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公寓》是艺术家王友身于2016年在北京建国门外的 外交公寓12号空间 的一次个展。他通过尝试不同快递公司等物流方式,寄送自己30余年来拍摄和收藏的一系列实物、照片、视频和文件等材料,并将每日寄送到的作品材料和相关快递单据或散落或重新布置于空间中,并将 外交公寓12号 这一“展览空间”还原回本身的“公寓空间”。
有别于其他展览,《外交公寓》在展期内并不是保持着固定的展陈,而是从布展到展览结束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展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空间性也不止于“家”与“家”的置换——通过物流和物联网的每一个环节,作品在不同系统和空间中被不断检测和展示,同样也在拓宽展览作品的空间边界。展览在颇具流动性的这一过程中讨论和展示了私人物品与物流系统的交换模式,以及特殊场域被赋予的意义。
今天我们向大家分享艺术家王友身2016年个展“外交公寓”的纪录片。
👀 北京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王友身,外交公寓,1985-2016,视频、箱子、快递盒、画册,尺寸可变,北京中间美术馆,文化符码——王友身的旅程(2022.3.26-8.7)
📹 纪录片先览&补充信息

艺术家王友身来往外交公寓时总会路过这个国际邮局,也是在1980、1990年代时国内对外沟通交流的唯一出口。
以对外交流为己任的外交公寓;国际邮局的历史和社会语境30年以来的变化;快递作为如今个人对个人之间最普遍无门槛的物流模式——特定场所的固定语境和人与其间的关系将展览的方法论带出。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始建于1971年,是新中国第一片独享外交待遇,为各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各新闻机构及其人员提供办公、住宅用房的国际化社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于这里独有的国际资讯传播,外交公寓成为了中国早期当代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祥地。





有关《外交公寓》
艺术家王友身自述:
作品《外交公寓》是用“艺术”、“物联网”链接和激活“外交”、“公寓”这些特殊系统和空间的过程展示计划。
在每日不间断地“快递”时,作品会在不同系统和空间中被不断检测和展示。
在这些特殊情境和系统中,我们有没有任性的自主空间?















“快递80天后记”
自8月16日至11月3日,在80天里我先后在单位(北京青年报社)、家、工作室使用了邮政EMS、增益速递、顺丰速运、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全峰快递、百世快递、天天快递、德邦快递、宅急送、如风达、快捷快递等16家快递和物流公司分别给“外交公寓”的彭晓阳、彭晓洋、彭小阳、彭小羊、朋小羊、蓬小洋、烹小羊、捧小羊、碰小羊、棚小羊等快递了85单上百件的“物品”。至此,我的《外交公寓》80天“物流计划”结束。展出后我的所有“物品”,一并由展方派运给我收存。
王友身
2016年11月3日
编辑:蒋永真
正在展出 What's 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