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记不清是我第几次踏上肇兴侗寨了。也说不请楚是为什么,每当踏上这旅程,心中便会有种种异样的感觉。兴奋、激动、盼望,对民族民俗文化的记录传承和弘扬。


   应邀参加中国黎平侗族鼓楼文化节和几个“摄鬼”一起来到肇兴采风。这是全国最大的侗寨,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


   来到侗寨,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鼓楼、花桥、戏楼、干栏木房,花街石板路……是的,虽然我是无数次进侗寨,但始终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记忆。


    当我们登上寨边一小山坡顶时,暖洋洋的阳光照射在那高高鼓楼和青色的瓦檐上,我随即拿出“长枪短炮”一阵记录,得到了我进肇兴最好的一个画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客人”、“赛芦笙”等民族文化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酒歌、情歌、山歌、牛腿琴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族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在芦笙、芒筒的比赛中,以哪队的芦笙声音最洪亮、最整齐为优胜。由多数村寨有经验的老人们评议出来的优胜者们,主寨即给予挂红,鸣放鞭炮以示祝贺。这时主寨的姑娘们,挑着一担担的甜酒和米饭,对所有外寨前来参加芦笙比赛的芦笙手递送甜酒泡饭。


    参加“抬官人”这项活动多是中青年。“官人”由寨上一青年所扮:身穿官家八团花礼服,乘一滑杆,由四人打扮成轿夫抬着来鼓楼歌坪。“官人”每经一处,便有“良民百姓”吹芦笙、鸣铁炮迎接。最有趣的莫过于“官人”后面那群“随队者”的表演。他们模拟古代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动作,如挖地、赶牛、捉鱼、用竹子夹吃生鱼和吹芦笙、跳舞等。他们面目打扮得人怪皆非,有的像猿猴,有的似鬼怪,衣服穿得好丑不一,有的像古人,有的像今人,那丑态百出滑稽可笑的动作,使在场的千百观众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捧腹大笑。


     肇兴侗寨的民族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十五、社节、清明节、鸟米节、插秧节、六月六、新米节、八月十五芦笙节等。这里的民族建筑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是侗族风情旅游的圣地。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陈志军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世世代代居住在崇山峻岭和茫茫林海之中的侗族村寨---肇兴侗零。202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丢掉贫困帽子的肇兴侗寨,正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便捷的交通资源,提升乡村振兴。202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千年侗寨 醉美肇兴。202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鼓楼不仅在侗族人民心且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也吸引着来自四方八方的游客。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保留了很多民族的原生态图景。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族木构建筑主要依靠“言传身教”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侗寨建筑有三宝,鼓搂、戏台和花桥(风雨桥)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风雨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老人们闲时休息乘凉。201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位于肇兴侗寨半山上的堂安侗寨也另有一翻景色。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一般来说,鼓楼正对面都会建有戏台,侗族大歌和侗戏就成为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重要方式。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如今侗族人的生活把家里多余的食物也拿出来换钱。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侗族家人的三胎生活。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河水绕着寨子。出门须过小桥。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不难看出而今的侗家人精神面貌换一新。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做家务活的农妇 2020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侗家人从不短斤少两。2021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去看医生。2009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侗族“抬官人”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1998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每到侗年,来自四面八方的侗族同胞,以村为单位,组成芦笙队吹奏芦笙,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1998年摄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肇兴侗寨是侗族祖先们最先建造的居住群,全寨有五个鼓搂群,分别是仁义礼智信鼓楼和风雨桥。2020年摄


图/文   陈志军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纪实摄影师

贵州省职工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注:本文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侗乡鼓楼第一寨 /陈志军 作品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