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沧浪幽迹8,布面丙烯,300×600cm,2015



王巖的诗与远方

读王巖近作有感

文|贾方舟


有人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漫长的冷静岁月中没有丢失纯净的感官,那么,他不是诗人就是艺术家。
——王巖


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为王巖写过一篇短评。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大钧先生说势象空间准备给他做一个展览,都是近几年的作品,要我去看看。

我去了。我看了。我暗自惊讶:一律的自然景色,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王巖。色彩缤纷,大气磅礴,充满生机。这些来自自然生命的张力真的惊艳了我。感觉多少年来王巖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过的释放,感觉每一幅画都是艺术家在一种心灵陶醉的状态中完成。如《无题1》、《沧浪幽迹》之7、8、9,《悠想清沂》之4、5、10、13等,每一幅都让我眼中一亮。特别是回到家再看2006年出版的一本《王巖油画作品》集,当时在现场的那种感觉更加强烈。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沧浪幽迹9,布面丙烯,240×570cm,2015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无题1,布面丙烯,80×120cm,2021


这本画集收入王巖从1989-2006十几年的作品。从《在黄昏中寻求平衡的男孩》这件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获银奖的成名作,以及之后画的一些列作品如《在路上》系列、《坠落的精灵》系列、《死鸟系列》、《记忆的碎片》系列等等,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多是迷茫困惑、无奈无助,看不到一点生机。尘埃、断墙、黄昏、浊城、废墟、死亡、失忆、禽殇、海殇......这些不断出现的意象,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画中的人物也总是或呆滞、或木讷,为不解的精神所困;直线构成的城市建筑,如密集错落的水泥盒子,不见一点人间烟火气息,仿佛是被废弃的历史遗迹,一派荒芜死寂之景象。甚至可以说,从他的成名作始,他的作品基调已经被锁定在无望、茫然的“寻求”之中。如那个失去平衡的男孩,就从来没有过欢快的情绪。仿佛这就是“现代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灵魂状态”,仿佛这些被都市化的现代人总有一种不可排解的孤独之情。而孤独像一个被深深困扰的幽灵,将密集的都市人群逐个分离,即便他们生活在一起,也无法派遣孤独的侵袭。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布面油画,175×162cm,1989


至此可以说,王巖所关注的不是这个时代的外在变化,而是这种外在变化在人的内心世界所引发出的精神问题。正是画家对人的这种“精神问题”的敏感,才使他对“现代文明非人性”的一面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也使这些作品具有了一种不可取代的当代价值。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在路上No.2,布面油画,160×170cm,1996


而作为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不难在精神分析学家的著作中找到说明:“人是一种压抑自己的动物,是一种创造出文化或社会来压抑自己的动物——而压抑又引起了普遍的人类神经症——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人优越于其他动物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患神经症,而他这种能够患神经症的能力,只不过是他能够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另一种说辞而已”(诺尔曼·布朗)。这恰好又应验了尼采给“人”下的定义:“人是一种疾病”。在尼采来看:“世界作为疯人院已经太久太久了”。一位华裔德国学者把现代人产生这种神经症状的原因归纳为人的“三重疏离”: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上帝的疏离。这“三重疏离”使现代人处于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这种“可怕的疏离”所带来的恐惧和绝望,成为海德格尔、萨特、亚斯贝尔斯的研究课题,也成为心理医生难以对付的病症。只因为被都市化的现代人生活在自己“产品”的包围之中,越来越远离自然。都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隔膜。而与上帝的疏离,更使现代人失去了精神的避难之所。尼采为此痛苦万分,他在宣告“上帝死了”的同时,也指出了其“死因”:是“我们杀了上帝,我们是他的谋杀者”。这“死因”多么令人胆战心惊!他还暗喻上帝死后人所遭遇到的精神困境:“太阳已经被消灭了,夜已降临,天愈来愈黑,我们在无尽的虚无中犯错。地球松脱了太阳,我们被剥除了所有坚固的支撑,我们前仆后跌,步履踉跄”。这位极度敏感的哲人也许将现代人的精神问题过分地夸大了,但问题的存在却无疑是一个事实。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坠落的精灵No.8,布面油画,240×190cm,2006


显然,王巖的艺术正是在表达他对人的精神问题的思考。而在赫伯特·里德看来,这甚至应该是所有艺术都应有的一种品质。他说:“所有的艺术范畴,不论是理想主义的或是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或是构成主义的,都必须满足一个简单的考验:它们必须能够成为持久沉思的对象,否则便不成为艺术”。一件作品能够引起观者持久的沉思,就必然会导向哲学,导向对人的精神问题的关注,导向对生存的终极关怀。

王巖在《灵魂的行走》一文中所表达的生存感觉正好映证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他说他总觉得自己像一个“旅人”,有一种总是“在路上”的无家可归的漂泊感,以及对都市这个“现代人的集体宿营地”的陌生感和异己感:“我只是在许多年以前出了趟远门的旅人,只是在这座城里逗留了许久,还没有最后离去罢了”。这种如浪子、如过客的漂泊心态,让总感觉是逗留在都市中的他缺少一种归属感。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左右滑动查看

死鸟系列,布面丙烯,100×100cm,2004


但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他表达的完全是另外一种心境。当他面对自然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敞开了心扉,进入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心灵状态。诗人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种绝望的判断让他走上了绝路。但在王巖,远方是诗,是烂漫的山花,是生命气息扑面而来的飞瀑流泉,是自由生长的草木野卉,是他多年来不曾使用过绚色艳彩,是过客、旅人可以止步的地方,是漂泊的灵魂可以安歇的所在。那颗长期以来疏离于自然的心在他的自由挥洒中变得光华灿烂。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记忆的碎片NO.2,布面丙烯,240×190cm,2006

王巖近年回归自然的这一系列作品,在他的艺术历程中是一个重大转折。这种转折主要显现在心境的豁然开朗,而这种开朗的心境又是通过他跳跃的色彩、横涂竖抹的笔触以及富有生命感的画面结构呈现出来。他过去在艺术本体意义上的长期修炼全部派上用场,他在自由挥洒中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对色彩的运用,对秩序感的把握,对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无不显现出他技艺的高超。他一以贯之的直线趣味在这样纷繁复杂的自然场景中依然起着毋容置疑的“制衡”作用。王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没有把自然作为客体去描绘,自然只是作为一种意象或符号,在近于抽象的画面中显现为一种活泼跃动的生命气息,从而映照出他开朗的心境。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悠想清沂10,布面丙烯,240×380cm,2017


王巖再往下走会如何?如果不出所料,作为一个画家的终极归宿就是进入一种更加纯粹的状态,就是不再以表达什么为目的,而表达本身就是目的。这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语言本身,就是形式本身,以及绘画本身。绘画一旦放弃对客体、对主体的观照,绘画就在本体意义上获得自我完成。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悠想清沂13,布面丙烯,80×120cm,2017


早在上世纪初,梁启超就从“治学动机”这一心理层面指出我国学术“粗率浅薄”的病因在于“不以学术为目的而以为手段”,从而提出“为学问而学问,断不以学问供学问以外之手段”,“故其性耿介,其志专一,虽若不周于世用,然每一时代文化之进展,必赖有此等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2022年3月6日于京北槐园



编辑|张雨婷

制图|段建辉

势象艺术中心2022年7月14日




关于作者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贾方舟

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曾三次参加全国美展,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研究,1988—2001年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9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

关于艺术家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

1956年 生于辽宁鞍山
1977年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2年 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览信息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看得见的散步


展览时间:2022.7.16-2022.9.15

展览地点:势象艺术中心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吉里国际艺术区E2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点击上图跳转至势象书店微店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北京势象空间、势象艺术中心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当代画廊。是一家汇集画廊、学术研究、艺术品收藏、艺术品资产管理为一体的艺术中心。由李大钧创办,以中国现代主义和百年新绘画为主线和基石,设有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部、当代艺术部、艺术品资产管理部,代理推广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并与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进行良好合作,呈现各时期先锋艺术家的状态和作品,奉行"兼容并包、以艺传道",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系统重要的独立艺术机构。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王巖的诗与远方——读王巖近作有感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