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 划 后 记 /
摇摆、奔跑;
触碰、抚摸;
嗅闻、呼吸。
你与我之间,与各个游走所至的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在不断立起的屏障中偶尔被从缝隙里照进的光所吸引,还是在敞开的灵动中偶尔碰壁?
以流动的双层巴士空间作为载体,连接四个不同的地点:坪山美术馆、雕塑创意园、大万世居、金龟自然步道。从理性策划的层面,这四个地点是从人类最高的创造力、劳动力场域再到近古的居住环境,最后回归自然,从最快速的生活节奏逐渐回归原始的缓慢生态。但作为策划者,我更关注的是这20余位陌生人是如何在共同的流动体验中互动的。
巴士作为一种以移动为目的的交通工具,把人们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置身其中的乘客基本是静止的。身体被限制在座位上,大体只剩视觉和听觉产生互动,这时候如何连接彼此?我给出较为保险的策略是:音乐和语音。在前往每个站点前,用不同节奏和氛围的音乐来激发共同的情绪基调,用声音描述引导同频的状态。
在车上是各自独立的感受,在车下则建立连接。从签到环节开始,在每一位参与者之间拉起一条最浅的丝线,了解每一个个体的昵称、说话方式、情绪状态。而后,在空旷中围起圈、拉着手、快速跑。有人眼神里带着迷茫和疑惑,渴望指令;有人读出他人的渴望成为指令发起者,在短暂的混乱与亲近中升起心跳。身体是那么奇妙,ta不一定跟着头脑走。
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缝隙里布满青苔,低矮的屋檐下传来燕子的低鸣,雨水滴落在地板上发出声响。在短暂离开视觉的一片漆黑中,双手搭着前一个人的肩膀,肩膀上有另一双手带来的重量,不确定中带着温暖和踏实,共同摸索、倾听、感受。在集体搀扶的外围,同时有着游离的观察者,拒绝进入群体叙事里的角色,希望保持一份自我的清醒。
感受在转为语言或画面之前是模糊的,更是自我的、即时的。 创作和分享都是对感受的强化,通过文字、图画或是语言,把感性的、唯我所有的内在感知转译出来,让他者能感受到,无论这种感受是同感还是误读,都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分享。或许因为是集体共同体验后的创作,因共鸣而生发的互动更加自然。一声轻轻的“啊”,不是感叹画面有多美,而是在说,原来如此。
文/关关(活动共创者、流空间主理人)
/ 更 多 现 场 记 录 /
快速漫游: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
中速漫游:大万世居
慢速漫游:金龟自然教育步道
创作及分享:金龟自然书房
/ 参 与 者 说 /
今天感受到在自然中很舒服,而且活动给了大家相当程度的自由度,让我们有时间探索更多。一起参加活动的伙伴人数不多,这个小小的氛围也很舒服。
-
这次旅程的体验有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有新的也有旧的,希望在旅程结束后,大家都能通往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在刚才的溯溪体验中,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在城市里很难看到的鸟类——缝叶莺和长尾蓝鹊,还有很多平时我们较少关注到的植物,比如蕨类、滴水观音等等。换一种角度和环境去观察,便能发现许多细节的美。
-
每一次来坪山美术馆,都能随心所欲地放空自己,在自然与艺术之美中找回生活。
-
人们交互时,个体的满足与集体的满足在今天的体验活动中找到了平衡,我画黄色的远山,是因为通过外在的感官,久违地,我想期待自己向前看,去瞻望,而不是忙于回首,与自己对抗。今天的远山是一种治愈,是一种炽热,感谢!
统筹策划|卢杨丽
策划执行|流空间 许栩 马嘉慧
摄影|深圳北山文化有限公司
编辑|马嘉慧
审校|刘晓都 李耀
正在展出
温馨提示
根据坪山区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入馆参观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健康码及行程卡。敬请大家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错峰参观、分时预约、间隔游览。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 坪山美术馆采取限流开放,实行预约进馆制(可线上或现场扫码预约);
● 线上预约路径:关注坪山美术馆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预约观展”并填写参观信息;
● 现场扫码进馆:在美术馆入口处扫码登记、出示健康码并经测温正常后入馆参观;
● 预约限额、开放时段等信息以预约系统为准;
● 系统提前三天开放预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