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兰若寺宋墓出土仿木斗栱构件共有三种材等,本文主要介绍最具代表性的40毫米材高构件的复原成果。研究表明,兰若寺仿木斗栱的设计应主要参考了《营造法式》,兼容部分地方形制,并基于材料特性做了灵活处理。该成果对于研究南宋建筑史,填补南宋官式建筑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一  考古发掘概述




>>>>

(一) 遗址发掘


兰若寺宋代墓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东部山谷。墓向北偏西37°,含三级渐升台地,地表建筑遗迹众多,沿中轴线自低到高依次为神道、门殿、东西配殿、享殿、拜台、墓室,两侧有小型院落、陶窑。墓园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瓷片和建筑构件〔图一〕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一   墓园平面图


墓室位于墓园最高处,盗扰严重。墓室为双室石藏子,其上填土,至地表平铺一层方砖,一层乱石,范围方形,无隆起封土。乱石外围铺路,四角有阙楼残基,阙间由墙体连接。石藏子正前方有须弥座、蓄水池、坊门残基等遗迹。墓室内出土了铜镜、漆皮、铁券、陶俑残块、墓志碎片等少量随葬品〔图二〕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    墓室平面图


遗址地层仅二层,除墓室外扰动较少。未发现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信息,但根据墓园建制、出土瓷片等,推测该墓为南宋中后期高等级墓葬,且墓主具有皇家身份。


>>>>

(二) 构件发掘


兰若寺建筑构件集中出土于墓室地表的阙楼和围墙四周,数量巨大,均为陶制,出土时破碎严重。少量出土于拜台和大殿后部,推测是人为丢弃,或被山洪冲下山坡。总体而言,出土构件分布较为集中,年代单纯,扰动较少〔图三〕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    仿木构件埋藏情况


发掘现场对建筑构件予以全部提取,按实际所在探方进行编号、装箱,存入库房后予以清洗、登记,部分散件和仍咬合在一起的构件不清洗,留作标本。最终清理出土构件共计236箱,20000余残块。


经过整理,此批建筑构件种类包括仿木构斗栱、柱、格子门等,以及大量屋顶瓦件,推测可拼成一完整建筑。斗栱构件包含栱、昂、斗、耍头等几大类,构件上普遍存在卯口,表面无彩绘、无文字,可知原斗栱是由各单体构件组合而成。


二  研究背景与方法




仿木建筑构件常见于浙江宋代墓葬,但目前缺少专门研究,仅知用于地表阙楼。王一臻曾对兰若寺仿木建筑构件进行过初步复原,提出了阙楼整体复原方案,但随着整理工作不断推进,其成果可作进一步更新〔图四〕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    两种阙楼复原方案


对兰若寺仿木建筑构件进行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科学、完整地复原阙楼。方法上强调建筑考古积极、动态地介入田野考古工作,工作程序上室内整理与复原研究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兰若寺仿木构件的复原,依据主要有四:考古发掘信息、《营造法式》、江南宋元时期为主的木构和仿木构建筑遗存、构件自身的形制规律。四者中,考古发掘信息是复原的首要基础;结合构件种类、形制以及墓葬年代、等级判断,《营造法式》应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而相近时空框架内的建筑遗存可作为重要的实物参考;在构件表面无文字的前提下,构件自身的加工规律,可验证各复原假设,并发挥提示作用。


在所有出土构件中,斗栱构件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细部加工做法也最为复杂,是目前整理工作的核心。考虑到原物脆弱、残破,并存在锈蚀、形变,因此整理过程中还采用了辅助技术手段。例如构件精细测绘,利用AutoCAD、Rhino等计算机制图、建模软件进行虚拟复原等,并制作木材、石膏和3D打印模型,以真实尺度校验虚拟复原〔图五〕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   3D打印1:4斗栱构件


目前发现所有斗栱构件可划分为三个材等〔图六〕。按栱的截面尺度,分别约为40毫米×25毫米,65毫米×40毫米,80毫米×40毫米。其中40毫米材高构件数量最大,构件种类最多,远远超过其他两种材等构件。限于篇幅,本文选取40毫米材等斗栱构件作为主要介绍对象。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   三种材等


三  斗栱构件复原




>>>>

(一)考古信息提炼


兰若寺遗址仿木斗栱构件出土时大多散乱破碎,且表面无文字,欲将其复原需先从考古信息中提炼基点。


1. 栌斗、横栱组合


发掘过程中保留的咬合构件,显示了构件原本的组合关系。标本M1T1906②:719〔图七〕为一斗两双头栱组合(简称组合1)。斗平面方形,十字口,四耳,有斗䫜,两双头栱材高均为40毫米,因此该斗与栱应属同材等构件。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七    斗栱组合标本


该斗体积较大,总高17分°,耳、平、欹高度比接近2:1:2,底面各边内收4分°,斗口宽10分°,斗䫜明显,整体接近于《营造法式》中的“栌斗”[表一]。随着整理深入,确定该斗为同材等斗类构件最大者,故为栌斗无疑。


表一  栌斗尺度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据《营造法式》,栌斗口内,若斗口跳则为华栱令栱相交,否则为华栱与泥道栱相交。比较两双头栱(简称G1、G2),二者尺寸相同,均为三栱瓣,开口一上一下相咬合,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栱眼。


栱眼形制有二,一为垂直压入栱身的隐刻栱眼,一为弧形的琴面栱眼[表二]。《营造法式》对栱眼形制无规定,原书所载图样,泥道栱、华栱均为隐刻栱眼。实物遗存方面,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隐刻栱眼用于华栱,琴面栱眼用于横栱,类似做法还见于宁波横省石牌坊〔图八至图十一〕


表二   G1与G2形制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八   隐刻栱眼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九   琴面栱眼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   宁波保国寺大殿华栱隐刻栱眼和泥道栱琴面栱眼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一   宁波横省石牌坊华栱隐刻栱眼


基于以上信息和大量拼对试验,笔者发现,该材等构件中,隐刻栱眼为华栱专用,琴面栱眼为横栱专用,用法与保国寺北宋斗栱相似。另外,兰若寺栱眼分布具有指示看面的功能,如G1一个栱头两侧都有隐刻栱眼,指示两侧都可见,符合外檐出跳华栱的视觉效果,另一栱头无栱眼,说明里转斗栱不供观赏(详见下文分析);G2两栱眼异端同侧,意指无栱眼的一侧为背面,符合横栱的视觉效果。综上基本可以确定,组合1中斗为栌斗,G1为华栱,G2的确定需再作研究。


2. 令栱、卷云耍头组合


组合标本M1T1806②:179(简称组合2)为一横栱(简称G3)与一卷云头相咬合〔图十二〕,卷云头后尾残缺。图中器物编号与《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图录编号一致。G3长约64分°,四栱瓣,栱瓣折角处阴刻五道短竖痕〔图十三〕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二   出土标本组合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三   栱瓣刻痕


兰若寺栱类构件中栱瓣刻痕出现较少,值得特别关注。G3用刻痕特别示意五栱瓣,数量符合《营造法式》令栱形制。从仿木构件长度较实际木构偏短的一般规律来看,G3为令栱的可能性最大。卷云头《营造法式》无载,类似用法可见于宁波横省石牌坊〔图十四〕,用作耍头。综合判断,组合2为令栱与卷云耍头的组合。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四   宁波横省石牌坊卷云耍头


G3令栱的确定,从形制上排除了G2为令栱的可能,故G2当为泥道栱。相比《营造法式》,此令栱与泥道栱均缩短,但令栱仍然比泥道栱长约10分°,构件间的比例关系与《营造法式》相符。


>>>>

(二)栱


前述考古信息中提炼的形制规律,涉及斗、栱、耍头等构件,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推进,从而对各构件做更为细化的复原归位。40毫米材高构件中的栱类残块数量最大,也最富于变化,故作首先介绍。



1. 形制规律


经过总结,栱类构件存在以下主要形制规律。



(1)栱头:栱头前端截面均与栱身垂直。根据栱头个数可分为单头栱、双头栱两大类,单头栱全部用于转角铺作〔图十五,图十六〕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五   双头栱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六   单头栱


(2)抹斜面:单头栱中,有的末端做成45°抹斜面。此类单头栱均为转角铺作中含慢栱的列栱,且一般含正侧两个方向的对称型。抹斜面系由角缝构件截断所致,详见下文分析〔图十七,图十八〕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七    单头栱抹斜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八   抹斜面顶视图


(3)足材栱:只用于角华栱,其余全部为单材栱。


(4)栱眼:隐刻栱眼用于华栱,琴面栱眼用于横栱。有栱眼的一面表示的是外檐斗栱的外侧可见面。列栱交角处存在特殊用法,详见下文分析。


(5)栱瓣:大多数栱头只做三栱瓣,仅角华栱、令栱为四栱瓣。少数有栱瓣刻痕者,以刻痕指示的栱瓣数为准。


2. 柱头(补间)铺作用栱


基于考古信息中提炼出的泥道栱、令栱尺度,以及《营造法式》“慢栱>令栱>瓜子栱=泥道栱”的比例关系,可以分拣出其他横栱[表三]。总体而言,各横栱规律性明显,如长度均较《营造法式》缩短约10分°,泥道栱与瓜子栱虽长度相同,但开口方向不同。


表三  栱类构件关键形制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二跳华栱较为特殊。该完整构件(标本MIT1906:181)为双头栱,一栱头双隐刻栱眼,一栱头无栱眼,两头均为三栱瓣,无栱瓣刻痕,栱身双开口,均向下〔图十九〕。该构件还出土了组合标本MIT1404④:73,华栱头与一瓜子栱咬合〔图二十〕。若将该华栱安置于二跳位置,则另一开口可与泥道慢栱咬合,如此,则里转部分便严重缩短,仅比里转一跳栱头长10毫米,若依木构斗栱制作方法,该二跳华栱栱身若开三口则较为合理。类比已拼对出的完整五铺作双杪转角铺作,本文认为,此构件即为柱头铺作之二跳华栱,其里转系有意减省。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十九    二跳华栱正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   二跳华栱组合构件标本


3. 转角铺作用栱


(1)角华栱


角缝构件有其专门的制作规律,以角华栱为例,栱头为足材栱,四栱瓣,无栱瓣刻痕。栱头后接长板,长板前端有垂直、居中突起的棱,夹角为90°,置于角缝方向的列栱夹角内〔图二十一〕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一   一跳角华栱


一跳角华栱底部开口,可与角栌斗咬合;二跳角华栱底部无开口,后尾亦有长板,叠放在一跳角华栱之上〔图二十二〕,两跳后尾形成一道大的封闭立面,截断了第一跳以上的多道列栱和出跳构件的后尾,从而形成其他构件上的抹斜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二   二跳角华栱叠放关系


(2)列栱


①泥道栱与华栱出跳相列:该构件有组合标本出土。可知为双栱头,一头单隐刻栱眼,一头单琴面栱眼,两栱眼不同侧。栱身开一口,根据开口方向可分为向上、向下两型,咬合后,正侧方向华栱朝向角华栱的一侧无栱眼〔图二十三〕。栱眼符合华栱与瓜子栱相列的要求。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三   华栱与泥道栱出跳相列


②瓜子栱与小栱头出跳相列:双栱头,一头单琴面栱眼,普通瓜子栱做法;一头双栱眼(隐刻栱眼+小栱眼),三栱瓣附三刻痕,栱身双开口,根据小栱眼后开口方向可分为向上、向下两型,咬合后,小栱眼相向于、华栱眼相背于角缝构件。此双栱眼栱头出跳长度与华栱一致,完全咬合上层横栱,长于《营造法式》规定的小栱头长度〔图二十四〕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四    瓜子栱与小栱头相列


与瓜子栱相列之栱,《营造法式》记载了两种,若用于平坐则与华栱相列,否则与小栱头相列。笔者推测,兰若寺工匠在此处的做法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即,此相交出跳的栱头,尺度上是华栱,但在细节形制上按小栱头制作。如此,该列栱构件在五铺作单杪单下昂、双杪转角铺作都可使用,其上均施散斗承接耍头,小栱头、切几头在结构层面被完全减省,但此做法是否指示平坐斗栱,从总体复原成果来看,仍然存疑。


关于此做法的原因,可能是工匠出于实操层面的特殊处理。转角铺作结构复杂,工匠基于构件体积微小,并为简化构件交接节省工本,故选用了华栱头,但还是在华栱头的不可见侧刻了小栱眼,并做三栱瓣及三道刻痕,起强调作用。而此处的小栱头减省,与后世木构斗栱的发展趋势一致,或可视为其先导。


③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上述瓜子栱与小栱头的相列方式,直接导致了转角铺作中令栱、鸳鸯交手栱这一长构件的简化,而代之以三卯口直身双头栱构件,一头为令栱,一头为稍短之瓜子栱,相交出跳处上下开口可咬合〔图二十五〕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五    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


其他列栱中,凡含有慢栱的列栱均被角缝构件截断,形成对称的,有抹斜面的单头栱。根据组合层位的空缺关系,可快速确定形制。


(3)鸳鸯交手栱


该材等斗栱构件中发现有明确的鸳鸯交手栱,其余两材等中均无。交手位置用阴线刻出。目前共清点出鸳鸯交手栱10种,均较为残破,无法复位。推测用于转角铺作,且可能存在附角斗栱〔图二十六〕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六   鸳鸯交手栱


4. 阴角斗栱构件


单头栱构件中,有一对抹斜横栱较为特殊,其栱眼朝向角华栱,与常规转角铺作相反。通过拼对,发现其对应的斗栱组合为五铺作双杪阴角斗栱,即内转角铺作,该横栱为扶壁慢栱〔图二十七〕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七    阴角泥道慢栱


另外,此阴角斗栱用到了一种特殊的单头栱,后尾垂直截断,下端开一小口〔图二十八〕。通过拼对,此小口刚好与阴角斗栱中泥道栱头的散斗斗耳咬合,垂直截面抵于泥道慢栱栱身,从而得到了此斗栱的完整形象。该栱头按层位相当于一件缩小的华栱,因此使用了隐刻栱眼,并用栱瓣刻痕指示四栱瓣。根据阙楼平面,阴角斗栱应置于子阙与母阙相接处〔图二十九,图三十〕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八   阴角华栱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二十九   阴角斗栱复原示意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   阙楼平面示意图


>>>>

(三)昂


40毫米材等斗栱构件中含有大量昂头,分下昂、上昂两大类。下昂头均为琴面昂,昂面起棱,昂嘴扁五边形,昂头斜度17-27°不等,24°居多。上昂头为上昂、鞾楔合体构件。昂类构件复原参考《营造法式》,栱类构件中的形制规律在昂类构件中亦多适用。


1. 下昂


(1)柱头铺作下昂:整体修长,昂身倾斜向上,昂尾顶部取平,与木构下昂相似。根据昂身下皮开口数量,可分为两型。


A型:上皮二口,下皮一口〔图三十一〕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一   A型下昂


B型:上皮二口,下皮二口〔图三十二〕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二   B型下昂


A型用于五铺作单杪单下昂斗栱,昂头开口安置昂头交互斗,上皮第二口安置慢栱,下皮开口搭在华栱跳头的瓜子栱背上。B型用法有二,若用于五铺作单杪单下昂斗栱,则下皮增开之口可与开口的枋咬合;若用于六铺作单杪双下昂斗栱,则该口刚好搭于华栱跳头的慢栱之上。


(2)转角铺作下昂:该下昂亦整体倾斜,上下皮各二口;突出特征在于后尾有抹斜面, 一个位于昂尾,一个位于昂身下皮开口中。昂尾抹斜面嵌入角昂后尾宽板上皮预留的槽口中,另一个抹斜面贴在角昂后尾的宽板上。抹斜做法与栱一致,根据抹斜面方向,可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型〔图三十三〕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三   转角铺作下昂


(3)角昂:与角华栱类似,角昂的形制亦为昂头后接长板,昂头上下有竖直方向居中突起的棱〔图三十四,图三十五〕。根据有无附着华头子可分为二型,有华头子的置于一跳角华栱之上,无华头子者未得到完整复原,暂用法不明〔图三十六〕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四    附华头子角昂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五   角昂后背槽口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六   无华头子角昂


(4)闹昂


昂头与横栱相连,整个构件开二口。跟据昂头一端的开口方向可分为两型。昂头做法与前述各下昂相同。栱头有一个琴面栱眼,栱头长度稍长于瓜子栱,短于令栱、慢栱。两构件通过昂头处的上下开口可以咬合,根据拼对,该构件为转角铺作中瓜子栱与闹昂出跳相列〔图三十七〕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七    闹昂


(5)由昂


昂头后接薄长条,宽度等于材宽,厚度约合5.6分°,长条下部有垂直方向居中突起的棱。根据拼对,转角铺作两单材令栱相交出跳,跳头安置小斗承橑檐枋,栱身上皮与橑檐枋下皮之间空隙为一栔,刚好可以将此昂插入〔图三十八〕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八   由昂


2. 上昂


上昂与鞾楔合并为一个构件,由一道斜刻线区分。上昂普遍较为短促,与水平方向夹角约为50°;鞾楔居中鼓起一个较大圆瓣,圆瓣以上为双S曲线,居中出小尖,下部为单S曲线,无小尖。根据现有残件来看,与上昂相接的构件类型丰富,做法特殊,但因完整件较少,用法暂不明确〔图三十九〕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三十九   上昂鞾楔


3. 华头子


该材等构件中发现了华头子构件,双瓣,与《营造法式》形制一致。


用于柱头(补间)铺作:后尾水平伸出,无抹斜。开二口,前口向上,与瓜子栱咬合,后口向下,与泥道慢栱咬合〔图四十〕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    柱头(补间)铺作华头子


用于转角铺作:后尾有抹斜面。全部只有一个开口,与瓜子栱列栱咬合。根据抹斜面方向有对称的两亚型〔图四十一〕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一   转角铺作华头子


>>>>

(四)斗


40毫米材等构件中有大量斗类构件[表四],十字口、一字口、平盘斗皆备,全部有䫜,但斗口内均无隔口包耳,总体而言,据《营造法式》即可进行复原归位。


表四   斗类构件形制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表四],栌斗体型最大,但小于《营造法式》规定。角栌斗与普通栌斗相比,除了两只对角斗耳抹角以外,尺度上没有差别。


其余各小斗中,长、广值与《营造法式》规定基本一致,而总高及耳、平、欹高度比《营造法式》规定偏小,可能是因体积微小,难于精确控制〔图四十二〕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二   角栌斗与普通栌斗


骑缝交互斗。该小斗平面方形,四耳,《营造法式》未载。相同构件又见于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补间铺作。可知该小斗置于一跳华栱与泥道栱相交处〔图四十三,图四十四〕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三   方形四耳斗顶视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四   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山面及后檐补间铺作


昂头、栱头交互斗。此类小斗的斗身有一缺口:入深约9毫米,高度自斗平至斗底,宽度约27毫米,基本等于材宽,该缺口两侧各有一小斗耳。根据斗口可分为平盘斗、十字口、T字口。


经拼对发现此类带缺口的小斗中,十字口小斗为昂头交互斗,斗身缺口刚好与昂身的预留部分咬合,令栱与耍头相交坐于其上〔图四十五,图四十六〕。平盘斗用于足材栱头,斗身缺口刚好与足材栱的栔相咬合,缺口高度等于栔高〔图四十七〕。以此类推,T字口小斗也可置于昂头,实际成为一个一字口的斗,但目前与其斗口对应的构件形式尚难确定〔图四十八〕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五   昂头交互斗顶视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六   昂头交互斗缺口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七    缺口平盘斗顶视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八   T字口斗顶视


>>>>

(五)耍头


1. 蚂蚱头


头部做法与《营造法式》一致,后尾短促,向上倾斜,与下昂走向一致,开一口,向上,与令栱咬合。后尾抹斜面者,系用于转角铺作〔图四十九,图五十〕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四十九   柱头(补间)铺作耍头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   转角铺作耍头


2. 卷云头


用于柱头(补间)铺作:后尾水平后延,开双口,均向上。前端开口与令栱咬合,后一开口与慢栱咬合〔图五十一〕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一    柱头(补间)铺作耍头


用于转角铺作:后尾伸出有长短两亚型,均有抹斜面,均左右对称。短者置于闹翘之上,长者置于正侧方向二跳华栱之上。开口与前述三孔的列栱令栱咬合,抹斜面贴于二跳角华栱后尾的宽板之上〔图五十二,图五十三〕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二   转角铺作耍头(长)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三   转角铺作耍头(短)


四 铺作次序复原




目前已发现的完整斗栱构件共102种,其中已经明确知晓用途的构件有75种,占比73.5%。利用已知的75种构件,可以完整拼对出多种铺作次序形式。如下[表五]〔图五十四至图六十三〕


表五   铺作次序复原一览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四  六铺作单杪双下昂计心重栱斗栱  轴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四  六铺作单杪双下昂计心重栱斗栱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五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重栱斗栱  轴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五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重栱斗栱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六   五铺作双杪计心重栱斗栱  轴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六   五铺作双杪计心重栱斗栱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七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转角斗栱, 有闹昂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八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转角斗栱, 无闹昂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五十九   五铺作双杪转角斗栱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重栱造转角斗栱,无闹昂  前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重栱造转角斗栱,无闹昂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   五铺作单杪单下昂计心重栱造转角斗栱,无闹昂  顶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一   五铺作双杪阴角斗栱  轴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一   五铺作双杪阴角斗栱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一   五铺作双杪阴角斗栱  出跳单头栱示意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二   四铺作单杪斗栱  轴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二   四铺作单杪斗栱  侧视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三   四铺作单杪转角斗栱轴视


五 相关问题探讨




>>>>

(一) 与《营造法式》的形制比较


上述复原使用构件种类已达70%以上,铺作次序共计九种。就阙楼使用来说已十分丰富,而各类构件的庞大数量,也说明目前的复原成果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回顾整个复原过程,《营造法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体构件方面,复原初期面对大量散乱破碎的构件残块,《营造法式》作为构件拼对的指导框架,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营造法式》所载斗栱构件的种类及形制,在实物层面不断得到验证。小栱头、令栱栱瓣等做法,更体现了《营造法式》的约束作用。


铺作次序方面,计心重栱、令栱长于泥道栱、四铺作及以上扶壁用重栱、普遍使用耍头、形制为蚂蚱头与卷云头等做法,符合《营造法式》的主流形制,明显区别于江浙地区宋元建筑普遍流行的偷心造,无耍头等做法。蚂蚱头耍头的形制源头,更直接来自《营造法式》。而计心重栱与扶壁重栱的组合形式,在南方地区直至明代才相对普及[表六]


从构件的分析和复原来看,兰若寺斗栱形制与《营造法式》趋近度高,明显不同于相近时空范围内的其他建筑遗存,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本身即可能以《营造法式》为主要设计蓝本。少量《营造法式》未载构件及形制,系地方传统的渗入或基于仿木材料特性的调整。


表六   江南地区宋元纪年建筑形制对比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

(二)斗栱里转问题

40毫米材等仿木斗栱的外檐形象丰富,普遍较为完整,但里转斗栱却颇为减省。将各骑缝构件外檐、里转做法列举如[表七]


表七  斗栱里转做法一览表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据上表可知,木构建筑里转斗栱做法在兰若寺构件中几乎全部消失,各里转构件只有出跳构件的简单叠置,无任何横向构件,内外反差十分明显。再结合华头子、卷云耍头后尾的简易做法,以及转角铺作里转的整体性等诸多特征,可知兰若寺斗栱里转应系有意减省。


仿木斗栱减省或不做里转的做法并不罕见。山西稷山马村M3金代墓葬脱落斗栱,出跳栱的后尾垂直截断〔图六十四〕。北京故宫琉璃斗栱,每层后尾都为较长的水平延伸〔图六十五〕。以上案例都因仿木斗栱嵌入实心壁体,无对应的“室内”空间,故未做里转斗栱。而可以容人进入的仿木构建筑,则大多制作了里转斗栱,如福建顺昌县宝山寺元代石构大殿〔图六十六〕、浙江宁波天一阁明代百鹅亭〔图六十七〕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四   山西稷山马村M3金墓脱落斗栱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五   故宫琉璃斗栱后尾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六   福建顺昌宝山寺石殿前檐斗栱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七   浙江宁波百鹅亭里转斗栱


荷雅丽认为,中国古代的仿木构建筑,往往并非木构的完全复制品,而是在尽可能“忠于传统营造技术”,隐匿原材料的真实属性的基础上,保留一定自由发挥的余地,确保经济、适用。综上不难看出,仿木里转斗栱是否完整呈现,可能取决于是否为人可见。若不可见,则予以大幅减省;若可见,则在外观上予以完整呈现,但在相对隐蔽处的细部做法、结构方式上,继续予以简化。


兰若寺仿木斗栱主要用于墓室地表的阙楼之上,浙江宋墓此类阙楼多是身份的象征,仅具装饰功能,而非实用建筑。兰若寺阙楼体量较小,难以容人进入。因此可以认为,兰若寺阙楼仿木斗栱在确保了外檐的高度仿木之后,里转斗栱便予以大幅减省。上海南翔砖塔被认为是宋代原貌,其塔体实心,外檐仿木斗栱亦为分件烧制,拼合后整朵嵌入塔体。兰若寺仿木斗栱与阙楼的构造关系,可能与之类似〔图六十八〕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图六十八   上海南翔寺双塔仿木斗栱


六 结语




兰若寺仿木建筑构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斗栱构件是其重要体现,通过复原研究可形成以下认识:


1、兰若寺仿木斗栱从单体构件到铺作次序,均呈现出以《营造法式》特征为主,兼容地方做法,并基于材料特性做灵活处理的特点,对于研究《营造法式》的渊源流变及仿木构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墓主的高等级身份,兰若寺仿木斗栱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浙江南宋官式建筑遗存的空白。


2、兰若寺出土的大量仿木建筑构件为复原阙楼完整形象提供了可能,从斗栱复原可以窥探茔园地表建筑的精巧与复杂。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为其他类别构件的整理、研究和阙楼整体复原指明了方向。


3、同类考古材料在浙江及周边地区多有发现,未来的田野考古工作中,需要注意对构件的全部提取、详细记录出土位置,尤其注意对出土时尚且咬合在一起的组合构件,以及相邻构件的记录和保存;提取后不要急于清洗,以免破坏彩绘。


兰若寺仿木斗栱整理与复原工作的有效推进,得益于古代建筑考古与田野考古的动态合作,以及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内容仅为现阶段整理成果基础之上的初步研究,众多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需加强对构件出土位置、数量的统计与分析,并对上昂、鸳鸯交手栱等构件的用法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李松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

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罗汝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宋仁桃)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宋建筑史料编年研究”(项目编号:19ZDA199)资助成果。

徐怡涛系本文第一通讯作者,电子邮箱:xuyt@pku.edu.cn;罗汝鹏系本文第二通讯作者,电子邮箱:259227457@qq.com。

本文完整注释信息请检阅纸本期刊正文。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原文拟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7期。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

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故宫院刊 | 李松阳 徐怡涛 罗汝鹏:浙江绍兴兰若寺宋墓仿木斗栱构件复原初步研究 崇真艺客

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链接:

https://ggbw.cbpt.cnki.net/EditorCN/Index.aspx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