文化交流,编著出版书籍,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向国家无偿捐献作品。
赖少其承前启后地开拓了徽派艺术新时代,成为安徽书画艺术的卓越代表和旗手,为安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1:赖少其 临梅清《黄山汤泉图》 1982年
图2:赖少其 临垢道人《山村泊渔船》 1964年
图3:赖少其 临龚半千《千岩竞秀图》 1982年
赖少其注重“师古人兼师造化”,反复临习新安画派渐江、程邃、戴本老以及唐寅、梅清、龚贤等大家名作数十件。1960年代以后,他创作了大批反映黄山风光的作品。
赖少其行书师法“二王”,流走自然、劲健飘逸;兼学郑板桥、邓石如、尹秉绶及金农,晚年临练《石门颂》好大王碑》,深入汉隶和魏碑传统,尤其对金农漆书最为倾心,反复研习,独具特色。

临金农《销寒集序》
赖少其篆刻师承皖派程邃和邓石如、浙派吴昌硕等,擅长以书入印,其篆刻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初和70年代,自订有《无逸室印存》印谱。他对邓石如有深入研究,曾撰文《邓石如研究》《论邓石如》等。
赖少其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政治学习外,还注重革命理论的研究,尤其难得的是他在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时,认真作了大量笔记和注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图1:《黄山后海》 套色木刻 赖少其、张弘、师松龄合作
图2:《节日的农村》 赖少其、张弘、师松龄
图3:《旭日东升》 赖少其、张弘、陶天月、周芜、师松龄
图4:《黄山宾馆》 郑震、周芜、宇夫、陶天月
#03 单元
晚年创作
图1:《孤云与归鸟 》赖少其 1986年
图2:《游鱼可数》 赖少其 1986年
图3:《紫冠花与螺璇草》赖少其 1986年
图4:《临陈老莲花卉·竹兰蝶》赖少其 1987年
1986年,赖少其七十归故里定居广州,进行“丙寅变法”,结合国画技法,大胆混用西画印象色彩,作品丰润淋漓,创作了大批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化和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精品。


左:1989年,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精英》录像片
右:《中国画精英》(录像带)简介
1989年,赖少其编著、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画精英》录像片,介绍东晋至清末历代著名画家代表作及艺术特色。此片之后荣获“优秀风光、文献片奖”。

2000年,赖少其在病中写字
赖少其八十岁后,失去说话和生活自理能力,以极大的毅力在病榻上坚持创作了近百幅色彩热烈、造型抽象的山水和花鸟作品,为中国画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获得美术界广泛而又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图1:《向日葵》 赖少其 1996年
图2:《花篮》赖少其 1994年
图3:《绿荫》赖少其 1996年
图4:《松涛图》赖少其 1996年
#04 单元
交流与贡献


左:1979年,赖少其代表中国美协赴南斯拉夫文化访问
右:日本书道教育学会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招待会上,赖少其致辞
1980年起,赖少其先后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州、湖南、福建、北京、天津、香港、澳门、台湾、泰国、日本、美国等地办展20余场,1960年起,先后赴保加利亚、苏联、南斯拉夫、法国进行文化交流和写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艺术。

《访前苏联、保加利亚速写·美术馆》赖少其
1965年,赖少其向安徽省博物馆捐赠文徵明等七件书画文物。他先后应邀为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安徽、福建、香港等多地政府单位、专业机构、国有企业、残疾人团体等无偿创作大幅作品70余件,为国家留下大批珍贵文化遗产。


左:赖少其同志捐赠明文征明山水中堂字画等七件感谢信
右:赖少其同志捐赠明文征明山水中堂字画等七件收据


左:赖少其同志捐赠明文征明山水中堂字画等七件证书封面
右:赖少其同志捐赠明文征明山水中堂字画等七件证书(安徽省博物馆)
1990年代初,赖少其提议建立新型广州美术馆(即现广州艺术博物院)及包括“赖少其艺术馆”的一家名人馆,他带头向国家捐献275件艺术精品,体现了共产党员献身理想的博大胸怀和艺术大家的崇高风范。
赖少其夫人曾菲女士继承赖少其遗志,向合肥市政府捐赠赖少其300件书画珍品。为此,合肥市投资新建了赖少其艺术馆,于2005年12月22日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开馆仪式

赖少其夫人a曾菲女士(左4)参加赖少其艺术馆奠基仪式新闻发布会

广州赖少其艺术馆内景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外景
木石精神

20世纪80年代 赖少其在广州写生
2000年11月28日,赖少其先生于广州逝世,走完了他坚韧而丰沛的一生,用笔耕不辍的艺术创作于日日夜夜的奉献诠释了“木石精神”的意义。
赖少其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大家,他有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经历。他集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在革命生涯中,在社会活动中,他一直表现出坚持真理、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的高贵品格;在艺术领域,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书法、绘画、诗文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创造的丰硕艺术成果,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宝库中的珍藏。
“木石精神展”至此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能 从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经历中汲取养分,有所启发。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回顾往期木石精神展


温 馨 提 示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从采样时间起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
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的观众将谢绝入馆。
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请通过同行亲属展示“亲属随申码”。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