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剧场:无法相见的日子里,
时刻为相见做精心准备
“距离鼓楼西剧场上一次迎接观众,已经过去66天。这段时间里,我们曾满怀期待的开票,也曾多次抱歉地通知各位观众演出取消……”经过一次次的演出延期或取消,6月30日,鼓楼西剧场8周年“独角Show”演出季的首部作品《一只猿的报告》终于上演,这座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对外演出的民营小剧场也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观众。
即使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剧场也并未沉寂,在每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三部只有一位主演的“独角戏”应运而生。李腾飞主演的《一只猿的报告》、郭笑主演的《象棋的故事》、何雨繁主演的《吉他男》,三位身怀绝技的优秀演员,每天都在精打细磨各自的新作品。“无常的世事,总是在不停磨练人的心性,在无法相见的日子里,我们唯一在做的,就是准备相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独角戏演出季的首部作品《一只猿的报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不仅在豆瓣赢得9.2高分,而且荣登大麦演出榜北京话剧热销榜榜首。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一直没有停止创作和产出的剧场来说,观众们的厚爱与好评,就是最大的肯定与回报。
同样勇敢和坚持的,还有刚刚开业的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面对着疫情给演出行业和建筑施工带来的各种影响,易立明团队毅然选择加紧工期,隆重开业,不仅让闲置十多年的“大华”焕然一新,成为了有着六个表演空间,十多个排练空间的新艺术中心,而且给了一群才华洋溢的青年艺术家新舞台,也给观众带来发人深省的新作品。6月30日,精心筹备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之一《柯诺克医生》作为开幕演出,既和比邻协和医院的环境相呼应,同时也折射出对当今医学、科技、经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思考。“我们要靠真正的艺术作品去跟市场交流,跟民众沟通,为人民服务,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院长易立明这样说道。

7月2日,曾上演过易立明导演众多作品的中间剧场总经理杨云也特意大老远赶来表示恭喜和祝贺,她说:“之前易老师一直依托中间剧场来创作,如今有了自己的阵地,两个剧院也因为相通的艺术定位和理念成为姐妹剧院遥相呼应,这对培养整个北京的戏剧氛围都是大好事。”杨云还透露,此次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开幕大戏,易立明特地为中间剧场的会员朋友提供了特惠票,回馈热爱艺术的老观众。
剧场和剧组对观众的情感,还表现在很多细节。6月28日在保利剧院上演的《弗兰肯斯坦》,特意为聋人观众精心准备了手语翻译场。伴随着演出,两位手语老师在现场微光下的投入表现,和台上演员们的表演一样感人,也将大爱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演员:为了台上珍贵时光,
台下所有付出都值得
7月1日深夜,刚刚在保利剧院舞台上演完《弗兰肯斯坦》中“人形生物”的演员闫楠,卸掉了演出前花了三个小时才扮好的“人形生物”妆容,回到家中;休息几个小时,他就又赶到保利剧院,在7月2日的下午场再登舞台,并且调换角色扮演“弗兰肯斯坦”。这部近期京城最为轰动的舞台新剧,从9场加到14场,闫楠和郑云龙、袁弘、王茂蕾三位主演分别搭档,在不同场次中扮演两个高难度角色。
对于他来说,这个过程辛苦又幸福。因为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戏剧领域的他,近期一直饱受排练和演出被疫情严重影响带来的种种折磨和痛苦。他主演的《狂人日记》演出计划不断被延期;另一部正在排练当中的《坏小孩》工作日程也被打乱;原本应该五月在上海首演的《弗兰肯斯坦》,最后改在6月22日在北京首演。“我们大家一起克服了不少困难,流了不少泪和汗,为了这份精彩,一切都是值得的。”终于登上舞台的闫楠露出欣慰的笑容。6月26日,曾经和他在舞台剧《如梦之梦》中有过愉快合作的李宇春也前来看戏并到后台探班,并且献上一首自己之前唱过的歌曲《作为怪物》表达内心的感动。

和闫楠同样对舞台饱含深情的还有《弗兰肯斯坦》中另外一位主演郑云龙。演出前,他坦言:“太久没有上舞台了,现在就算让我上台站一会儿,我都很期待。这个戏因为疫情的影响,前前后后拍了两年时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终于上演,真是来之不易,大家都非常非常珍惜。”6月27日,正好赶上郑云龙的生日,剧组用一段视频曝光了他为变身“人形生物”而接受三个小时化妆的全过程作为特别的礼物,让所有观众了解到演员台前幕后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独角戏《一只猿的报告》演员李腾飞为扮演一只叫做“红彼得”的猿,则不仅在造型和形体上下功夫,还特意多次去动物园观察和感受大猩猩,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不刻各种模仿,终于达到形神兼似的状态,带来震撼人心的表演,让观众为之精彩的演绎深深折服。
观众:演出延期不舍得退票,
一定要等到重回剧场
“上半年我就买好票了,但是演出一再延期。不过我一直没舍得退票,一定要等到演出恢复的时候,再走进剧场看戏!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了!”7月2日,一位手持印着3月26日演出日期票走进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观看舞台剧《杂拌、折罗和沙拉》的观众,语气中充满着期待和兴奋。和她情况类似的观众有很多,走进旁边小剧场观看话剧《水流下来》演出的观众,也有不少观众拿着印有6月演出日期的票券。


“每一次延期,我们都跟剧组一起经历一次失落。但这样的好戏实在不想错过,而且也想用不退票表示自己对剧组的支持,希望他们在艰难困境中,知道有人一直在等待着他们,盼望着和他们重聚剧场。”观众们的态度,给经受无数考验和折磨的剧组以巨大的支持和信心。迎来全面复产复工的戏剧人也都纷纷表示,要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作品,回馈观众,回馈舞台。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作者:王润
图片:网络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